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謝新竹 : 我的書本去的地方

作者:江蘇高院
謝新竹 : 我的書本去的地方

謝新竹

|PROFILE

中共黨員,現任江蘇省進階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三級進階法官。曾多次參與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重大課題研究;參與《民俗習慣司法運用的理論與實踐》等10餘部書籍的編寫。

榮獲全國法院調研工作先進個人、全國法院學術讨論會三十年組織工作突出貢獻獎個人金獎、全省優秀法官、江蘇省優秀法學研究工作者。立個人二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四次。

走上司法調研之路純屬偶然。從最初的被動完成任務,到成為一種學術興趣,再到現在,讀書、思考、寫作,已成為了自己的一種工作和生活方式。

回想開始從事調研時,曾有過迷惘,迷惘調研的價值與意義,迷惘法官為什麼還要做調研?而且,對于什麼是調研,怎麼樣寫文章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總覺得寫文章很難。

我的第一篇調研文章發表于1999年。文章源于自己承辦的一起股權轉讓案件,關于未經資産評估轉讓國有股權的效力問題。文章發表後,一個外省法院的同志輾轉通過編輯聯系到我,想看這個案件的裁判文書。這使我認識到,寫文章,除了是一種學術交流,還有着對于辦案的實際價值。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有了開始就有了繼續。從小文章,到學術論文,到重大課題調研,到參與學術著作的編寫。寫作的路上,有收獲與喜悅,也有畏難與困惑。

坦率地說,寫文章有時候還是比較辛苦的。這麼多年,記憶最深的是寫作第一篇學術讨論會論文《論情理在司法裁判中的運用》。2005年,那時我從業務庭轉崗到研究室工作,從司法調研的參與者成為調研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作為這項工作的組織者,帶頭完成一篇參會文章也是自己的責任所在。

真正開始寫作不到兩周。白天各種事務性工作,隻有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來完稿。辦公桌、地上鋪滿了書,寫一寫,查查資料,接着再寫,那段時間常常是在晚上寫到夜深人靜時。仿佛是天道酬勤,這篇在摸索中完成的文章參加全國法院學術讨論即獲得了二等獎,這對自己是個極大的鼓勵!

寫文章不易,但是,比辛苦更煎熬的是枯燥。

好文章更多的是磨出來的。寫一篇文章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做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所謂"十年磨一劍","闆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尤其是學術論文寫作,參與學術讨論會過程中,經常聆聽到一些著名學者的點評:要防止"精緻的平庸"。

"精緻的平庸",就是文章看起來中規中矩,研究方法上沒有太多的缺點,但大家讀起來會覺得無聊,有文采但是無思想。多年的思索和實踐,自己也體會到,在寫作中,應不停地反思我們究竟能夠貢獻出什麼,隻有這樣,才能寫出真正有價值的文章。

有價值的思考才能産生有價值的文章。寫作中,常常因一個觀點的求證、一個論點的展開而絞盡腦汁,甚至會陷入思維的死胡同,有時候也産生過放棄的念頭。所幸,無論是基于興趣,還是基于工作需要,自己在調研之路上就這麼日複一日堅持了下來。

進入新時代,時代的發展對法官賦予了更多的責任,也提供了更多的機遇。我們有機會始終處在司法實踐的最前沿,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沖突糾紛的發展變化、司法改革的深入推進,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2015年,我開始從事司法改革工作。這一輪的司法改革,很多都是之前未曾有過的探索,比如員額比例配置設定等問題。

如何做好省級統籌配置設定是員額制改革中很關鍵的一項工作。為此,我參與開展了法官員額制改革前期的基礎性調研,曆經半年多時間,從法官辦案飽和度調研,到案件權重名額體系的設想、建構,在大量詳實的資料基礎上,分析形成《江蘇法院關于案件權重測算工作的調研報告》,為法官員額制改革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基礎資料支撐。

可以說,調查研究始終貫穿着整個改革的程序,在這一過程中,我參與形成的《關于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中若幹問題的調研報告》等司法改革調研成果,連續5年被省委政法委評為全省優秀政法調研成果。江蘇法院的法官員額制改革、審判監督管理經驗分别在2016年、2020年中央政法委召開的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上作大會交流發言;17篇改革經驗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改革動态選用。

曾經的收獲是對過去的一份認可,更是對未來的一種鞭策。美國大法官本傑明·卡多佐講述過一個《天空守望者》的故事,他談到,法學研究者應該有一種更高層次的學術追求和法律信仰,沉浸于理想的追求之中,準備完全奉獻自己,慷慨地,不需要任何理由,毫不猶豫,毫無怨言,充滿了歡樂與喜悅。

寫作之路,始終需要的是堅持與堅守,無問成敗得失,惟願俯首耕耘。耕讀歲月,常常想起愛爾蘭詩人葉芝寫的這一首詩《我的書本去的地方》。

"我所學到的所有言語,我所寫出的所有言語,必然要展翅,不倦地飛行,決不會在飛行中停一停。遠方,河水正在流淌,烏雲密布,或是燦爛星光。"

謝新竹 : 我的書本去的地方

以筆為器 深耕調研

研究室 張龑

謝新竹副主任是全省乃至全國調研條線的一個先進榜樣。"默默奉獻不言語,躬身力行踐使命。"謝主任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是一個儒雅内秀的人。他從事調研工作二十餘載,可謂是一名"老"調研人。他用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當仁不讓的工作格局、處處帶頭的榜樣精神,诠釋了一名"老"調研人的使命和擔當。

學術調研的指導老師

謝主任從事學術調研工作二十多年了,成績很多,經驗很豐富,關鍵是他對同志循循善誘,不經意的點撥,總能讓人醍醐灌頂。我在參加工作後,每年寫學術論文時總發愁,就向他請教。謝主任的一句話總是萦繞在我耳邊:"書讀少了,那些獲獎作者讀了大量的書籍,才能寫出别人想不到的選題。"聽聞點撥後,我逐漸開悟。謝主任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每次出差,隻要有機會,他必定是去逛各種書店,買各種書。因為對于學術調研工作極緻的熱愛和平時精細的思考,才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經驗。

司法改革的探路先鋒

2015年江蘇法院司法改革伊始,謝主任就投身到司法改革中來。73個改革檔案,注入了他的大量心血,千百回調研走訪,無數次思索、推敲,他的身影遍布全省各級法院。在員額制改革中,為了探索如何配置設定全省法院員額,他參與開展了大量實地調研活動,用了半年左右時間,到基層法院召開一次次座談會、翻閱一本本卷宗、觀看一個個庭審錄像……在全省法院已經審結的15類共201萬餘件案件為樣本的基礎上,最終計算出各類案件的權重分值,形成統一的案件權重名額體系。在入額遴選考試開展方面,謝主任參與讨論并創新考試模式,采用案件卷宗形式撰寫裁判文書,以最接近審判工作實際的方式,充分考查法官履行審判職責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這種形式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好評并沿用至今。可以說,謝主任參與并在探索推進江蘇法院司法改革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日常工作的定海神針

無論是調研還是司法改革工作,都是江蘇法院的一塊品牌。這樣的品牌背後,是無數的調研報告、課題研究、司法改革典型案例打造的。是以日常工作中經常是正常性工作和急難險重工作并齊的狀态。尤其是近幾年,每年都會承擔最高人民法院兩個課題、省委政法委三個課題,還有司法改革專項督察、專項書面調研報告等工作。作為分管這兩塊工作的副主任,在人手少、任務重的情況下,除了撰寫各種文稿外,他還要指導我們完成千頭萬緒的材料和事務性工作。遇到突發事情多、任務重的時候,他也總是氣定神閑地把任務接過來,幫我們理思路、出主意、做示範。有他在身邊,多麼急難險重的工作我們也不怕了。

組稿:朱 旻

編輯:趙 璠

稽核:張志平 孫爍犇

謝新竹 : 我的書本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