天天看點

“肌”不可失,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肌少症

作者:營養醫師王敏

昨日在老年大學講肌少症的預防,與大家共同學習了《預防老年人肌少症核心資訊中國專家共識(2021)》,大家都聽得非常認真,課後也主動積極的加入讨論,分享自身的切身體會,在此将課件重點内容整理,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文字較多,很多資訊需要多方努力,自我預防看藍色字型即可。

“肌”不可失,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肌少症

定義及背景

肌少症是指與年齡相關的肌肉品質減少,同時存在肌肉力量和/或軀體功能下降。

目前全球約有5000 萬人罹患肌少症,預計至2050 年 肌 少 症 患 者 數 将 高 達5 億。

肌少症可增加跌倒的發生率,導緻骨折等,增加老年人殘疾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風險,早期識别、幹預肌少症,提高對肌少症不良結局的認識, 有利于維護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品質。

“肌”不可失,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肌少症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13.5%。

研究表明,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肌少症患病率為14%~33%,8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患 病率則高達50%~60%,是重要的影響軀體能力的老年綜合征。

預防肌少症核心資訊

一、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早期識别肌少症危險因素

積極開展肌少症相關的健康教育和科普活動, 可深化老年人對肌少症的了解,提高老年人對肌少 症的重視程度;加強老年人對肌少症的科學認識, 鼓勵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養和主動健康意識;

“肌”不可失,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肌少症

倡導老年人的家屬、陪護者、 醫護人員及相關政策制定者應重視肌少症,在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的同時,積極維護老年人的健康狀态、提高生活品質;

老年人肌少症應早防、早治,将預防關口前移,從源頭上減少肌少症的發生和發展。

老年人肌少症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增齡、女性、家族史、限制性飲食、攝入不足、少動/制動/卧床、多重用藥和各種急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腎 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惡性良性腫瘤、神經退行性病變)及老年綜合征(如抑郁、衰弱、認知功能障礙等)。

核心資訊建議老年人應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和幹預肌少症的高風險急慢性疾病,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理非常重要;

應重視老年人體重非意願性下降,體重近期下降超過5%應引起老年人的重視,及時就診,排除疾病因素後,進行肌少症的評估、診斷和幹預;

“肌”不可失,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肌少症

同時,老年人若出現跌倒尤其是反複跌倒,應進行肌少症、跌倒風險評估,積極幹預以避免造成嚴重的功能下降和身體損害。

一旦肌少症引起衰弱、 失能,會增加幹預的難度,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預後,是以,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對有可能改善的危險因素盡可能早地進行積極幹預。

二、篩查及診斷肌少症人群

2018年11月國際肌少症與衰弱工作小組 (ICSFR)釋出的肌少症臨床實踐指南推薦針對65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應每年進行1次肌少症的篩查, 或在發生與健康相關的不良事件(如跌倒後住院) 後應進行篩查。亞洲肌少症工作組(AWGS)則建議對出現以下臨床狀況的老年人(60歲或65歲以上)應重點篩查肌少症,包括近1個月内體重非意願性下降超過5%、營養攝入不足、出現功能受 損或下降、認知功能受損或焦慮抑郁、患有慢性疾 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慢性腎病、惡性良性腫瘤及其他消耗性疾病。

針對老年人肌少症的篩查方法應簡單快速、友善易行,ICSFR 推 薦采用簡易五項評分問卷(SARC-F)或步速進行篩查,對篩查陽性者應進一步進行評估以确診肌少症;

AWGS2019年釋出的共識(AWGS2019)則建 議在社群基層醫療機構使用小腿圍(男性 <34 cm、女性 <33cm)或 SARC-F(總 分 ≥4 分)或 SARC-CalF(總分≥11分)問卷進行篩查,并強調早期進行肌少症管理和幹預對降低功能衰退和死亡的風險至關重要。

三、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重視膳食營養

肌少症的管理和治療方法包括飲食、運動指導及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缺少臨床大樣本試驗的論證結果,目前肌少症的幹預和治療仍以運動幹預和營養幹預為主。

“肌”不可失,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肌少症

有氧運動、抗阻及耐力運動可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品質,有效降低肌少症的發生風險。

核心資訊建議老年人除堅持有氧運動外,還應根據自身狀況進行抗阻運動,包括靜力靠牆蹲、坐位擡腿或拉伸彈力帶等,以有效改善肌肉品質、力量和軀體功能。

對有肌少症風險者建議每天累計20~30 min中-高強度運動 (如快走、慢跑),每周≥3d是有益的;

老年人應避免絕對靜養,提倡老年人根據身體和健康情況堅持适宜的體力活動,避免因長期卧床、受傷和術後的絕對靜養引起或加重肌少症。

攝入充足的蛋白質是維持骨骼肌健康的基礎, 核心資訊建議應重視膳食營養,合理膳食和适當增加蛋白質攝入量,保證蛋白質攝入量和總熱量攝入。

“肌”不可失,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肌少症

吃魚蝦肉蛋奶豆是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源

“肌”不可失,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肌少症

歐洲臨床營養和代謝學會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蛋白基本推薦攝入量為1.0~1.5g·kg/d,而患嚴重疾病或創傷的老年人蛋白攝入量需>1.5g· kg/d,最好為優質蛋白(如牛奶、魚肉、雞蛋等),分3餐均勻攝入;

同時需提高深海魚油、海産品等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食物的攝入比例,推薦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攝入為0.25~2.00g/d, 建議老年人應盡可能做到食物種類多樣,營養均衡;

維生素D缺乏也與肌少症密切相關,當老年人血清25羟維生素 D[25(OH)D]低于正常值時應予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的建議補充劑量至少為15~20μg/d(600~800U/d),最好補充維生素D3,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增加劑量;

同時,老年人多參加戶外活動,避免久坐不動,增加日曬時間,提高骨骼肌量,降低心理疾病和維生素 D 缺乏風險;

“肌”不可失,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肌少症

深色蔬菜及水果及豆類的攝入對維持老年人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應鼓勵老年人增加該類食物的攝入,建議可适當補充如維生素 C、維生素 E、類 胡蘿蔔素、硒等膳食補充劑;

同時,老年人應避免盲目減肥、限制蛋白質攝入,或隻控制飲食,不進行合理鍛煉,這些均增加老年人肌少症的風險;

老年人應注意保持體重穩定,推薦能量供應25~35kcal ·kg·d,避免體重過重或過低。

“肌”不可失,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肌少症

核心資訊還指出,需正常定期對老年人進行營養狀況篩查和風險評估,了解老年人的飲食習慣、食欲、咀嚼功能、 食物攝入量和體重的變化及是否存在影響進食和營養攝入的其他疾病,以便對存在的營養或健康問題進行及早幹預,減少不良預後發生的風險。

運動與營養幹預相結合較單純運動或營養幹預能更有利于老年人肌肉力量和 功能的改善。Yamada等通過對老年人實施為期12周的抗阻運動聯合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 D 的方案,結果顯示與單純運動或營養補充方案比較,該方案是改善老年人肌少症最有效的措施;

Anton等通過納入19項臨床試驗分析飲食或運動幹預對肌少症或衰弱患者肌肉或軀體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運動幹預或運動與飲食幹預相結合均能持續改善下半身的肌肉力量,但對行走速度和握力的影響不明顯。

“肌”不可失,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肌少症

每個人都會變老,社會需要提供更多助老愛老的設施、福利,而老年人更要多學習,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祝大家都能健康老去。

“肌”不可失,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肌少症

注:部分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