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健面談|養成這樣的護膚好習慣,至少可以年輕十歲

作者:上觀新聞

随着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人們越來越在意自己的“面子工程”了。臉上的痘痘、鼻子上的紅斑、渾身瘙癢的皮炎……各式各樣的皮膚問題讓人不勝其煩。

日前,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項蕾紅教授在進博會高德美企業館接受記者采訪,以科普訪談的形式“現場問診”,帶領大家一起解決皮膚問題。項教授在皮膚病領域有近30年專業經驗,是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複旦大學皮膚病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日常門診可是一号難求。

不重視痤瘡影響身心

項教授坦言,皮膚科醫生等于半個心理醫生,幫助患者治療皮膚問題的過程中也要緩解患者心裡的焦慮。他曾接診過一個19歲的男孩,一開始沒重視痤瘡,後來越來越嚴重,變成囊腫結節。“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男孩子的臉就像卡西莫多一樣。他不願意去上課,我也很能了解,因為同學一看都嫌棄他。”後來男孩休學一年,經過項教授的系統治療後,終于重返正常生活。

項教授提醒,皮膚病一定要盡早治療,盡量避免并發症的發生,避免對生活品質産生過大的影響。

“青春痘”必須得治

為什麼痤瘡又名“青春痘”?項教授介紹說,人體皮膚表面有許許多多的毛囊皮脂腺,但它并不是“壞人”,它分泌的皮脂可以讓我們皮膚表面保持一個正常的PH值,進而保護皮膚。當它受到一些激素的刺激後才會過度分泌皮脂,堵塞毛孔,進而産生痤瘡。青春期的小朋友正值身體發育期,激素分泌旺盛,特别是男孩子,雄性激素水準很高,容易“出油”,是以才成為痤瘡的高發人群,“青春痘”也是以得名。

青春期痤瘡高發,是不是意味着過了青春期,痘痘自然就少了呢?項教授指出,很多人對此都有誤區。目前專家共識認為,青春痘應該盡早治療,否則很容易形成痤瘡疤痕。疤痕一旦産生,很難逆轉或者修複,會産生永久性影響。雖然現在有光電治療可以去初痤瘡疤痕,但也隻能稍稍填平一些痘坑。哪怕用粉底遮蓋痘坑,雖然離遠了不太看得出來,可一旦湊近仔細瞧,凹凸不平的皮膚就會“原形畢露”了。

不重視痤瘡的觀念在男孩子的家長身上更為常見。“可能家長覺得男生不需要那麼精緻”項教授對此不太認同,“這一點不太正确,及時治療痤瘡一是避免疤痕的産生,二是可以通過治療來減少複發。”對于男孩子而言,他們雄性激素水準比較高,油性皮膚比例比女生大,是以更要及時治療痤瘡,避免進一步惡化到治療起來更加棘手的膿疱、囊腫、結節等。

調整飲食遠離“青春痘”

既然了解了痤瘡的病理機制,那麼該如何治療呢?項教授建議,痤瘡跟油性皮膚關系密切,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改善。一方面要少吃甜食、少喝奶茶,因為糖分和奶制品會促進皮脂分泌;另一方面要避免熬夜,因為隻要人體不睡覺,毛囊皮脂腺就不會停止工作,越熬夜皮膚就會越來越油,痤瘡也會加重。

此外,項教授還介紹道,對于痤瘡症狀較輕的早期患者,可以選擇一些非處方的外用藥。非處方藥都是在臨床上使用了十年以上的藥物,相對比較安全。5%的過氧化苯甲酰(班賽)和阿達帕林(達芙文)都是用的比較多的藥物,而且兩者針對特點不同。如果隻是黑頭、白頭和粉刺,可以選擇阿達帕林;如果已經開始發紅,有小膿包,或者出油比較多,班賽的效果更好。

“如果經過自己初步處理還不見好轉,這時候你就不要耽擱了,還是要來找專業醫生。”項教授建議,對于痤瘡比較嚴重的患者,一定要重視起來,克服心理障礙,及時就醫。

玫瑰痤瘡并不“美”

玫瑰痤瘡,聽起來似乎很美,實則并不像玫瑰一樣惹人喜愛,反而讓許多愛美的女孩子非常煩惱。“近些年以來,玫瑰痤瘡發病率直線上升。”項教授指出,玫瑰痤瘡雖然帶着“痤瘡”兩個字,但是跟痤瘡是完全不同的。玫瑰痤瘡病程緩慢,起初是臉頰一陣陣得潮紅,10—15分鐘後就消退了,隔了幾個小時又來一陣。這樣的症狀持續大概1—2年,會形成一個持久性紅斑,并逐漸出現樹枝狀的毛細血管擴張,主要分布在鼻尖及鼻翼。因為長期充血、反複感染,鼻部結締組織增殖、皮脂腺異常增大,會形成大小不等的隆起性結節,導緻鼻尖部外觀肥大,畸形如贅生物。進入這一時期,鼻子會像酒糟一樣,故而玫瑰痤瘡又名“酒糟鼻”。

項教授介紹,玫瑰痤瘡患者的皮膚非常敏感,對很多護膚品不耐受,主要是因為這些人皮膚的屏障功能受到了破壞。“很多患者問診時會向我訴苦,塗了護膚品刺激性很大,什麼都不用的話,皮膚又會越來越幹。”項教授指出,玫瑰痤瘡患者不進行治療的話,很容易進入惡性循環,讓皮膚的屏障功能越來越差。

如何治療玫瑰痤瘡呢?項教授強調,除了局部用藥,玫瑰痤瘡患者要特别注意生活習慣的改善。平時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和飲酒,避免暴曬和過冷過熱的刺激,避免精神緊張,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規律。同時,有胃腸道疾病應及時治療,保持大便通暢,調整内分泌失調。

不要輕視日常護膚的作用

秋冬季節來臨,随着氣溫變化、濕度下降,特異性皮炎(AD)患者會很難受。“特異性皮炎患者皮膚的屏障功能很差,無法有效儲存皮膚中的水分,皮膚就會覺得越來越幹。”項教授指出,她的門診在秋冬季會遇到很多老年性的皮膚瘙癢症。很多老年患者小腿側會非常瘙癢,讓人忍不住搔抓。搔抓久了,又會紅腫、滲出,讓老年人以為得了濕疹。想改善這種情況,修複皮膚屏障功能非常重要。

項教授舉了一個案例:她遇到一位老先生,皮膚瘙癢得難受,建議他洗澡後擦點潤膚霜,老先生卻不願意,抱怨潤膚霜會讓自己剛剛洗幹淨的身體又感覺黏糊糊的。項教授由此呼籲大家不要輕視日常護膚的作用,“如果你在年輕時養成了很好的護膚習慣,等到日後中老年時,一定能感受到習慣帶來的好處,日常護膚至少可以讓你比同齡人年輕10歲。”

至于該如何護膚,項教授提出“兩大法寶”,一是保濕,二是防曬。“雖然我們已經呼籲N多年要防曬,但很多人還是不接受,特别是男生。” 事實上,随着防曬霜技術的進步,如今的防曬産品種類豐富,乳液、水劑、噴霧……完全可以根據個人需要選擇合适的品類。另外,現在還有實體防曬霜,讓人們不用擔心擦完以後會顯得很白。

欄目主編:董齊興 文字編輯:王豔輝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作者:王豔輝 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