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心握好“隐形的手術刀”,毓璜頂醫院放療科:精準殺傷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特種部隊”

作者:九派健康

膠東線上11月8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崔方榮 李淩峰)放療是放射治療的簡稱,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線,破壞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遺傳物質DNA,使其失去再生能力進而殺傷惡性良性腫瘤細胞。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放療并不是像拍CT一樣簡單“照照”,放療醫生也不是簡單的“隻會使用機器照照”。

“放療其實就是老百姓所說‘烤電’,實際上叫放射線治療,放射線有X射線、伽馬射線、質子束及重離子射線等,使用射線對惡性良性腫瘤産生殺傷,優點是把射線高精度集中于惡性良性腫瘤部位,精準殺傷惡性良性腫瘤細胞。”記者近日采訪了煙台毓璜頂醫院放療科主任宋轶鵬,他表示,近年來,放療在惡性良性腫瘤治療中的優勢日益凸顯,是鼻咽癌、宮頸癌等多種癌症的首選治療方式,而放療與手術等其他療法聯合,也可讓患者獲得更高品質的長期生存。盡管放療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公衆對其仍知之甚少,沒有像手術那樣獲得足夠的重視。但放療是“隐形的手術刀”,其實不簡單。

用心握好“隐形的手術刀”,毓璜頂醫院放療科:精準殺傷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特種部隊”

宋轶鵬(左三)團隊開會學習

做到問心無愧,堅守初心20年

2002年,由北京醫科大惡性良性腫瘤放療科教授王雪宜帶頭建立的毓璜頂醫院放療科,當時分屬于醫院影像中心。之後,随着惡性良性腫瘤放射治療專業的不斷發展,2005年,建立獨立的放療科,配備5張病床,2007年增至30張。

2010年,宋轶鵬接任科室主任。2014年,在醫院的大力支援下,放療科成立了獨立病區,配備80張病床。當年年底擴建至二個病區,自此進入快速發展期,收治患者數量激增。2016年7月成立了三病區,一定程度上的緩解放療患者住院難的問題。2020年11月,綜合病區全面啟用。目前,放療科分為加速器門診以及放療科一病區、放療科二病區,放療科三病區、綜合治療科四個病區,開放床位逾三百張,已經成為能夠開展多項最新放療技術的惡性良性腫瘤治療專科。

一步步走來,“問心無愧”始終是放療科全體醫護堅守的初心。在20世紀初,放療患者的副作用十分嚴重,很多患者都堅持不到治愈的日子。為了讓更多人享受更好的生活,宋轶鵬在煙台市率先開展了治療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調強放療技術”,這在全省乃至全國都處于領先地位。憑借着夯實的惡性良性腫瘤學專業能力、精湛的放射醫學技術、紮實的解剖學功底,放療科在宋轶鵬的上司下不斷壯大,如今,單院區收治放療患者數居省内綜合醫院首位。

“現在我們科有醫護人員128人。其中,博士後2人,博士7人,碩士46人,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通路學者2人,并聘請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放療科廖仲星主任、中華醫學會放療學會前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科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副院長王綠化教授、中華醫學會放療學會現任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惡性良性腫瘤放療中心主任王俊傑教授、山東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副院長李寶生教授為科室客座教授。”說起這些,宋轶鵬感到非常欣慰,“現在,我們科室的綜合實力不僅在山東省内居于領先地位,在全國也是小有名氣。”

用心握好“隐形的手術刀”,毓璜頂醫院放療科:精準殺傷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特種部隊”

宋轶鵬(左三)團隊分析患者病情

配備領先裝置,精準調節更高效

随着科學的發展,癌症的治療手段、效果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曾經因為技術的落後,治療惡性良性腫瘤的同時也照射到很大範圍的正常組織,對人體的損傷極大,患者不良反應較重。随着技術水準的提升,目前精準放療在提高惡性良性腫瘤區域劑量的同時,更好地保護了周邊正常器官。

“現在醫院的放療裝置總值逾億元,擁有國際領先的螺旋斷層治療系統(TOMO)、VitalBeam放療系統、VARIAN Trilogy直線加速器、ELEKTA Synergy直線加速器、ELEKTA後裝治療系統、GE大孔徑定位CT、VARIAN模拟定位機等放療裝置,并同時配備了Eclipse計劃系統、Pinnacle計劃系統、Delta4四維驗證系統、光學體表檢測系統、ABC呼吸門控系統等高端計劃系統及驗證系統。”

據宋轶鵬介紹,2014年,煙台毓璜頂醫院購進了世界最先進的放療裝置之一——TOMO(螺旋斷層放療裝置)。TOMO通過多子野的螺旋斷層照射方式,實作一次照射多個惡性良性腫瘤病竈,降低了因為計劃複雜而帶來的正常組織受到反複照射的風險。同時,由于螺旋照射的獨特設計使它能夠實作超長範圍的調強照射野,而且無需考慮相鄰野的銜接問題,可以治療位于身體任何部位的惡性良性腫瘤,被譽為複雜和疑難惡性良性腫瘤病例的克星。

84歲的李先生去年因“全身瘙癢20餘天”入院,就診時皮膚重度黃染伴瘙癢,入院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檢查提示:Ca19-9>1000,生化名額:總膽紅素266.8umol/L(參考範圍3.2-23.5),直接膽紅素151.2umol/L(參考範圍0.0-6.8),間接膽紅素115.6umol/L(參考範圍3.0-19.0),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105U/L(參考範圍15-40),丙氨酸氨基轉移酶112U/L(參考範圍9-50)。完善檢查臨床診斷為“肝門部膽管癌并膽系擴張”,經多學科會診讨論後患者無手術指證,且無法耐受化療等全身治療。

為了讓患者康複,放療科對其進行了TOMO放療30次,放療期間患者黃染、瘙癢症狀緩解,各項血液學名額較治療前下降,放療結束後複查腹部磁共振提示:肝門區膽管壁增厚較前好轉。治療結束一月後複查PET-CT提示:肝門區膽管未見明顯異常密度影及代謝異常(提示惡性良性腫瘤無活性,完全緩解)。治療後複查患者各項血液學名額恢複正常。

“TOMO刀照射野長度遠遠大于正常的放療技術,有了TOMO後,病人躺在治療床上即可,随着治療床的走動完成照射,自動化程度高,惡性良性腫瘤劑量适形度更佳、強度調節更準,其治療的副作用大大減小,對重要器官也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尤其在鼻咽癌、肺癌、胸膜間皮瘤、食管癌、腦惡性良性腫瘤、乳腺癌、前列腺癌、巨大淋巴瘤、全身多發性轉移瘤和全腦全脊髓照射等方面,擁有無可比拟的優勢。

用心握好“隐形的手術刀”,毓璜頂醫院放療科:精準殺傷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特種部隊”

宋轶鵬(左五)組織病例讨論

倡導科研先行,多學科會診救患者于危難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科室多年來始終倡導科研先行。近5年來,就承擔省、市級課題10項,國自然基金2項,發表SCI文章50餘篇,累計影響因子近100,單篇影響因子最高9.424。

“如今,科室正常開展的放療技術包括三維适形放療(3D-CRT)、調強放療(IMRT)、圖像引導調強放療(IGRT)和生物調強放療、容積旋轉調強放療(VMAT)、螺旋斷層放療(TOMO)、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立體定向體部放療(SBRT)、全身照射(TBI)、腔内及後裝治療等。”宋轶鵬如數家珍。

有了科研保障,很多危重病人的病情都迎刃而解。黃女士去年因“不規則陰道流血1月,加重5天”入院,入院時重度貧血(血紅蛋白27g/L),曾于北京某知名三甲醫院就診,告知自然生存期一個月。入院後給與輸血,後裝放療緊急止血,入院第三天血紅蛋白恢複至正常範圍。完善檢查診為“宮頸癌伴腦膜轉移IV期”。“我們經過多學科會診讨論,給予患者免疫+全身化療,并行宮頸病竈及淋巴引流區放療+後裝治療,放療中期複查:宮頸腫塊明顯縮小,盆腔淋巴結較前明顯縮小。2021-10月患者複查盆腔磁共振:宮頸瘤竈未見确切顯示。腦膜轉移竈給與全腦放療,放療後複查MRI腦膜增厚完全緩解。”

用心握好“隐形的手術刀”,毓璜頂醫院放療科:精準殺傷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特種部隊”

宋轶鵬(右一)團隊在查房

在今年10月複查的PET-CT顯示,宮頸癌治療後複查,子宮及雙附件未見異常;盆腔未見異常淋巴結(提示惡性良性腫瘤完全緩解,無臨床病竈)。“該患者就診時重度貧血,預期生存時間短,症狀重,病情危急,給與緊急對症治療後,患者陰道出血得以控制,後續放療+免疫+化療綜合治療使患者病情得到完全緩解,目前已達到臨床治愈。”宋轶鵬欣慰地說。

“患者最看重的是醫生本身的專業水準和職業素養,因為所有的判斷及如何使用先進的醫療技術,均由醫生決定;而醫生寫下的每一句治療意見、每一次操作的細微差距,均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他告訴記者,“是以我也要求我們科室的其他人,無論走到哪裡,都覺得問心無愧就行了。這不是多麼高尚的話題,因為你身着白衣,就應該不忘初心,真心對待每一位病人。”

用心握好“隐形的手術刀”,毓璜頂醫院放療科:精準殺傷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特種部隊”

煙台毓璜頂醫院放療科宋轶鵬

專家簡介:

宋轶鵬,煙台毓璜頂醫院放療科主任,教授,醫學博士,美國安德森惡性良性腫瘤中心博士後、天津醫科大學博士後,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從事惡性良性腫瘤放療工作20餘年,擅長頭頸部惡性良性腫瘤、婦科惡性良性腫瘤、胸部惡性良性腫瘤等諸多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放射治療及綜合治療。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SCI文章20餘篇;獲國家專利7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近5年主持及參與國自然基金項2項、山東省自然基金項3項。

兼任山東省醫學會放療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會放療分會青年學組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會惡性良性腫瘤放射治療學分會放射生物學學組副組長、山東省醫學會肺癌多學科聯合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抗癌協會放射惡性良性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惡性良性腫瘤MDT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惡性良性腫瘤放療醫師分會常務委員、山東省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放射惡性良性腫瘤治療學分會近距離學組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放射治療分委會常務委員、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惡性良性腫瘤無創治療專委會副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惡性良性腫瘤多學科診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療保健促進委員會放療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惡性良性腫瘤多模态影像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立體定向放療專委會委員、世界華人惡性良性腫瘤醫師協會華人惡性良性腫瘤放射療協作組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世界華人惡性良性腫瘤放療協作組食管癌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