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景變“錢景”更美促更富 桐廬持續推動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

作者:廖昊

杭州日報訊 秋日裡,漫步富春江(蘆茨)鄉村慢生活體驗區,隻見蘆茨溪清波如碧,劃船、騎水上自行車的遊客三五成群,嬉水之餘,還可賞古迹、品紅茶、享美食……溪畔,一家家農家樂、民宿裡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每逢節假日和周末,房間就很緊俏,很多遊客都是通過網絡提前預訂。”鳳仙閣老闆章梁雄在村裡經營民宿已有10多年,這些年來,他和家人一邊經營,一邊享受天倫之樂,他直言:“靠着綠水青山,在家門口就能賺錢,真的很好。”

日漸壯大成熟的民宿旅遊産業,是桐廬最具特色的“金山銀山”。近年來,分水鎮大路村、江南鎮彰塢村、舊縣街道母嶺村等地堅持立足生态資源和旅遊産業優勢,着力打造美麗鄉村3.0版。前三季度,該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67元,同比增長11.6%,增幅全市排名第一位。

共同富裕,歸根結底是要讓全體人民過上好日子。實作共同富裕,離不開物質基礎,夯實物質基礎的關鍵在于高品質發展。

在偏遠的合村鄉後溪村,經過了美麗鄉村3.0“攻堅”,這裡的村容村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遊客多了,外出的遊子回來了,為村莊帶來了勃勃生機。

“90後”翁永浩是土生土長的合村人,大學畢業後他在杭州闖下了一番自己的事業。看着村裡發展越來越好,他決心回鄉創業。如今,他創設了“農商+電商”模式,成功地把村裡部分富餘勞動力利用起來,村民實作了增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獲。

“對于我們來說,最期盼的就是把美麗鄉村變成美麗經濟,村裡富了,國家就富了。”合村鄉後溪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學海話語中滿是驕傲。他說,創業的充沛活力讓村莊開始了美麗蝶變,吸引一大批青年創客回鄉。截至9月,實作村集體經濟收入106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50餘萬元,新增就業崗位150餘個。

喜人成績的背後,是桐廬始終以美麗經濟為落腳點,以更美促更富,以先富帶後富,進而實作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今年以來,桐廬統籌“人”“地”“錢”等各種資源要素,優化全縣産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推進環境、産業、共富等全方位發展,有計劃地實施詩畫山水帶、古風民俗帶、産業風情帶等5條特色産業帶建設。

美麗經濟已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且看一組資料:前三季度,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33億元,其中經營性收入1.52億元,分别同比增長29.44%、44.76%,進一步拓寬村集體經濟增收管道。

百姓鼓起了錢袋子,美麗鄉村3.0建設讓村民精神富裕更上一層樓。自“浙裡富春 那麼鄉田”中國·桐廬山水藝術季在桐君街道梅蓉村啟幕以來,豐收的喜悅、藝術的靈動讓村民和遊客樂開了花。

“家門口的藝術季,不僅讓村民走近藝術、提高審美力,更引導村民自主改變生活環境,讓其更美麗、更藝術。”梅蓉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吳方雲笑着說,梅蓉村經曆了從荒灘到綠洲的美麗蝶變,如今“藝術季”的落戶讓梅蓉正步入強村富民的建設路子。

近年來,橫村鎮白雲村用藝術為景區添彩,通過舉辦白雲民謠音樂節,進一步打響鄉村音樂品牌;莪山畲族鄉莪山民族村重點打造文化體驗點,舉行“百名藝術家進鄉村”等活動,鄉村旅遊收入日益增長。

風景變“錢景”,美了鄉村,富了農民,吸引越來越多的城裡人走進鄉村,真正實作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1-9月桐廬接待遊客479.1萬人次,同比增長47%;實作旅遊總收入87.4億元,同比增長47.4% 。

【來源:杭州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