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邺驿鎮高道市村:立足土地做文章 經濟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作者:葉縣今朝

"從種植桃子和迷疊香,到改變思維種植優質花生,再到以集體公平的形式發展肉牛養殖,近年來,我們村一直在不懈地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合适道路,走了很多彎路。7月1日,葉宜鎮高道市村村長常國琴在村農棚施工現場激動地說道。

葉義鎮高道市村位于江南岸,由4組村民管轄,擁有1200多人,耕地1300餘畝。該村的收入以傳統農業和城外工作為主。雖然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無縫銜接,但培育村帶頭産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實作群衆增收緻富,并非易事,村幹部和村"三委"要為此盡最大努力。

作為傳統農業村,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也圍繞土地做文章,從種植到養殖尋求突破。高都斯村曾種植50畝桃子,但由于缺乏技術,不懂管理,加上土壤結構不合理,果實幼苗生長和桃樹挂果率适得其反,第一次試驗遇到挫折。在2019年,他們将再移動40英畝的土地來種植迷疊香,但幼苗太弱,加上冬季氣溫低和幹燥天氣,導緻存活率顯着下降。

這個村莊到底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如何加強集體經濟,增加群衆收入?如何在村裡發展競争中迎頭趕上?一系列緊急問題,使村幹部不知所措,難以入睡。他們面對責任和壓力,帶着全村人民的期望和信任,多次外出學習,反複讨論和讨論,結合村裡的沙子和土壤品質,最終決定改變思維,大決裂,迷疊香種植為高效花生種植。

當機器發生故障時,說幹對幹。黨員幹部們綁在一起,瞄準項目要齊心協力,調整結構,引進技術,深耕栽培,選種,施肥,育苗,各環節對人負責,有序。目前,花生正處于開花期,長期趨勢喜人,收獲就在眼前。村民們看到了希望,更加精力充沛。同時,村内進一步拓展思路,招收項目,繼續發展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今年6月,村裡以集體出資的形式,由村幹部牽頭籌建肉牛養殖場。目前,農場飼養棚的建設已初具規模,今夏糧食收割貯存稭稈草4000多包,可飼養80頭成品肉牛。

"集體經濟需要發展,沒有現成的模式,沒有前進的道路,隻有對進步的探索。接下來,我們要做足足肉牛的飼養,進一步擴大集體經濟成果,讓村民們更有信心,才能更大膽地甩掉手臂去探索,去發展。"常國琴說。

(李國斌,南韓政治委員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