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138座名城:為什麼是桐城

作者:方輿論壇

作者:方輿無形

2021年11月7日,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将安徽省桐城市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批複》(國函〔2021〕113号):

同意将桐城市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桐城市曆史悠久,傳統格局、曆史風貌和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文化底蘊和曆史遺存豐富,具有重要的曆史文化價值。

桐城市為第138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第7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

<col>

第138座名城:為什麼是桐城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表(無形編制)

安徽省的7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依次為亳州市(1986年)、歙縣(1986年)、壽縣(1986年)、安慶市(2005年)、績溪縣(2007年)、黟縣(2021年6月)、桐城市(2021年11月)。

亳州市為中華古都之一,是傳說中五帝之一帝喾都城,商湯立國的亳都,還是曹魏的東都,韓宋政權都城。曆史悠久,是第二批曆史名城。

歙縣是四大古城之一,歙縣、阆中、麗江、平遙并稱四大古城,歙縣作為徽州的駐地,是徽州文化的代表,是第二批曆史名城。

壽縣為中華古都之一,東周時蔡國最後的都城下蔡在壽縣不遠的鳳台縣,楚國最後的都城壽春就是壽縣城。曆史悠久,是第二批曆史名城。

安慶市是古皖國所在地,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曆史為州府中心,清朝時為安徽省省會。舊省會,堪稱曆史名城。

績溪縣,隸屬宣城市,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被譽為和諧之源、文化名城、名人故裡、徽菜之鄉。歙縣後,又一個徽州文化的曆史名城。

黟縣,黟山(黃山)南邊而得名。黟縣始建于秦(公元前221年),為千年古縣,擁有西遞、宏村世界文化遺産,保留有大量的明清古民居,是第三個徽州文化的曆史名城。

桐城,為什麼能夠成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

安徽省,以“安慶”與“徽州”而得名,徽州文化有3個曆史文化名城,安慶文化也有了第二個曆史名城。

安徽者,安慶為首府,桐城派故裡,安能居于徽州之下?

一、桐城概況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面積1553平方公裡,人口593,629人(七普),現轄1個國家級開發區、12個鎮、3個街道。

桐城古稱“桐國”,因其地适宜種植油桐而得名。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定名為“桐城”,迄今已有1200餘年。

桐城素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享有“文都”盛譽,“窮不丢書、富不丢豬”的民諺流傳已久,“五裡三進士、隔河兩狀元”一時傳為美談。這裡文風昌盛,“桐城派”主盟清代文壇200餘年,歸附作家1200餘人,在中國文化史上蔚為高峰,其波瀾所及,幾遍海内,流風餘韻,經久不衰,走出了方令孺、舒蕪、陳所巨等一批現當代著名作家。這裡文化繁榮,号稱“黃梅戲之鄉”,嚴鳳英等傑出藝人為黃梅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桐城派”文化、君子文化曆久彌新,“桐城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桐城文廟、文和園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桐城名士輩出,湧現出“百科全書式”的大學者方以智,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美學大師朱光潛,哲學大家方東美,革命家、外交家黃鎮,計算機之父慈雲桂等衆多名人,先後走出了近3000名博士、近20名“兩院”院士。

第138座名城:為什麼是桐城

安慶市政區圖(民政部網站)

第138座名城:為什麼是桐城

安慶市政區表(無形編制)

二、桐城曆史

夏商時期,桐城屬揚州之域。

周置桐國, 因适宜種植油桐而得名。

秦為舒縣,隸九江郡。

漢初為枞陽縣,隸廬江郡;公元前164年改稱舒縣。

東漢屬舒縣和龍舒侯國,先隸廬江郡,後隸揚州刺史部。

魏晉南北朝時期,初為舒縣、陰安縣和呂亭左縣,後為枞陽縣,建置不定,隸屬多變。

隋開皇十八年(598)易名同安縣,隸同安郡。

唐至德二年(757)改為桐城縣,隸盛唐郡,此為桐城縣名之始。

宋桐城曆屬同安郡、德慶軍、安慶軍、安慶府。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屬安慶路。

明初屬甯江府,後屬安慶府,直隸南京。

清代屬安慶府。

民國元年(1912)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屬安徽省安慶道,民國十七年(1928)直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屬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屬皖北行署安慶行政區,并析東南鄉大部分地區為桐廬縣(後定名為枞陽縣)。

1952年改屬安徽省安慶行政區,1968年始隸安徽省安慶地區。

1988年8月,桐城縣隸屬安慶市。

1996年8月經國務院準許,桐城撤縣設市。

第138座名城:為什麼是桐城

桐城市政區圖(方輿論壇 Frankin 繪制)

三、桐城派

桐城派是中國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稱“桐城古文派”,世通稱“桐城派”。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被尊為桐城派“四祖”。

道光、鹹豐年間的曾國藩正式打出“桐城派”旗号,他在《歐陽生文集序》中,稱道方、劉、姚善為古文辭後,說:“姚先生治其術益精。曆城周永年書昌為之語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學者多歸向桐城,号桐城派。”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應運而生。

師事、私淑或膺服桐城派的作家,遍及中國19個省(市)計1211人,傳世作品2000餘種,主盟清代文壇200餘年,其影響延及近代,對當代為文亦不無啟迪借鑒之作用。

四、安慶市旅遊名錄

曆史名城:安慶市、桐城市

博物館:安慶市博物館(安慶市革命文物陳列館)、安慶市博物館(安徽中國黃梅戲博物館)、桐城市博物館、懷甯縣博物館、太湖縣博物館、潛山縣博物館

世界地質:天柱山

風景名勝:花亭湖、天柱山

AAAAA級景區:天柱山風景區

鎮山:天柱山

帝陵(元首墓):陳獨秀墓

重點文保:張廷玉墓、桐城文廟、振風塔;世太史第;安慶南關清真寺;安慶天主堂、安徽大學紅樓及敬敷書院舊址;陳獨秀墓、張四墩遺址、孫家城遺址、白崖寨、法雲寺塔、薛家崗遺址;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太平塔;野寨抗日陣亡将士公墓、薛家崗遺址;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太平塔;野寨抗日陣亡将士公墓

再增加方輿旅遊手冊以外,桐城的幾個景區:

AAAA級景區:嬉子湖生态旅遊區、仙龍湖·活海歡樂水世界和黃梅酒業文博園

AAA級景區:桐城文廟·六尺巷

其他:桐城文化旅遊帶和嬉子湖濕地生态旅遊區、三道岩幽谷飛瀑旅遊區、古洞岩古戰場遺址旅遊區

第138座名城:為什麼是桐城

桐城市區的省級以上文保機關(華古)

桐城市,曆史悠久,傳統格局、曆史風貌和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文化底蘊和曆史遺存豐富,具有重要的曆史文化價值。

出發,去桐城。

第138座名城:為什麼是桐城

桐城文廟(圖檔源自網絡)

擴充閱讀:

華夏第一縣甘谷縣和天下第一縣息縣 | 區劃趣談:直筒子,一拖一,兩頭沉,一拖二,二拖一,三足鼎立 | 國中國與縣中縣 | 擴容的省會2.0 | 中西部六大中心城市和七大節點城市 | 别再跟我說50分省了,細說網絡江湖50分省傳聞 | 廣東省與黑龍江省區劃建制對比 | 轄區數碾壓省會的市,有一個可能你想不到 |

冷知識:七朝古都安陽是怎樣的城市? | 冷知識:火車拉出來的城市鄭州,還是曆史悠久文明古都 | 冷知識:六大古都之一開封市,你了解多少條? | 冷知識:世界四大聖城之一,洛陽市冷知識20條 | 冷知識: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市冷知識50條,你了解多少條? | 冷知識:中國古都之首,世界十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市冷知識40條 | 冷知識:大同市,九大古都、三代京華、中國由此邁向大唐 | 冷知識:第十大古都成都市,李冰治水、文翁化蜀,第一條鐵路、第一支股票 | 冷知識: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承德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 冷知識:蘇州不隻有大閘蟹和寒山寺,還有四大才子、秦淮八豔、卧薪嘗膽的故事 |

市制:廣州市是我國第一市,汕頭市是第二市 | 潮州市10條冷知識,你了解潮州嗎?| 汕頭市15條冷知識,你了解汕頭嗎?| 珠海市冷知識,珠海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 關于中山市的10條冷知識,中山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 關于成都街巷名稱的101條冷知識,你知道幾條?| 137座曆史文化名城分布圖,黟縣入榜 | 第135座名城:為什麼是遼陽| 襄平遊子話遼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