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好記者”,講出“好故事”,拿出“好本事”。今年下半年,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主辦的第八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面向全國新聞戰線深入開展,參賽者講親曆故事、說采訪過程、談内心感受。11月7日,“好記者講好故事”2021年中國記者節特别節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播出,為新中國第二十二個記者節獻禮。
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歆旎
在節目中
向全國觀衆分享了象群回家的故事
她用鏡頭記錄下人們對象群的守護
講述中國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
是怎麼樣來保障人和象的安全
讓我們一起來聽
他們和大象的故事
“短鼻家族”旅行團今年沖出國門,成了全球輿論場的“新寵”,一路上它們入城進村、胡吃海喝,無法阻止它們前行的腳步。

5月底,15頭亞洲象進入紅塔區地界,因為天氣太熱加上茂密的植被,無人機也沒法追蹤到象群的蹤迹,整個下午,焦慮和擔憂仿佛一團霧氣。傍晚6點左右,無人機的螢幕上,突然出現了象群的身影,列隊而行的大象用長鼻自如地往身上撒着沙土,如戰車一般轟然向前。這時村裡的大喇叭響了,村長用當地方言喊話,不要襲擾象群,保護好自己和家人,但職業的敏感促使劉歆旎拿着手機就沖上前去。
她用手機拍下一分多鐘的視訊,經過簡單的編輯,通過新媒體在第一時間對外釋出了象群進入紅塔區的畫面,這一畫面也成為後期衆多媒體高頻率使用的珍貴素材。
大家覺得大象有五六歲孩子的智商嗎?在現場的雲南大學教授陳明勇說,反正我是玩不過他們。為了避免象群從未知的路線進入紅塔區,陳教授的團隊開始布控電子圍欄,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有經驗的大象會很巧妙地用鼻子勾起樹枝往前一扔,在沒傷害到自己的時候就把電子圍欄給破壞了。
時間久了,他們發現大象不但很聰明,而且還有些可愛。監測隊員偷拍到了象群集體睡覺圖,小象被大象圍在中間,仿佛在媽媽的懷裡做着甜美的夢。
實際上亞洲象太大,在野外生存必須得警醒,壓根不敢坐下睡覺,更别說是躺下了。但在這次旅途中大象不但經常集體側睡,甚至是達到了酣睡的狀态,在和人類無數次的博弈中,他們也知道此時此刻這裡非常的安全,因為天上有24小時守望的無人機,地上有精心準備的水果、食鹽和玉米,人們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在默默地守護着這些可愛的森林。
劉歆旎把所見所聞通過短視訊的方式回應着每天關心大象到哪了的網友,及時準确地告知大家人象平安。客觀真實的叙事手法,成功突破政治文化地域的藩籬,在國際上廣為傳播,整個輿論場呈現出一派甯靜祥和的美好氛圍,成為打造中國形象的最佳名片。作為一個最基層的全媒體記者,劉歆旎說,她很慶幸能夠見證無數個這樣溫馨的瞬間,用媒體人的方式在為保護野象做出努力。
8月8日晚8:08遷移110多天,迂回行進1300多公裡,途經玉溪、紅河、昆明三個州市,8個縣市區的象群終于從容地踏上元江大橋,從元江的北岸傳回南岸。望着象群們漸行漸遠的背影,他們有不舍,希望下次和它們相遇在西雙版納的亞熱帶叢林。
大象真的太可愛了,大象的故事也讓國外的網友和觀衆看到了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記者
記錄偉大時代,呈現滄桑變遷
今天是新中國第二十二個記者節
向廣大新聞工作者
緻敬!
來源:央視新聞、雲視新聞、人民網,雲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