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界流行這樣一句話:一紅,二黑,三白。
白指的是象牙制品,象牙是一種白色硬質物體,在古代是一種貴重的材料,是權貴與身份的象征,不僅被雕刻成玩物進獻給王公貴族,還作為一種祭祀用品陪葬。而且象牙引起人類關注的時間更早,在三星堆中就出土了大量的象牙,而三星堆文明則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5000年以前。象牙材質溫潤細膩,色澤特别,作為高檔飾品曆史悠久,市場效應使大象瀕于滅絕。

黑指的是犀角制品,犀角是黑犀牛的頭角,主要成分是角蛋白,是犀牛重要的防禦武器。與象牙不同,犀角早期一直因藥用價值受到人類關注。犀角作為雕刻品引發關注的時間相對較晚,但被追寵的程度更瘋狂。在20世紀80年代,僅在坦尚尼亞,就有大約2900隻黑犀牛遭到殺戮,即使在今天的保護區内,仍然有不法分子觊觎犀牛角利益而铤而走險。
排在第一位的紅指的是盔犀鳥頭骨制品。盔犀鳥,很多人并沒有聽過它的名字,更别說見過它的樣子,但要說“鶴頂紅”一詞,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但是這裡的“鶴頂紅”可不是電視劇中的毒藥,而是一種盔犀鳥的頭骨。
盔犀鳥作為鳥類受到人類關注更晚,盔犀鳥腹部和尾部羽毛呈白色,其餘呈黑色,既沒有天鵝婉轉的身姿,也沒有孔雀華麗的羽毛,更沒有鹦鹉聲音的天賦,他之是以引起人類的關注并備受青睐,主要就在于它的頭骨。盔犀鳥頭骨外紅内黃,質地細膩、易于雕刻,經打磨雕琢,可制成鼻煙壺等精美藝術品,其天然形态美妙無比,非一般象牙雕刻品能媲美。盔犀鳥的頭骨價值讓其在文玩界一舉成名,也引發越來越多的人們對其關注。
随着人們對盔犀鳥頭骨藝術品的追捧,以及盔犀鳥頭骨的一件難求,盔犀鳥頭骨價格直線攀升。人們對盔犀鳥頭骨的狂熱,不僅瘋狂,近乎變态。在利益的趨勢下,大量的盔犀鳥慘遭獵殺,僅在印度尼西亞西加裡曼丹省,根據當地相關部門的估測,當地前後大約有6000隻盔犀鳥遭到捕殺。2015年,盔犀鳥已經成為了瀕危動物,距離滅絕僅有一步之遙。目前盔犀鳥在局部地區已經滅絕,但在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對盔犀鳥的捕殺還在繼續。
盔犀鳥因無與倫比的頭骨成名,也因無法替代的頭骨而滅亡。但錯不在大自然賜予了盔犀鳥得天獨厚的頭骨,而在于人類永不知足的貪婪,和對自然生命的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