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在《流金歲月》裡看到楊玏飾演的角色名叫章安仁,我還舒了一口氣:還好,這次不姓陳。

要知道,出道這幾年,雖然演的戲不算太多,但楊玏已經演過三個姓陳的渣男了,上一個是前不久《三十而已》裡的陳養魚。
然而,看到楊祐甯飾演的王永正,我就隐隐感覺大事不妙,雖然章安仁是以女主角蔣南孫男朋友的身份出場的,但這個身份絕對很快就要易手了……
果然……
劇中劉詩詩飾演的蔣南孫,是一位典型的白富美,而章安仁,卻是一個靠自己的才華與努力赢得富家千金青睐的“鳳凰男”。
不需要編劇過多展現什麼,觀衆已經一眼識破兩人的“不合适”。
古人講究“門當戶對”,曾經也有人不服過,比如就隻看來源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影視劇,也曾經流行過草根逆襲迎娶白富美的故事。
然而最近幾年來,大家的思想卻越來越“複古”,或許,是時刻教做人的現實,讓大家已經不再相信真愛能夠跨越階層了,浪漫的愛情難以持久,瑣碎的生活卻足夠磨人。
是以現在的觀衆,往往比劇中的角色更講究“門當戶對”,早在章安仁還沒幹啥的時候,就已經給他“有罪推定”了。
确實,窮人家的孩子與富人家的孩子,門不當戶不對并不僅僅隻是說雙方家庭财富的差距,因為倘若前者夠努力,有朝一日或許也能奮鬥成富一代,更大的差距,還是展現在由于從小家庭環境不同而造成的價值觀的差異。
比如劇中的蔣南孫,是從小被各種寵愛的小公主,住着上海的老洋房,凡事都有傭人做,自己隻要美美的就好了,是以對金錢名利根本不看在眼裡,她隻追求浪漫追求問心無愧;可章安仁不行,他的成長經曆要求他必須做一個清醒理智的人,必須要對一切都做好打算、甚至斤斤計較。
硬要說他們兩個誰有錯,那好像也不至于。
都不是壞人,就隻是三觀不同難以相處而已,一開始在一起的時候或許會覺得彼此價值觀的沖撞很新鮮很有趣,可相處時間久了,兩個人都會覺得很累。
劇中兩個人感情降溫的轉折點,就在于章安仁為了争奪留校名額去打王永正的小報告,蔣南孫認為這樣很對不起王永正。
客觀來說,王永正采購其他品牌,也許是真的收回扣了、也許單純隻是新換這家品牌更符合他的高标準嚴要求,具體不得而知,但不管什麼原因,沒打報告,就是違規了,是以章安仁去“告密”,于理,沒有錯。
可為什麼從蔣南孫到董教授都是以而對章安仁感到失望?
因為,如果他去告密真的是為公,倒也沒什麼,可他卻是為私,純粹把這件事當做一種不公平競争的手段了。
他們是從感情上難以接受這件事,覺得章安仁對留校名額過于看重了,得失心過重,隻想着自己留校,卻沒想過給王永正帶來的影響,為了自己利益不惜傷害他人。
養尊處優的他們無法了解留校名額對急于證明自己、急于獲得認可的章安仁有多重要。
如果留校名額對章安仁來說是雪中送炭,那麼對王永正來說,或許隻是錦上添花。
不同階級的人,大概連腦回路都長得不一樣吧。
如果是在以往,看各種講述極品鳳凰男的文章,我會下意識地反感男方,覺得是他太自卑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在這部劇裡,除了向蔣南孫撒謊搶功勞說是他提議在紀念冊中加上蔣南孫名字那段之外,我其實不太讨厭章安仁。
因為這個角色,他的自卑、他的步步為營,确實太真實了。
同樣是普通老百姓,我實在沒法與蔣南孫這樣的大小姐共情,而隻能與章安仁這樣的窮小子共情。
蔣南孫看上去敢愛敢恨,一言不合就頂撞隻知炒股的爸爸、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可是,她能如此潇灑,靠的難道不是爸爸賺的錢嗎?
就算一次次與爸爸吵架,可早已成年的她,依然花着爸爸的錢。
哪怕是搬出家門住到章安仁這邊來,媽媽依然要花錢為她買車為她請傭人。
經濟上不獨立,那麼她的精神再獨立,都隻是個笑話。
如果像章安仁、甚至像閨蜜朱鎖鎖,凡事都隻能靠自己,那恐怕她早就過不下去了。
說到底,前幾集中的她也不過是個不知人間疾苦的豌豆公主罷了。
再說回章安仁這個角色,之是以感覺真實,除了人設接地氣,楊玏的演繹也是功不可沒。
好好一個濃眉大眼的楊玏,咋就成了“渣男專業戶”呢?
很迷惑,楊玏本人明明是星二代,但偏偏好像天生就有一種“鳳凰男”氣質,特别适合演“寒門子弟”,這種沒有背景、隻能自己打拼、是以性格偏保守甚至木讷的男生,幾乎很少有同齡男演員能演得比他更好。
從目前的劇情來看,硬要說章安仁是那種朝三暮四始亂終棄的渣男,那肯定不對。
章安仁的“渣”,是與陳養魚有點相似的那種“渣”,主要渣在過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夠了解女方的真實想法。
這幾乎是獨屬于楊玏角色的一種“渣”……
就……祝楊玏願望實作,新的一年,不再演渣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