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社會發展與資訊網絡化

大家應該都看過瘋狂原始人,這是一部歡樂的卡通片。該片一開始就描繪了一家5口原始人,一起配合狩獵動物,為食物戰鬥的過程。整個過程很歡樂,歡樂過後,我們能看到這個過程反映了原始人時代的生活現實:每天都不知道第二天能不能活下去,每天醒過來就要想今天的食物怎麼辦,如果找不到食物就要餓肚子,而且是全家一起餓肚子,這是真正的“隻争朝夕”。

人類社會這時還處于非常初級的狀态,那個時候人也少,有一個學說猜測人類是從非洲為起源,開始遷徙到世界各地的,因為現在人類的基因差異十分之小,甚至比猩猩和猴子還要小。那個時候人類隻有二千人,是以我猜那時候的原始人部落可能從幾十人到百人不等。那時候依靠幾個家庭間的小範圍合作,男人結伴出去打獵,女人照顧孩子或者做飯。

發展到農耕時代,也是自己家種自己家的地,養豬的養豬,靠集市上的交換來滿足蔬菜和糧食的需求,但基本上整體還是自給自足的,個人生存對人類整體社會的需求較小。

等到了現代城市化時代,城裡的人不靠外接輸入各種資源幾乎無法存活,極度依賴他人的服務。如:

* 住:樓房是别人蓋得

* 行:道路是别人鋪的和保養,車是别人造得,交通有交警部門

* 吃:不用說了,買的菜是外面進來的,飯館也是别人做菜;瓦斯是别的群體組成的公司開采的;吃飯器具都是别人做的。

* 衣:通通别人的成果,從材料,設計,銷售所有的環節。

每個國家的人類社會已經形成了一個整體,每個人沒有其他人提供的服務基本就沒有辦法活下去,這些服務很多又是以開采自然資源為基礎的。每次人類進化的代價就是消耗更多的自然資源,把地球搞得一團糟。

資訊化的程序也很類似,在internet剛開始的時候,世界上沒有幾個網站,開始是從幾個bbs開始的,人們去哪裡發帖,并擷取别人的資訊。

然後有了門戶網站,越來越多的内容被展現出來;後來網站的資訊太多了,以至于出現了搜尋的需求,google這類的服務就是儲存并索引整個網際網路的資訊,以供别人進行檢索。

網絡的發達使得資訊的擷取非常廉價了,之後引申出來的需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配接友善了,産生了極強的社交需求,說一句話,聊個天再也不用跑到别人家去坐坐了,在手機或網站上就能展現自己的生活,等好友來踩點,點贊。

在起點,每個人都是一個資訊孤島,資訊的擷取成本很高,以前的飛鴿傳書那是軍用級的,現在發個message能瞬間傳輸到地球的另一頭,如果量子通信成熟了,估計星際間通信也能極快。

美國人發明的網際網路最初将PC機連接配接起來,然後通過手機将每個人聯系起來(移動網際網路),不遠的未來又會通過傳感器将每件物體(物聯網)都連接配接起來,網絡成為社會的基礎,将衍生出目前還不清楚的可能性。

當我國中的時候看過比爾蓋茨的那本書《未來之路》,裡面有很多當時蓋茨對于未來的設想,今天看來基本都已經實作了,能在這個時代看到進化如此之快的科技很知足,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更多改變人類的東西。

文章來自微信平台「麥芽面包」(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人類社會發展與資訊網絡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