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搶先一步!城市不能再“等”

作者:大剛觀察

一步快,步步快。先人一步,就離目标更進一步。城市競争,大抵如此。

日前,沈陽召開重要會議,在大會報告中,共有5次提及“國家中心城市”。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成為沈陽城市未來發展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為此,沈陽提出“增強城市能級,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沈陽已經拿出方案。10月22日,沈陽釋出《沈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簡稱:《綱要意見稿》),開啟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新征程。

沈陽獲批支援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了?并沒有。與武漢、鄭州等城市獲批之後再釋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實施方案不同,沈陽未獲批,卻先拿出了行動綱要,決心溢于言表。

城市競争日趨激烈,“搶跑”似乎正在成為常态。對于部分重要競争領域,甭管有無“獲批”,先試先行,才有機會搶占先機。如果凡事靠“等”,等批複、等安排、等規劃、等資源……到最後,可能什麼也等不來,時間白白浪費,城市離既定發展目标越來越遠。

守正出奇,打破正常,城市發展才能踩準節奏,獲得更多重要機遇。

搶先一步!城市不能再“等”

沈陽。來源:新華社

1

沈陽不按常理出牌,就是要搶先一步。

《綱要意見稿》對于沈陽的定位是“一樞紐四中心”,其中,“一樞紐”指的是國家現代綜合樞紐,“四中心”即打造國家先進制造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這與“2035年沈陽城市總規”中的定位一緻。

具體的戰略步驟是:到2025年,建成東北地區功能完善、輻射帶動力強的重要中心城市;到2035年,建成國家戰略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

沈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有着重大意義,也有着難得的契機。

一是重要時間視窗再現。2018年2月,國務院批複《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确支援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距今已有3年時間,國家暫時未再“發函支援建設”。2016年12月,武漢和鄭州同步獲批,西安獲得“發函支援建設”距離上述兩城獲批僅相隔2年左右。今年正值“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無疑是重要的時間節點。

二是東北地區暫時沒有國家中心城市。目前,華北地區有兩個國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西北地區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西安),西南地區有兩個國家中心城市(重慶、成都),華中地區有兩個國家中心城市(武漢、鄭州),華南地區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廣州),華東地區有一個(上海)。東北地區暫時沒有國家中心城市,将是最有可能出現新的國家中心城市的區域。

三是沈陽城市能級并不弱。在東北地區,大連2020年GDP位居第一,但其位置太靠南,難以輻射東北全境,沈陽區位優勢相對明顯,能夠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就目前沈陽的經濟實力來看,确實還需要時間來全力做大做強。其實,沈陽的綜合競争力在東北地區最強。新一線城市研究所釋出的《2021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沈陽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新一線城市”。

無論是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還是引領東北地區融入新發展格局,或是推動遼甯形成高品質發展區域經濟布局,沈陽必須要全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更為重要的是,同為副省級城市的大連、長春、哈爾濱似乎都在主動加入争奪戰,而區位更有優勢的長春,2020年GDP超過了沈陽。基于此,沈陽搶先拿出“行動綱要”并吹響号角,也就在情理之中。

搶先一步!城市不能再“等”

大剛觀察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僅供參考。

1980年,改革開放剛起步,沈陽GDP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高居第二,僅次于廣州。沈陽維持該位次長達十餘年,直到被深圳超越,之後,沈陽開始一路下滑,到2020年,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倒數第三,僅高于廈門和哈爾濱。

有人将沈陽喻為“暫時沉睡的大象”,如果大象不想再睡,肯定就想快點“翻身”。以此來看,沈陽的“搶跑”,确實是因等不及了。

2

等不及的城市還有很多,在多個競争次元,不少城市都在“搶跑”。

在“國家中心城市”争奪戰中,沈陽并非首個搶跑者。2020年1月,濟南也曾釋出《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名額體系》和《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該計劃提出,到2022年,濟南城市能級大幅提升,輻射引領作用明顯增強,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這樣類似規劃相繼出現,顯露出城市的信心和膽識,也能看出,國家層面寬容默許城市為更高發展目标進行積極競争。

在科創、消費等領域,部分城市也沒有等着“批複”,而是快步向目标邁進。

目前,南京、西安、成都、重慶、杭州、武漢、濟南、青島、沈陽、蘭州等城市都明确提出要建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部分城市也正在建立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沒有獲得批複也不要緊,重要是盡快行動起來。比如,杭州就着手編制《杭州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全面謀劃建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方面,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獲批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但深圳、成都、武漢等城市也沒有閑着,而是拿出方案快速推進。這些城市綜合實力強,都在提升城市消費能級,也在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否獲批,都不影響這些城市在消費領域“競進提質”。

此外,在國家級新區競争上,合肥、武漢、鄭州等城市在積極報送方案的同時,也在開展新區建設。比如,武漢就成立了長江新區建設工作專班,加快推進申報國家級長江新區,争取先設立省級長江新區,全力推進長江新區規劃建設,實作高品質發展。

3

機遇稍縱即逝,等待沒有未來。

對于城市發展來說,提升能級和品質,本身就是核心要義。無論是國家中心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家級新區,還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其本質都與提升能級品質相關,均是城市向前發展必須要直面的課題,隻是借助國家規劃布局,能夠獲得更多政策加持。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搶跑”隻是提前做好準備而已。

“搶跑”日益常見,沒有遇到批評和阻力,就是在釋放明确信号。城市想要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就要想方設法去争取,不要被“批複”捆住手腳,可以“搶先一步”,也可以“以退為進”,隻要努力向目标邁進,就有可能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