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愛 故我在-記女畫家杜薇的丹青夢

作者:文化藝術報

杜薇,字無為,号若水、三省齋主,筆名紅薇染露,陝西楊淩人,畢業于陝西師範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就職于西安市灞橋宇航國小,進階教師,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航天書畫院理事等,她兼修花鳥、山水和人物畫,尤其以人物畫見長,在省市區書畫比賽中多次獲獎屢獲好評,作品多次入選中韓展并展覽于半坡國際藝術區、崔振寬美術館、亮寶樓、雁塔美術館等處,先後入編《風雅頌灞橋》等刊物,數幅作品被親朋好友以及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際友人收藏。

我愛 故我在-記女畫家杜薇的丹青夢

土生土長在黃土高原的她,繼承了先輩勤勞、善良的品性,她始終認為一個畫家應該有“真善美”的情懷才具備建構思想的最基礎支撐,而生活的磨砺也奠定了她堅毅、柔韌的性格。在研習西畫的同時,從未忘記民族傳統文化的滋養,她的國畫作品涉獵面廣泛,形式感強,人物畫在主題刻畫上尤其嚴謹,“筆墨當随時代”,她以自己的視覺觀察這個世界,體察人們的喜怒哀樂,并且孜孜以求,思考着,感悟着,不斷的嘗試再嘗試,她深知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終回歸生活的哲理,她将自己的視線集中在老百姓的日常,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是她此生的使命,她構圖嚴謹,行筆粗中有細,落墨大膽,水墨韻味十足,文人墨客、平常人家在她筆下都是那麼自然、親切,就像一首抑揚頓挫的詩篇,有起伏有節奏,令觀者駐足反思,流連忘返。

她堅信“繼承與發揚”是前進的唯一途徑,是以她一手伸向傳統,注重臨摹與理論知識加強,通過大量的臨摹從中體會筆墨趣味,同時結合時代脈絡,以線造型,以形傳神,力求達到“形神兼備”的最佳效果,她堅信隻有不斷的錘煉,才能在人物畫方面有所造詣,特别是在這個“用作品說話”的年代,她知道筆墨考驗着一個藝術工作者的人格、修養、文化乃至哲學等方方面面綜合素養,隻有完美展現才是最有力地證明。

中國畫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每一幅畫從主題到構圖再到每一處落筆、墨色輕重都經過了慎重的構思,不滿意就反複研習,她的題材大多來源于最真實的人物原型或者照片,在選擇題材時,通常選擇打動人心的人物為素材,為他們畫像時,她先是觀察、琢磨,在感覺自己已經走近了人物時,在心靈深處産生共鳴時才開始動筆,這個過程中從思想上升華了對人物的了解,再到筆墨的處理都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考慮,她更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畫,她筆下有歡實、可愛的孩童;有飽經滄桑的老人;也有時代背景下的文人墨客;她用一顆誠摯之心、用滿腔真情給他們造像的同時,也在探究着人性,是以她的作品充滿着人文主義的樸素思想,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更是直擊觀者心靈。

一枝一葉總關情,一筆一墨系乾坤。在當今社會,物質文化生活都有所提高的前提下,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彰顯高度,如何在未來的書畫道路上不斷進步,相信在真善美的主題創作和藝術實踐中,她一定會找準定位,進一步升華思想認識,讓人生更具價值,更加精彩,更有意義。

這一切都源于心中那一份執着的、深深的熱愛。

我愛,故我在。

杜薇作品簡析

我愛 故我在-記女畫家杜薇的丹青夢

《老石匠》180cm x 97cm

老石匠,一位飽經滄桑的老石匠低頭專心緻志的敲打着,身後的大型獸類雕塑好像訴說着曆史巨變,遠處風雲叱咤,入冬後幾隻落寞的瘦雀叽叽喳喳好象在争論着什麼,畫面墨色自然,主題突出,本意在描寫石匠精雕細琢,其實她意在表達對傳統文化回歸深深的憂慮,也是這個時代所亟待改變的思想意識,她把對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中的流逝通過一系列的刻畫,帶給人們以深刻的思考,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

我愛 故我在-記女畫家杜薇的丹青夢

《憶往昔》180cm x 97cm

憶往昔峥嵘歲月稠,多少過往難以忘懷,多少回憶難以釋懷,在今天的和平年代,走一走原來的老路,體味一下當年的艱苦,也很有意義。兩名身着新四軍服裝的人物,他們在回味?還是在訴說?亦或歌唱,是的,曆史不容忽視,更不能被遺忘。整個畫面顔色沉穩,在渲染環境時她啟用了生宣留白的傳統技法畫出前面密密麻麻的枯草,背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特征躍然眼前,人物刻畫生動細膩,與前面的枯草形成了反差,色調冷暖互補,即協調,同時又突出了主題。

我愛 故我在-記女畫家杜薇的丹青夢

《趕集歸來》195cm x 180cm

一個背着背簍的年輕藏族婦女健步走來,她面容姣好,帶着欣喜的笑容,左手心攥着一撮采來的野花,身後背簍裡有高原種植的書籍,有時下小朋友們喜歡的小豬佩奇,還有一張世界地圖,以及蔬菜等物,人物前面一隻頑皮可愛的小狗好像在奔跑,回家的路是熟悉的是以歡快,趕集歸來,精神、物質、文化大豐收,說明了今天藏族同胞的生活水準提高很多,邁着大步走向越來越精彩的美好明天,讴歌了在黨和習近平主席上司下人民安居樂業的心聲。

我愛 故我在-記女畫家杜薇的丹青夢

《歸途》138cm x 69cm

茫茫雪路上,一位身着藏族服飾的中年女人,身背一個大背簍,裡面盛着滿滿一背簍撿來的牛糞,深處青藏高原,牛糞是必不可少的家用物品之一,隻見她微微低頭,雙手緊緊抓着繩子,小心翼翼的走在雪地上,眉宇之間微微含笑,似乎在想象着見到家人和孩子的欣喜,歸途,雖然艱辛,但是為家人,雖苦猶甜。造型生動,線條時而細膩,時而粗犷,與人物的身份特點非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