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永恒的邊緣》第十八章

作者:Hunt1008

美國的情報人員精準地分析出古巴已經擁有了短程核飛彈,盡管這類飛彈的射程并不遠,但打到華盛頓摧毀美國的政治心髒已是綽綽有餘。

如今,古巴飛彈危機早已不是美蘇之間的沖突,其威脅着整個世界的生存安全。英國的威廉姆斯家氣氛緊繃,勞埃德議員和妻子黛西正翻閱世界各國媒體的報道,希望能從中找到能夠達成和平的蛛絲馬迹。女兒伊維是個典型的自由主義者,她痛恨一切形式的霸權,于是恨屋及屋地将英國視作潛在戰争的幫兇。兒子戴夫從危機中嗅到了商機,他制作了360面古巴小國旗,準備在反戰遊行時小賺一筆。寄住在威廉姆斯家的加斯帕則更關心自己的新聞事業,對他而言,原子彈落在哪裡并不重要,能夠成為校刊編輯繼而跻身報業,才是頭等大事。

華盛頓街頭平靜如常,但喬治卻清楚地觸摸到白宮的暗波湧動。有無數雙眼睛盯着出入白宮的人,他們對外界有意或無意透露的每一個字,都可能成為揣測肯尼迪總統最新舉措的考量依據。喬治盡管萬分謹慎,但還是對一個黑人記者放松了警惕——“對于駛向古巴貨輪的檢查隻是個開始”,這句話是肯尼迪總統在電視演講上的說過了,但因為喬治向路透社記者加以引用,便被擴充為美國将對蘇聯在古巴布置飛彈采取進一步的軍事行動。

我曾經讀過一篇諷刺文學,美蘇兩國的特工在情報交換中不斷誇大其詞,最終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件描繪成必然發動全面戰争的導火索。而記者,同樣會因為不合時宜的添油加醋而使得局勢發生難以預測的變化。

赫魯曉夫寫了一封信給肯尼迪,信上既對美國的戰争威脅表示不屑,指出“美國和蘇聯承受着相同的後果”,同時再一次提出“如果美國不入侵古巴,那麼蘇聯的軍事顧問就沒有在古巴存在的必要”。政治家從來都是給自己留有餘地,赫魯曉夫的信隻字未提從古巴撤回核武器,但已經充分表明了讓步的态度,盡管這種讓步事實上要求對手也要等距離後退。

約翰·肯尼迪究竟會如何應對呢?無數人夜不能寐,于生死之間遊離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