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雲為什麼自稱“常山趙子龍”:關于避諱的一些趣聞

《三國演義》中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由此我們知道趙雲的籍貫在常山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正定。在西漢建立之初,常山郡叫恒山郡。後來為了避開漢文帝劉恒的名諱,就将恒山郡改為了常山郡。

趙雲為什麼自稱“常山趙子龍”:關于避諱的一些趣聞

避諱是我國古代所特有的,遇到前代帝王或尊長者的名諱,必須要回避。這也就衍生出許多有趣的現象。

趙雲為什麼自稱“常山趙子龍”:關于避諱的一些趣聞

一、因為避諱名字一改再改

唐代的史學家劉知幾,字子玄,著有《史通》一書。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因為“幾”和“基”同音,《史通》的作者就隻能叫劉子玄而不能叫劉知幾了。到了清朝,為了避開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烨的名諱,又将劉子玄改為了劉子元。辛亥革命後,又将劉子元改回了劉知幾。

趙雲為什麼自稱“常山趙子龍”:關于避諱的一些趣聞

二、因為避諱辭官

南朝的史學家、《後漢書》的編寫者範晔被任命為太子詹事,範晔的父親叫範泰,“泰”與“太”同音,範晔就無法上任。

北魏大臣李延實被任命為侍中太保,李延實的爺爺叫李寶,“寶”與“保”同音,李延實就辭去了侍中太保的官職。

同樣的道理,李賀的父親叫李晉肅,是以李賀被人舉報,導緻他不得考取進士。

趙雲為什麼自稱“常山趙子龍”:關于避諱的一些趣聞

三、因為避諱改官名

最有名的就是因避諱唐太宗李世民而将“民部尚書”改為“戶部尚書”。後來又因要避諱唐高宗李治而将“治書侍禦史”改為“禦史中丞”,各州的“治中”改為“司馬”。我們中學學過的《小石潭記》就是柳宗元擔任永州司馬時寫下的。

趙雲為什麼自稱“常山趙子龍”:關于避諱的一些趣聞

四、因為避諱改物品名稱

我們今天所說的野雞在漢代以前叫做“雉”,當時的“雞”專指家養的雞。為了避劉邦之妻呂雉的名諱,才将“雉”改稱“野雞”。

山藥的命運同樣很坎坷。山藥本叫“薯蓣”,因為唐代宗叫李豫,“蓣”“豫”同音,“薯蓣”就被改名為“薯藥”。又因為宋英宗叫趙曙,“薯藥”就隻能叫山藥了。

趙雲為什麼自稱“常山趙子龍”:關于避諱的一些趣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