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秋狀元裡“三禾”訪梅溪

作者:廖昊

桂子香遠,稻田澄黃。近日,樂清市三禾文化俱樂部的“金秋狀元裡·三禾訪梅溪”活動如期而至,60多位“三禾”理事們和樂清的詩文書畫界人士參加。“三禾”理事長胡成虎說,這個狀元裡既是王十朋狀元的故裡,也是寶鑫集團建立的民居小區,30多幢四合院統稱狀元裡,狀元故裡正在進行着未來鄉村的建設。

梅溪村是我市的文化名村,也是全國的文明村,“南宋名臣、一代大賢”王十朋的故鄉。王十朋曾道“家在梅溪水竹間,穿雲蠟屐可曾閑”,對家鄉是滿滿的贊美和留戀。當日,梅溪村書記王強變身“導遊”,為大家講述先輩王十朋事迹和梅溪景點。五間重檐式仿古建築的王十朋紀念館,陳列着王十朋生平事迹、詩文及後人的紀念文章和一些碑刻。紀念館後的梅園種有80多個品種的梅花,象征王十朋清廉的一生。梅園中還有王十朋詩詞碑長廊、王十朋《策論》牆及700多首曆代名人的詠梅詩刻石。王強說,圍繞“狀元故裡”這一總體思路,梅溪村先後打造了梅溪草堂、王十朋紀念館、梅園、荷花池等景點,投資3000萬元的梅溪書院正在施工中。村中兩棵大樟樹已曆900多年,是王十朋中狀元後回鄉與夫人一起親手所種,樹幹有力,枝葉茂盛。樟樹四周,村民們相鄰而居。全村所有的房子均沒設圍牆,陽光似乎也特别的明亮。梅溪的狀元文化旅遊圈已逐漸形成。

文化人們一起自是談笑風生,閑情雅緻。陳秀新在孝感井畔有詩道:“井小曾涵秋月碧,溪流尚帶遠山青。”趙挽瀾大概是有感于王十朋字梅溪的緣故,其詩曰:“風來堂上皆揚雅,泉到溪頭獨倚王。”

而對梅溪村的未來鄉村建設,他們也表達了濃厚的興趣。認為樂清史上第一個繁榮時期在南宋,南宋出了個王十朋,人們紀念他,其實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懷念。梅溪村現在所做的,讓人們更多看到的是未來鄉村建設的願景和現實的藍圖,很讓人鼓舞。

金秋狀元裡“三禾”訪梅溪

《梅花不争春》(國畫) 尚文光

梅溪狀元故裡行

■趙挽瀾

霜皮溜雨閱滄桑,八百馀齡猶送涼。一部《春秋》藏錦繡,萬言廷對體忠良。風來堂上皆揚雅,泉到溪頭獨倚王。家國情懷抛不得,隻緣身到狀元鄉。

梅溪行作

■袁國唐

立冬風雅過梅溪,依舊崇山萬木齊。

绮陌環行通阆苑,騷人直夢入幽蹊。

名賢相去流光遠,膜拜重來慰久睽。

端賴主人殷切甚,精誠一捧掬香泥。

重訪王十朋故裡

■陳秀新

村悠道直午煙輕,重德懷賢源宋廷。井小曾涵秋月碧,溪流尚帶遠山青。采風人去留鴻迹,枕石松閑憶鶴經。望裡竹林知有寺,晚鐘時欲拂雲聽。

金秋狀元裡“三禾”訪梅溪

《梅溪》(綜合材料) 趙伯輝

鹧鸪天

立冬日三禾諸子會梅溪王紹旺府上感寄

■餘東光

其一

十裡青山入畫樓,村居荦荦但優遊。代興後裔窮通路,堪慰延魁今古愁。

鄉夢在,草堂修,梅溪一脈足風流。居鄰又得仁聲貴,别業新開共富謀。

其二

彩帳新支樓外樓,梅溪風味恰此求。要知過雁輕肥馬,道是東人重信鷗。

傾一醉,約重遊,狀元故裡豁吟眸。但将梅徑先尋得,且待清香月下浮。

遊狀元故裡(外一首)

■陳學海

孝感井邊聽舊事,手栽樟外想風華。先生自是軒轅骨,千載馀芬日日加。

詠王梅溪

王子箫台下,耕書日複星。一朝金殿客,九度剡溪萍。侍禦朝堂震,知州黔首銘。平生最清正,流德化梅馨。

西江月

■虞秀娟

立冬日訪梅溪草堂

秋露浸紅玉柿,冬陽映翠香樟。門前洗硯一方塘,猶見清漣蕩漾。

厚祿長思故裡,荊妻不棄茅堂。王公逸事萬千章,留予後人傳唱。

訪王十朋紀念館梅園有感

寒雨時侵瘦蕊,凄風欲折枯桠。誰人負手待新葩,閑賦林間溪下?

幾度相迎白雪,一朝幻作丹霞。半池硯水蘸梅花,寫盡無邊風雅。

金秋狀元裡“三禾”訪梅溪

行書 葉曉權

梅溪約客

■葉曉權

金秋丹桂滿天飄,引我清流過小橋。君共梅溪約來客,狀元岙裡寫風騷。

辛醜立冬日随三禾俱樂部諸君訪狀元故裡

■曾揚才

齊天樂·遊狀元故裡

皺碧橫門,虬枝疏影斜輕淺。客塵都浣。不覺長安遠。

舊燕多情,對立冬陽晚。巡古苑。經書吟斷。雲起青山亂。

十八香·梅溪書院

一千年事梅溪上,森森狀元樟樹。不負長才,不欺暗室,誰識高風幾許。樟聲似語。問還與何人,漫談今古。雁翼青天,數行書作白雲處。

當時幾多舊事,又韶華流水,煙際飛鹭。洗硯池頭,傳經閣下,重拂雲根塵土。幽情莫賦。算隻有梅花,可堪朝暮。一路豪車,驟馳喧賽鼓。

金秋狀元裡“三禾”訪梅溪

楷書 徐雲峰

三禾訪梅溪 近漢徘三首

■趙樂強

題狀元樟

天令色無塵。狀元樟以八千春,日新日日新。

洗硯池作

重過草堂前,尚留拙字硯池邊。①水生白玉煙。

狀元裡午宴,贈王紹旺

桂下盛筵開,為祝鄉村新未來,梅溪再奪魁。

注①“洗硯亭”三字為我舊題。

題洗硯池(外一首)

■缪明霄

何方購得十朋龜?養志還須問此池。池水越污心越白,清漣蕩向九州湄。

訪王十朋紀念館之梅園(獨木橋體)

立冬梅樹尚無梅,已迓佳賓競賞梅。但使詩肩曾傲雪,心中自有萬千梅。

金秋狀元裡“三禾”訪梅溪

王建秋 《梅溪先生題湖邊莊詩意》(國畫)

【來源:樂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