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星線上」他是軍政委、兵團政治部主任,被稱“無銜将軍”

作者:百将文化藝術

#紅星線上# #頭條讀書院#

#秘書長讀書#

他是軍政委、兵團政治部主任,被稱“無銜将軍”

方哥說史20201217

在解放軍進階将領中,有許多人為了新中國的建立,立下過無數功勞,有着許多傳奇的故事。其中有一人,曾任過軍政委、兵團政治部主任,被稱為“無銜将軍”,一生未娶,沒有子女。此人的名字叫張仲瀚。

「紅星線上」他是軍政委、兵團政治部主任,被稱“無銜将軍”

張仲瀚,出生于1915年1月,河北滄縣崔爾莊人,1931年就讀于北平平民高中,參加北平學生抗日救亡運動,接受了黨的影響。1933年2月,張仲瀚回到家鄉,12月由曹幼民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抗戰期間,張仲瀚按黨組織安排,組建了一支千餘人的河北民軍,他自任民軍司令,公開舉旗抗日。後來,他把這支河北民軍交給了呂正操司令員,回到老家,重新組織了一支津南抗日自衛軍,自任司令員。

「紅星線上」他是軍政委、兵團政治部主任,被稱“無銜将軍”

賀老總進軍冀中後,将津南抗日自衛軍和359旅719團合編,由張仲瀚擔任團長。1948年12月,張仲瀚任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二軍六師師長。1949年9月,張仲瀚随王震将軍指揮的第一兵團進軍新疆。

1950年後,張仲瀚先後任解放軍第九軍政委、二十二兵團政治部主任。他作為先遣隊出關進入新疆,奉命剿匪平叛,緊接着轉入“屯墾戍邊”直至1966年,實作了“萬傾麥海千重浪,昔日荒漠變糧倉”。

「紅星線上」他是軍政委、兵團政治部主任,被稱“無銜将軍”

對于生産兵團的特殊體制,有人調侃說,“兵團是裝甲(莊稼)兵。”張仲瀚,這位建立生産兵團的主要上司人卻說,你叫我是“莊稼兵”,也沒什麼不好,我們就是要在戈壁灘上蓋花園,為國家做出貢獻。

屯墾戍邊,雖然早自漢唐即已有之,但成功的并不多。陶峙嶽、張仲瀚率領最初的十數萬轉業軍人,在新疆遼闊的萬古荒原,開始了理想主義的偉大實踐。由于,1955年授銜時,張仲瀚将軍已算轉業到地方屯墾戍邊,是以沒有被授予軍銜,他也是以被稱為“無銜将軍”。

「紅星線上」他是軍政委、兵團政治部主任,被稱“無銜将軍”

1967年3月,張仲瀚和不少人一樣受到了沖擊被批判,被監禁了8年多。此後,他被恢複了名譽,配置設定任解放軍炮兵顧問。1978年,組織上給張仲瀚補發了3萬元工資,他先拿出2萬元補交了自己關押期間的黨費,後又将所剩的1萬餘元在臨終前分贈給了身邊的司機、秘書、警衛員。由于長期遭受折磨的病體已不可逆轉,1980年3月9日,一生未娶、無兒無女年僅65歲的張仲瀚将軍孑然一身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

★★★

#頭條紅色文化##紅星線上#

編輯:百将文化藝術中心昕虹

「紅星線上」他是軍政委、兵團政治部主任,被稱“無銜将軍”

匾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獨特的一種民俗文化。它是一塊懸挂在殿堂、樓閣、門庭、園林、飯店、酒店、商店等機關的一塊牌子。匾額是各種建築物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的意義相當于建築的眼睛,是告知建築物的名稱及用途,也是用于宣傳的一張名片。書聖王羲之是中國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也是将軍。如今用的毛筆,是秦朝監督修築萬裡長城的将軍蒙恬首創。百将中心可以邀約文武雙全的将軍書法家和名人書法家題聯題詩題字題匾和筆會展覽。邀約軍地名人和教授開講。

法律顧問: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