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莆田線面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中國人愛吃面。從南到北,各地花樣翻新,但藏在百般面食底下的,是一股濃濃的鄉情。

年歲交替,莆田人家講究在大年初一和生日當天,吃一碗“壽長”的線面。吃了線面才算長了一歲,面上覆的紫菜,金針,花生,荷蘭豆,蛋皮。讓整碗線面鮮活起來,飽滿成一年一歲的豐富。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這挂悠悠細長的線面,一頭牽連着距今千百年的唐宋記憶,一頭融入莆田的大街小巷,聯結着每一家的人情事暖。

手工線面的制作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許成銮/攝

線面好吃卻不好做。制作線面要看老天的臉,是因為制作完成的線面要在陽光下曬。一般要提前一天半夜起床和面,要增加線面的柔韌性,需要用鹽水和面;相對于制作即食的面條,為了後續幹得快些,水的比例宜少不宜多。是以那面團就比平常我們碰到的更硬,和面的過程更費勁,好在現在有和面機可稍微助力。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和面之後先在案闆上制出面胚,再用刀分割成比甘蔗還粗的面棍。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剛分割好的面棍是方形的,需要揉搓成圓形,經過多輪抻拉,讓原本一握粗細的面棍逐漸細化成筷子粗細。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逐級細化的過程和醒面結合在一起。為了防止粘連,最初幾次細化盤面的過程中需要刷油(2-3遍),最後幾次細化過程則需要刷幹面粉(2-3遍)。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最辛苦的過程是把筷子粗細的面條再次抻拉并纏到面杆上的過程。這個步驟完全依靠人力實作。制面師傅站樁般的立在兩根手指粗細的竹棍間,從面盆裡取出盤繞的面條端頭,快速的牽扯并繞到竹棍上,期間需要注意面條的粗細均勻,需要注意不能讓面條互相粘連。制面師傅的手快速舞動着,動作穿花繞蝶般流暢,宛如武林高手。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等到太陽快出來時,再把配好的面架子拿到室外,一頭放在木架上,一頭拉在手中,用力慢慢地拉至面變細,然後放在另一頭的架子上,再用細竹竿從線面中間把線面拉開,讓它不相粘在一起,這樣更容易得到陽光的照耀。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即使工序如此繁瑣,還是有很多當地人每逢佳節,特地訂做線面自己吃或者當作禮品贈送。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林斌/攝

是這些特别認真的工匠人,一直傳承、堅守這份手藝,也是這些熟悉的人,一直帶給我們熟悉,記憶中的味道,把這份特别的愛傳遞給我們。

“線面專業村”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田厝村是莆田傳統手工線面加工的專業村。其制作線面的曆史可追溯到清初,已有三百多年的人文積澱。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好山好水出好面。在鐘靈毓秀的田厝藜山深坑有泉眼,泉水甘甜可口,富含有多種礦物質,用山泉水做的手工線面,吃起來更柔韌,更醇香,更有家的味道。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圖源:心海驿站

行走在大山深處的田厝“線面專業村”中,置身于線面的世界,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盡是曬面場,随處可見男男女女在娴熟地拉線面,宛如流紗、細如發絲的線面晾曬在木架上随風搖曳,呈現出一派濃郁的鄉土氣息。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田厝線面

田厝線面價格不菲,供不應求,成為親朋好友饋贈的土特産。在外的鄉親回老家時,總要吃一碗家鄉線面,熱騰騰,感覺很舒服,很親切,有家的味道。除了田厝線面,仙遊園莊、秀嶼汀港、平海的線面也受到人們推崇。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一著面,一匙湯,一份情......從舌尖溢入心田的,是那念念不忘的鄉情,是那質樸恬淡的農村生活。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線面——鄉愁的滋味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面,有時就是一碗家鄉。離家太久的人,熱氣騰騰的一碗下去,仿佛回到了盛滿陽光的農家小院,看到一排排斑駁的架上,線面千絲萬縷如同布匹般在風中顫動。

悠悠線面,連着莆田人縷縷鄉愁

曾炳麟/攝

悠悠細長的線面,

牽連着多少人的人情事暖

更是在外遊子惦念的家鄉味。

年底又至,嘗一碗平安面

願你歲歲平安!

(來源:莆田文旅 編輯: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