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帝王錄:秦奮六世之餘烈之讓秦國稱王第一人——秦惠文王嬴驷

作者:進擊的小可

自周王朝建立,天下分封,天下隻有一個王,那便是周天子周王。周天子分封天下諸侯:公、侯、伯、子、男。是以春秋戰國初期,各諸侯都是按照爵位繼續互稱公、侯、伯等。随着兼并戰争的擴大,各諸侯國也相繼稱王。

春秋時期第一個稱王的諸侯國是楚國,楚國雖然幅員遼闊,但是由于尴尬的地理位置,被中原列國視為蠻夷,中原列國不屑于與楚國為伍,當然被嫌棄的還有秦國。

楚國當時的封爵為“子爵”,上面還有“公爵”“侯爵”“伯爵”,相對來說排名較低,說白了就是大家一起開會,你“子爵”就得站後面。但是到了熊通這一代,腰杆子硬了,就要求周天子提高自己的爵位。

周天子此時仍是天下共主,雖然此時楚國國力強勁,但是周天子直接拒絕了。熊通不幹了,既然周天子不願意提高自己的爵位,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求人不如求己,自立為王,号稱“楚武王”,楚國此後進入稱王的時代。

到了戰國時期,第一個稱王的諸侯國是魏國。當時的魏國經過武卒制度改革,魏國武卒的戰鬥力水準,已經達到一流行列,魏國由此一躍成為戰國第一霸主。

此時秦國的變法已經初見成效,秦孝公想東出,就安排衛鞅(後賜商地,稱商鞅)去見魏䓨。商鞅在魏國朝堂一通忽悠,結果魏䓨上當了,不久就和齊國搞了“徐州相王”,稱“魏惠王”。

帝王錄:秦奮六世之餘烈之讓秦國稱王第一人——秦惠文王嬴驷

圖檔來源網絡

公元前338年,年僅19歲的嬴驷繼位,比他的父親秦孝公繼位時年齡小兩歲。他繼位之初的第一件事,就是誅殺商鞅。

上一篇文章裡說過,商鞅的變法觸及了秦國老士族的利益,但是變法的結果,确實換來了一個站起來的秦國,嬴驷作為國君為何還要殺商鞅?

這就牽扯到了帝王術,于公于私商鞅都必須死:

一、繼位之初,人心不穩,嬴驷要拉攏老貴族集團,商鞅的變法觸及了老貴族的利益。秦孝公活着的時候,老貴族們奈何不了商鞅,現在秦孝公死了,老貴族們肯定拿商鞅開刀。死一個商鞅,換來老貴族的人心,劃算。

二、嬴驷少時是變法的私下反抗者,當時變法艱難。秦孝公為了護法,念及嬴驷年少,就罰其師,割了嬴驷叔父公子虔的鼻子,更何況公子虔威望極高,于公于私都得殺商鞅。

三、商鞅主持的變法,同時商鞅也是對“護法”的最大威脅,法是他定的,法也是由他解讀的。何況商鞅的權利與地位太高了,如果僅僅驅逐商鞅,商鞅在别國也可以變法。嬴驷沒得選,隻能殺。

帝王錄:秦奮六世之餘烈之讓秦國稱王第一人——秦惠文王嬴驷

嬴驷的高明之處就在于這,商鞅可以殺,但是法治不能停。變法是強國的根本,唯有法治可以永續不滅。年輕的嬴驷,扛起了護法的大旗。

商鞅已經殺了,老貴族也拉攏了,但是底線就是誰都不能動搖法治,誰動殺誰。其實變法二十餘年來,老貴族們自己也都迷茫了,到底恨的是變法還是恨的商鞅。

對内穩定朝綱以後,繼續推行人才引進政策,在列國招賢納士,共治秦國。

帝王錄:秦奮六世之餘烈之讓秦國稱王第一人——秦惠文王嬴驷

對内整肅朝堂以後,嬴驷繼承父親遺志,蓄意東出。軍事上繼續推行軍功制,軍隊戰鬥力直線上升。

首戰就是新仇舊恨一起算,先找魏國掰掰手腕。嬴驷認為,河西之地本就是大秦的,現在秦國站起來了,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公元前330年,嬴驷派秦國大良造公孫衍,正式對魏國吹響進攻的号角,一舉收複河西之地。此舉給嬴驷無比的信心,而後兩年秦國保持着強大的攻勢,吃掉了魏國黃河以西的所有地盤,同時在黃河東岸駐軍。

當年的戰國霸主魏國,在秦國的虎狼之軍下,被打得落花流水,山東列國意識到,天下格局要變了,秦國站起來了。

帝王錄:秦奮六世之餘烈之讓秦國稱王第一人——秦惠文王嬴驷

秦國站起來了,但是嬴驷一直有一件心事,那就是稱王。當初魏國稱王後,被列國揍得滿地找牙,直接從戰國的位置上給拉了下來。嬴驷為何還要堅持想要稱王?

之是以稱王,除了滿足心理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政治聯盟,尋求外交支援。大家稱王,你不稱王,開會的時候大家都是王,你是“公”“侯”“伯”爵,你就得坐最後一排,就是看不起你。而且稱王的條件還得是周天子承認的,周天子不承認的,大家都不屑于與你互稱。

相王這種大型活動,需要兩國或者多國參與,進而達成政治互盟。今天大家在這互相稱王了,以後咱們都是同一個立場了,我去打别人的時候,你不能攔着,當然了,你去打别人的時候我也不阻攔你。

公元前324年,嬴驷正式稱王。秦國想要東出,就要争取政治地位和政治同盟,就需要稱王。

帝王錄:秦奮六世之餘烈之讓秦國稱王第一人——秦惠文王嬴驷

公元前317年,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攻秦。嬴驷頂着壓力,派樗裡疾魏國、趙國、南韓聯軍,斬首八萬,暫時抵擋了聯軍的進攻的鋒芒,派張儀遊說列國,而後聯軍不攻自破。

之後秦國在公元前312年,派司馬錯伐蜀國,蜀國滅國。占領了蜀國,直接為秦國打下來一個大糧倉,秦國此後的兼并戰争,後勤有了充分的保障。

公元前315年,秦伐義渠國,徹底打垮了義渠的武裝力量,義渠再也沒有反抗的能力。占領義渠的意義,為秦國帶來了肥美的草原,為秦國提供戰馬養馬場。

公元前311年,那個讓秦國稱王的男人,永遠地合上了雙眼。

回顧他的一生,一雙慧眼識珠,與文臣張儀組成二代最佳拍檔,戲耍天下諸侯如同兒戲。與武将公孫衍、樗裡疾、司馬錯共抗五國聯軍,滅蜀國、滅義渠、攻占商於之地。

他為秦國的東出,政治上相王,民生上有了供給的大糧倉,軍事上有了養戰馬的大草原,地理位置上有了東出的前線軍事基地。

大秦帝國的首位王,兼并六國一統的創始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