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枚信封 一頁信紙 一段佳話——一名師範生與梅蘭芳大師的書信故事

作者:集郵博物館

文/王健 周渤海

一枚信封 一頁信紙 一段佳話——一名師範生與梅蘭芳大師的書信故事

編者按:前兩天,”集郵博物館“注意到了一篇題為《一枚信封 一頁信紙 一段佳話----一名師範生與梅蘭芳大師的書信故事》的文章,感覺是一篇值得給大家推薦的佳作,經跟”智慧女神的貓頭鷹郵票“公衆号和作者聯系,他們同意本公衆号轉發,謝謝!望郵友們喜歡這篇有關平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故事!

*****************************************

一枚信封 一頁信紙 一段佳話----一名師範生與梅蘭芳大師的書信故事

王健 周渤海

一枚信封 一頁信紙 一段佳話——一名師範生與梅蘭芳大師的書信故事

梅蘭芳彩墨畫像郵票

全國集郵聯會士、國際郵展評審員施邑屏老師不但喜歡集郵,年輕時更對平劇情有獨鐘,為此還專門學習過樂器京胡,曾與父親一起在上海看過我國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專場演出,每每想起,都意猶未盡。亦因為這一情節,在一次郵市之旅,偶然發現了一枚裝有信箋寄給湖南劇院轉交梅蘭芳先生的信。于是毫不猶豫将其購下收藏,一晃兒已是30載。

一枚信封 一頁信紙 一段佳話——一名師範生與梅蘭芳大師的書信故事

司少周寄給梅蘭芳先生的信

此信封使用的是湖南師範學院的公函封,右下角位址欄印有手書的“湖南師範學院”6個字,據網絡資訊,校名是毛澤東主席題寫的,現如今該校已經變更為湖南師範大學。

因是市内平信,寄信人在信封左下角貼了一枚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90周年所發行的面值4分肖像郵票。郵票發行時間為1956年11月12日,郵票上蓋銷的時間為1956年12月13日,信封背面落地戳為1956年12月14日。從所貼郵票可以看出,當年在郵局裡可以随意就能買到當期發行的郵票,也因那個年代普遍生活困難、收入不高,沒有太多有雅興的集郵者罷了。

一枚信封 一頁信紙 一段佳話——一名師範生與梅蘭芳大師的書信故事

梅蘭芳先生演出劇照

梅蘭芳先生常居北京,寄給先生的信為何到了湖南劇院呢?

時間還要追溯到1956年12月5日的晚上11時,彼時的梅蘭芳先生率領他的平劇團和江蘇省平劇團到長沙公演,同來的還有梅夫人、姜妙香、王少亭、劉連榮、梅葆玖等110餘人,陣容可謂強大加龐大。社會各界人士200餘人專程前往長沙火車站迎接。

梅蘭芳于12月10日作首場演出,演出地點正是湖南劇院。當年的演出連演20日,共有4萬餘名梅蘭芳戲迷近距離欣賞到了梅蘭芳先生卓越的舞台表演藝術,在當地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梅先生的演出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粉絲”,那熱情不亞于現如今所謂的一線大牌明星的演唱會。用“一票難求”來形容絕對不為過。這裡面就有一位來自湖南師範學院的學生司少周,他曾居住于湖南師範學院一舍一O八号。

一枚信封 一頁信紙 一段佳話——一名師範生與梅蘭芳大師的書信故事

湖南師範學院信箋

抽出封中的信箋,細細讀來,往事悠悠猶如眼前。

親愛的梅先生:

一個月以前我從“長沙日報”上知道您要來長沙演出,心裡非常高興,迫切地等待您的光臨。今天您己經來了,并且第一次與長沙觀衆見面,獻出您的高超藝術給毛主席故鄉的人民,這是我祝賀您的成功演出。

我是個平劇的愛好者,雖然我看戲不多,然而我從各種雜志看到很多平劇的介紹,浏覽了很平劇表演的圖檔,當然我從圖檔中也認識了您。我是土長土長在湖南的,今年來長沙是我生第一次,可喜的是您也在今年來長沙演出,是以想一定看看您的戲,正像我平常說的一樣“看一眼梅先生的戲,死了都幹(甘)願”,老早我就籌備了買票的錢,在您來長沙之先,我就登記了要買您的票,哪知看戲的人多,原來登記又作了廢。我們學院集體購票也要減半,我也被減掉了。據說過河來購您的零售票要帶棉絮等!我想我一個學生哪能放棄學業去等票呢?是以我誠懇地要求您為我備一張票,那将是我永生所不忘的幸福。您能答應我嗎?我冒失地寄信給您,您不怪我吧?

祝您好

湖南師範學院學生司少周

1956.12.12(蓋四方名章)

信件寄到劇院後,正是梅先生演出漸入佳境之際,有劇院從業人員專程送上來信,我猜測當年寄信者絕不止司少周一人。

熟悉梅先生的人都知道,梅先生是一位謙虛謹慎的人,也是一位講信用的人,這些可以通過常常參加義演支援慈善事業或教育事業可見一斑。在他的眼中,藝術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對于一位喜愛平劇藝術且是未來教育工作者的學生的求助信,梅先生怎會拒絕了事呢?

一枚信封 一頁信紙 一段佳話——一名師範生與梅蘭芳大師的書信故事

秘書給劇院經理的留言

梅先生請許源來秘書妥善處理司少周的請求。從信封背面的記述可見:請田經理在最後那天戲内照顧他一張票。許源來12.15

封内信箋下方也有許源來秘書手書:己購給票一張 接待辦公室 12.24。

從信封乃至信箋都表述的異常清晰,在公演最後一天也就是12月30日最後一場演出中,當時還是師範學生的司少周如願以償親眼目睹了梅蘭芳大師爐火純青的梅派平劇表演藝術風采,圓了他“看一眼梅先生的戲,死了都幹(甘)願”的夢想。因查詢不到寄信人司少周的資訊,粗略估算如今已是80高齡,想必,一封信圓夢梅大師演出必定成為他記憶一生甚至每每傳送的佳話。

一枚信封 一頁信紙 一段佳話——一名師範生與梅蘭芳大師的書信故事

梅蘭芳逝世一周年發行的《梅蘭芳舞台藝術》紀念郵票

這封信也見證了梅先生好善樂施、為人師表的人格魅力。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平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在舞台上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颦(pin)一笑、一字一腔,都是美、都是戲、都是藝術。生活裡更是如此,難道不是嗎?

一枚信封 一頁信紙 一段佳話——一名師範生與梅蘭芳大師的書信故事

作者:王健先生在給國小生講郵集

【作者簡介】王健,1992年集郵,以體育專題為主,曾編組《排球》專題類郵集參加2008北京奧運會首屆奧博會、參加2018蘭州中華全國專題•航天專項郵展獲大銀獎。承辦2019中國世界郵展非競賽類——中國家選拔展(總征集員),并經組委會選拔100框中國家書郵集展品參加2019中國世展。倡導書信類集郵推動者。

曾任中國石油集郵協會副秘書長,國家級見習評審員、國家級征集員、中華全國集郵聯第八屆理事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石油集郵》會刊副主編,遼甯省職工集郵協會會長,遼河油田集郵協會秘書長等職務。

一枚信封 一頁信紙 一段佳話——一名師範生與梅蘭芳大師的書信故事

作者:周渤海先生

【作者簡介】周渤海,1986集郵,涉足專題、郵政用品、郵政曆史等類别收集及郵集編組。專題郵集《貓頭鷹》兩獲全國郵展鍍金獎;《長頸鹿》《馴鹿》《前民主德國“德中友好月”郵票》多部郵集獲北京市集郵展覽金獎、大鍍金獎。

周先生現為全國公安文聯集郵協會秘書長,省級郵展評審員,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八屆理事會宣傳委員會委員。《公安集郵》會刊主編,公衆号“智慧女神的貓頭鷹郵票”獨立撰稿人。

一枚信封 一頁信紙 一段佳話——一名師範生與梅蘭芳大師的書信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