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松:新一代資訊技術下工業網際網路與人工智能塑造全新的中國制造

摘要:阿裡巴巴副總裁劉松在2017年12月7日蘇州雲栖大會上分享了其在工業網際網路與雲上智能升維智能制造領域的思考與觀點。在他看來新一代的資訊技術、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會是未來五到十年最大的創新和創業機遇,工業網際網路帶來網絡化平台化的思想以及大資料與自動化的疊加,會塑造一個全新的中國制造。

以下是精彩内容整理:

今天的雲上智能會把新一代資訊技術領域裡的精華,大資料和深度學習的技術用到生産生活的自動化和控制裝置領域,使我們整個制造業面臨的全新環境不再是一個演進式的疊加,而是一個多重次元的疊加。

劉松:新一代資訊技術下工業網際網路與人工智能塑造全新的中國制造

<b>為什麼未來技術領域會存在大規模灌木式創新?</b>

劉松:新一代資訊技術下工業網際網路與人工智能塑造全新的中國制造

在下一代的資訊技術廣義的環境的大背景下,全世界所有的技術領域在未來20年左右的創新有四個特别大的領域: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和生命科學。這一代不僅充滿機遇,而且整個的新一代資訊技術本身占據未來10年左右所有科技創新的47左右%。未來的材料和新能源以及生命科學領域大量的運用到新一代資訊技術,未來的材料和能源會跟新一代資訊技術一起在智能家居、智能網汽車以及未來的自動駕駛領域共同發揮重要作用。是以,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技術領域存在大規模的灌木式的創新,結合物聯網與人工智能各行業、各領域會有更大的發展範圍。

<b>我們看到工業網際網路的重大機遇在哪裡?</b>

劉松:新一代資訊技術下工業網際網路與人工智能塑造全新的中國制造

在今天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國在數字經濟、共享經濟領域領先全世界,但下一個工業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将這一代技術(數字經濟、移動網際網路)沉澱的技術紅利(基礎設施,雲資料、人工智能)結合正在發生的關鍵性技術?其實質與本質是将我們已經熟悉的移動網際網路的世界翻譯給實體世界。未來7年甚至更久,我們需要在上一個10年資料、算法了解的基礎上塑造一個新的實體世界。未來最大的智能制造工業網際網路的方向就在新實體世界建立。今天無論我們所經曆的從消費聯網到産業網際網路以及工業網際網路,其最大的意義是在全新的實體世界裡面制造增量,這不僅是大型企業的轉型升維還是創業企業尋找機遇。

新一代的資訊技術孵化“新物種”,我們所塑造的新實體世界是一個新的工業智能制造和全新智能化産品的領域,在其中我們更多要關注的是全球性正在發生的增量和新的“物種”,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半人馬戰”、利用衛星遙感+深度學習打開天眼、以及在未來三五年内即将具有重大突破的3D列印技術。

<b>網際網路到底如何結合大資料、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b>

劉松:新一代資訊技術下工業網際網路與人工智能塑造全新的中國制造

很多站在傳統工業思維的人認為網際網路技術隻是消費類的,無法用于工業領域。這個判斷有很大失誤,因為數學、算法是可以通用的。諸如阿裡天貓雙十一裡的技術可以大規模平移到工業企業。我們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由人機混合協調來推動服務的模式。在技術上我們完全可以将已經成熟的包含大量資料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平移到工業企業。

<b>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優勢與缺失</b>

劉松:新一代資訊技術下工業網際網路與人工智能塑造全新的中國制造

可以說今天中國制造業的機遇是無與倫比的,我們擁有最大的國内市場,擁有即将崛起的5億中産階級、擁有新的實體經濟;我們的全生态能力強勁,這不僅包括産業門類齊全,網際網路紅利豐厚,而且我們擁有占全球37%的全球理科畢業生。在看到積極因素的同時我們也面臨着精細化客戶導向缺乏和核心競争力不足兩大難題,目前我們普遍意義上的工業企業缺少精細化的客戶營運的思維,在品牌意識、定制化需求和原創性上存在較大不足,核心競争領域,我們的科技意識、專業人才儲備、關鍵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b>工業網際網路的3大途徑</b>

劉松:新一代資訊技術下工業網際網路與人工智能塑造全新的中國制造

在解決中國網際網路大的路徑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看機遇和大的增量的部分在那裡。目前工業網際網路存在3大途徑:

1、面向企業内部的生産效率提升的智能工廠;

2、面向企業外部價值鍊延伸的智能生産/産品/服務;

3、面向開放生态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b>水準體系推動跨界創新</b>

劉松:新一代資訊技術下工業網際網路與人工智能塑造全新的中國制造

國務院釋出了工業網際網路這樣一個國家戰略以後,是對中國制造2025換道超車非常重要的戰略。工業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資訊化企業的跨界結合迎來一波大潮。本質上講工業界的生長是植物式生長,今天中國制造業通過工業網際網路面臨的巨大機遇是推動跨界創新的水準體系,最大的變化發生在工業專家和資料專家、算法專家的內建方面,最大的紅利發生在整個自動化領域的創新與人工智能之間的疊加。而實作工業網際網路必須具備兩大基本的前提:首先解決網絡化平台化生産的問題,這一階段着重重塑生産關系;其次,要充分認識到工業網際網路最大的紅利實質上是智能化與自動化的有效結合。接下來工業企業轉型主要要經曆業務雲化、網際網路化、跨鍊條的網絡協同和最後進入到的大腦全局智能模式。

<b>新一代資訊技術驅動工業網際網路與智能制造</b>

劉松:新一代資訊技術下工業網際網路與人工智能塑造全新的中國制造

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發展的契機下,工業網際網路與智能制造得到了有力驅動,我們不僅要看到人工智能、物聯網帶給我們的新一輪的科技的交叉創新,更應該結合好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的宏觀優勢,在更大的應用場景裡将這些技術更好的進行組合,運用到各行各業的垂直領域,這其中的工業智能制造是裡面最大的值得推進的領域。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要抓住這個重大産業曆史機遇,利用好工業網際網路帶來的網絡化平台化的思想以及大資料、人工智能與自動化的疊加,有效的将兩化融合推進到以網絡化智能化為代表的領域,塑造全新的中國制造。

本文由雲栖社群志願者小組林一木整理,毛鶴審校。編輯:郭雪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