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憲宗李純的景陵航拍(含景點講解導遊詞)

作者:西安古城家門口

視訊加載中...

大家好

我現在的位置是

陝西省蒲城縣西北7.5公裡的

金幟山山麓

這裡距離西安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室外氣溫是1度

比較冷

當無人機升到空中後,

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兩排精美的石像生

猶如列兵布陣一樣

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旁

數量之多

令人歎為觀止

氣勢恢宏壯觀

這裡是唐玄宗的來孫

唐憲宗李純的景陵

憲宗的兒子唐穆宗即位後,

任指令狐楚、

柳公綽修建景陵,

僅用了四個月時間便完成了修建。

整個陵寝坐北向南,

四面均設有陵門。

南面朱雀門外,

設有神道

長約626米,

寬約105米。

今天的神道已經凹陷,

變成了一條路,

這條路貫穿了整個神道,

直達山陵下,

道路兩側的石刻,

原有36件

南北排列

東西相距約60米,

由南向北依次為

華表、

通高約8米,

現僅存一件,

八棱三重台盤覆蓮座,

八棱柱身,

仰蓮托寶珠頂。

翼馬,

南距華表24米,

立于石座上,

通高2.75米,身長2.35米,

栽鬃,

兩肋翼翅下端進一步簡化;

東列獨角較小,垂尾;

西列獨角較大,縛尾。

鴕鳥,

南距翼馬 24米,

也僅存一件;

高1.35米,身長1.75米;

回首貼翼,

身軀肥碩,

尾小,

下垂,

腿短如鴨,

腹下所襯山石前後同高。

仗馬

即皇帝儀仗隊所用的馬

南距鴕鳥24米;

每對相隔亦24米,

高1.55米,長1.95米;

馬頭較長,

飾當盧,

即馬首的镂金飾物。

因飾于馬額中央,

故稱當盧。

系絡頭,

即馬籠頭

口銜镳,

即馬嚼子的兩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身置鞍鞯,

即馬鞍和襯在馬鞍下的墊子

很逼真

無镫,

尾下垂。

石馬脖子下面,

有一個特殊的石球。

最初,不少考古學家認為,

馬脖子下面的這個石球,

很有可能是一種惡性良性腫瘤疾病。

但是,

李亨是一位帝王,

皇室最注重威儀,

尤其是對于馬的雕刻,

工匠在麼會[=0.2秒]雕出如此令人生厭的病馬呢?

而且這種馬不光唐憲宗的景陵有

唐肅宗李亨的建陵也有

而且有好幾匹這樣的馬

看來,石馬脖子下的石球,

應該蘊含着另一種深意。

直到有人看到《虢國夫人遊春圖》後,

才揭開了其中的秘密。

《虢國夫人遊春圖》中畫的是,

美人楊玉環的三姐

虢國夫人春季遊玩的景象。

幾匹駿馬的頸下,

都系着一個圓球形的紅纓裝飾,

其形狀外貌與石馬頸下的圓球極為相似。

是以石馬頸下的圓球,

被認為是當時系于馬頸下的紅纓裝飾物

那麼這種紅纓裝飾物

究竟是起什麼作用的呢

據專家稱,

唐人之是以會在馬頸下系上紅纓,

完全是為了彰顯主人的尊貴,

這種華麗的裝飾品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叫做“踢胸”。

所謂“所騎之馬懸踢胸者貴”正是這個意思。

翁仲

南距仗馬22.5米,

每對翁仲前後間隔22米;

完好者隻有3尊,

其餘皆殘損或僅存基座;

高約3米,

寬約1米;

東列文官,

戴進賢冠,

穿廣袖長袍,

系革帶,

着高頭鞋履

雙手持笏。

西列武官,

着靴,

雙手拄劍。

阙台

即外大門的遺址

尚還存留[=0.2秒]

獻殿遺址位于

朱雀門北50米處。

遺址前有石獅一對

石獅高約2米

蹲踞狀,

頭呈方形,

額和眉脊突出,

體态雄健,

雕刻粗疏。

下宮遺址位于陵園西南2.5公裡處,

遺址南有“大宋新修唐憲宗廟碑”,

青石質,

六螭首,

石碑下部為方形

通高4米。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立[=1.5秒]

景陵石刻

氣勢雄偉,

雕刻精美,

生動逼真,

代表了我國古代造型藝術隆盛時期的風格,

也反映了唐代“元和中興”的盛況。

公元820年

唐玄宗李隆基的五世孫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

唐朝最後的興盛

中興之主

唐憲宗李純

崩于大明宮的中和殿

和曆朝唐代帝王一樣

死後以山為陵

玄宮鑿于面前的這座金幟山

金幟山有三條山梁

唐憲宗李純的景陵地宮

就開鑿在中間山梁上

地宮入口應該在這裡

曾經被打開過

地宮也已經被盜

唯有滿山的唐代條石

被保留下來

金幟山植被少

山勢由西南向東北延伸,

巍峨壯麗,

陽光映照,

猶如金色的旗幟,

故名金幟山。

山高872米,

山勢高聳,

北面群巒蜿蜒,

東南地勢平緩,

西面溝壑頗深,

封域40裡。

那兩列精美的石像生

就是在日夜守護着唐憲宗李純的景陵

這是立在朱雀門内的

清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唐憲宗景陵”碑。

景陵是唐憲宗李純和郭子儀的孫女懿安皇後、

還有孝明皇後鄭氏的合葬陵墓。

大唐到了貞觀突然達到了空前巅峰,

然而随之後來的安史之亂如同雪崩,

瞬息之間帝國陷入了低谷。

直到唐憲宗李純登基後,

再度創造了大唐的又一個巅峰。

學者将唐憲宗的“元和”年号與

“貞觀”“開元”并列一起,

将唐太宗、唐玄宗、唐憲宗也并列,

看作是唐代最傑出的三位帝王。

唐憲宗的父親唐順宗李誦

做了26年太子,

即位十個月的時間,

期間因為中風,

口不能言,

不能料理朝政。

再加之他在位期間

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史稱“永貞革新”。

革新觸犯了宦官的利益,

動搖了宦官的權利

最終宦官集團決定另立新君。

同年7月

宦官們以順宗的名義下诏,

由皇太子李純主持軍國政事。

八月,宦官們擁立李純即位,

即唐憲宗,

順宗被迫退位稱太上皇,

史稱“永貞内禅”。

革新失敗。

李純登基後,

他将名字的淳改為純,

以此表達他要澄清天下之意。

與此同時他對自己規劃了奮鬥目标

即要追逐大唐盛世的複興,

要與李世民和李隆基這樣的先人并駕齊驅。

在他看來,大唐已經出現了嚴重問題,

甚至道德和文化都已經出現病症,

他的登基就是要力挽大唐風氣的頹勢,

而不愧對列祖列宗。

裁減冗員

制訂禮儀

重開武舉

整頓财賦

增加收入

銳意削藩

收降

削平淮西

魏博等七鎮

再次統一全國

史稱“元和中興”

親賢臣,

遠小人

鼓勵大臣直言極谏,

自己虛心納谏,

讨伐藩鎮,

不畏困難,

李唐25年以來對藩鎮最大的一次壓制,

震懾了其他藩鎮,

為進一步推進他絕對權威的“以法度裁制藩鎮”提供了堅實保障。

将大唐曾經失去的榮耀與威嚴再次挽回。

為了這一結果,

唐憲宗花費大量的國庫積蓄,

甚至為了籌措平藩經費,

他長期“惡衣菲食”,

生活十分簡樸。

靠着如此強大的意志力,

唐憲宗終于在十餘年後全面平定了藩鎮,

獲得空前權威,

李唐的天下再次被他抓在了手上。

唐憲宗品行修養極好,

善于學習外,

嚴于律己,

勤于政事。

在位十餘年裡,

兢兢業業,

無論是“大雪深數尺,天氣奇寒”的嚴冬,

還是“大暑方甚”的酷夏,

唐憲宗都堅持上朝不辍,

堪稱大唐的勞動模範。

此外,

在關鍵時刻,

唐憲宗始終能保持戰略定力,

在平定藩鎮時,

多次遭到重大挫折和失敗,

作為戰略制定者,

他均能臨危不懼,

遇難不亂。

在全面平服藩鎮後,

他懷柔吐蕃等外部威脅,

在與當時的回鹘、黨項、沙陀、南诏等各地關系,

均通過實力最終保持了安定局面。

他一生雖然在位十五年,

政務繁忙,

但始終堅持學習,

甚至親自帶頭著書立說,

建構唐朝軟實力,

在用人上

更是“賞功罰罪,任用以公”,

15年間所任宰相均十分優秀,

如杜佑、李吉甫等人,

雖然難免金無足赤,

大多都是一時英才。

執政後期信仙好佛,

想求長生不老之藥。

元和十三年(818年),

下诏征求方士。

配制長生藥。

派遣宦官使至鳳翔迎接佛骨。

刑部侍郎韓愈上疏,

懇切诤谏。

李純勃然大怒,

準備對韓愈處極刑。

裴度等奏言韓愈忠直,

李純才将韓愈貶為潮州刺史。

這就有了後來

韓愈寫的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次年,

李純開始服用長生丹藥,

因服用這種有毒化合物,

精神經常出現煩躁不安,

左右宦官往往獲罪,

有被殺者,

人人自危。

元和十五年

唐憲宗李純被宦官陳志弘殺死于

大明宮中和殿

終年43歲

并進行隐瞞,

稱丹藥毒發身亡。

關于李純之死,

曆史上尚有争議。

一種觀點認為是誤食丹藥,

一種觀點認為是宮廷謀殺。

說他死于宮廷謀殺,

也是有一定根據的,

主要是繼承人問題。

李純本人喜歡長子李甯,

但是他有個強勢的貴妃:

郭貴妃。

郭貴妃出身非常顯貴,

是再造皇室郭子儀的孫女。

郭貴妃也生了一個兒子,

叫李恒。

李恒是老三,

按理說皇位沒他什麼事,

可是郭貴妃一心想讓兒子當太子,

當時郭子儀雖然去世多年,

但是影響力和威望依然比較高。

郭貴妃在朝中拉幫結派,

希望把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

朝中很多人就成為郭貴妃一黨。

但是憲宗不為所動,

立長子李甯為太子。

但是不久太子病逝了,

這裡面有沒有陰謀,

今天已經無從得知了。

總之,

郭貴妃把自己的兒子李恒

推上了太子之位。

但是究竟有沒有對李純下手,

今天不好說了。

唐憲宗全面實作了李唐的空前統一,

一生堪稱大有為之主,

為李唐中興作出了重大貢獻,

由此帶着煊赫的聲名進入大唐帝王最佳排行榜

李純是唐朝中期的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

他的經曆和唐玄宗李隆基還頗有些相似之處,

他們都締造了一個中興盛世,

結果又都敗在了自己的手裡。

唐憲宗李純的政績

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

二是暫時平定一些藩鎮

在位期間

修訂律令,

整頓科舉,

減省官員,

加強财政管理,

以求治理。

提高宰相的權威,

平定藩鎮的叛亂,

以法度制裁藩鎮,

使代宗廣德以來藩鎮跋扈局面暫告段落,

但是,在和藩鎮的戰争中,

重用宦官,

作為統帥帶兵出征,

使宦官勢力增大。

還有他自己

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後,

漸漸驕侈。

任用奸臣皇甫镈

而罷免賢相裴度,

政治日漸衰敗。

唐憲宗李純之後,

從他的兒子唐穆宗李恒開始,

大多數貪圖享樂,

不思進取,

即使有少數繼位者清醒,

但是面臨大唐帝國走向衰敗的程序,

終究無力回天。

在憲宗之後,

宦官專權與藩鎮割據的局面愈演愈烈,

唐朝在衰落的道路上一去不複返。

這是門阙遺址

好多當地人将家人的墓也建在了附近

唐憲宗李純景陵的石刻

距今一千多年

曆經千年的風吹雨打日曬

和人為破壞

特别是上世紀60年代

破壞比較嚴重,

但還能有這麼多

實在難得,

仿佛曾經的“元和中興”盛世氣象再次顯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