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珍珠港事件,其實日本也是迫不得已,都是石油惹的禍

作者:曆史菌C
珍珠港事件,其實日本也是迫不得已,都是石油惹的禍

對于珍珠港事件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大家是否和我一樣對日本的這一行為感到很疑惑。難道真的是日本自大,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把美國拉到自己對立面?其實日本也是迫不得已做出這個決定 。

珍珠港事件,其實日本也是迫不得已,都是石油惹的禍

首先,日本當時面臨石油危機。由于日本的侵略擴張侵犯到美國利益,1941年美國開始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當機日本在美國的礦藏,日本遭遇嚴重的能源危機。 日本作為島國,資源能源匮乏,石油需求來自進口,其中85%來自當時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國美國。 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已經在亞洲大陸進行了為期四年的戰争,目的是掠奪該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 日本的資源相當稀缺,無法彌補巨大的戰争消耗。 當時日本的石油隻夠堅持半年了,半年後就要面臨資源危機,咋辦,擺在日本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停止擴張,歸還美英利益,讓美國大哥知道他聽美國大哥的,小弟隻是一時糊塗;第二個選擇就是繼續侵略菲律賓群島掠奪資源,繼續挑戰美國底線。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是當時日本的國策和野性,不侵略,放棄既得利益那是不可能的,那仗遲早要打。

珍珠港事件,其實日本也是迫不得已,都是石油惹的禍

再說,1941年太平洋戰争爆發前,雖然日本的軍力和經濟發展迅速,但美國的綜合國力仍高于日本。 例如,美國的人口幾乎是日本的兩倍; 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七倍; 美國的鋼鐵産量是日本的五倍; 美國的煤炭産量是日本的七倍; 美國的汽車産量是日本的80倍。 此外,美國工業廠房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準高于歐洲和日本,美國的人均生産率為世界最高。日本基本上沒有潛力可挖。 日本國内的軍事和經濟在太平洋戰争之前已經達到頂峰,這意味着日本無法利用現有的力量快速消滅對手。 那麼,進入消耗戰後,日本無疑會輸。 是以,日本覺得既然這場戰鬥是必然的,要打就先發制人。

珍珠港事件,其實日本也是迫不得已,都是石油惹的禍

最後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以東條英機為代表的南下派上台。 日本參謀本部一直在“北進”和“南進”之間進行鬥争。“北進”派主張适時進攻蘇聯。,向西伯利亞方向擴張,“南方”派主張向東南亞擴張。 在諾門坎事件和蘇德戰場局勢不明的情況下,日本仍決定“南下”。 實權大臣們都首先支援“南進”。 他們認為,必須利用美國對太平洋戰争的猶豫和恐懼,發展到太平洋,搶占東南亞豐富的戰略資源,而珍珠港的位置非常重要。 太平洋珍珠港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夏威夷東臨美國西海岸,西臨日本,西南為諸島,北臨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峽。 它們都在太平洋的 2,000 到 3,000 海裡之間。 以夏威夷為中心站。 而且,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駐紮在珍珠港,是日本南下的最大障礙。 日本認為,首先奪取太平洋制空權,就意味着南下道路暢通無阻,必須先摧毀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其實日本也是迫不得已,都是石油惹的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