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銳:連新加坡都嘲笑台灣,"500條命不如一條狗"

作者:觀察者網

溫/觀察家.com專欄作家王銳

自去年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各地已有三例确診病例,超過1萬人:湖北,台灣和香港。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數也是這三個地方中最高的。

湖北作為第一次大規模爆發,最大的犧牲不難了解。然而,有效的控制和充分的治療幾乎鎖定了湖北的疫情,使得其他省份的疫情相對較小。這不僅保證了各省能夠不遺餘力地支援湖北抗疫,也確定了大陸全境能夠盡快解封并恢複生産。

但台灣和香港位于大陸邊緣,遠離湖北,抗疫記錄在全國最低。

然而,資本主義香港的疫情已經停止,因為内地的醫療資源,特别是來自内地的疫苗支援。從香港人離開台灣和傳回香港可以看出這一點。相反,台灣以其"民主選舉優勢"的政治訴求,積累了一年半的防疫神話,這些神話突然崩潰,成為對外國媒體的嘲弄。

在該機構的糟糕結果之前

在累計死亡人數方面,除湖北外,隻有河南和黑龍江的死亡人數達到兩位數,而台灣的死亡人數已超過600人,是俞省和黑市總死亡人數的18倍,而且死亡人數仍在增加。

王銳:連新加坡都嘲笑台灣,"500條命不如一條狗"

台灣每日記錄中新增皇冠數量的變化(圖/台灣美聯社)

王銳:連新加坡都嘲笑台灣,"500條命不如一條狗"

台灣每日新增死亡人數統計(圖/台灣美聯社)

海南和台灣都位于大陸的邊緣,遠離武漢,武漢的人口約為前者的2.5倍。但截至6月26日,海南累計确診病例數為188例,累計死亡人數為6例,而台灣累計确診病例數為14545例,與海南相差77倍,死亡623例,相差104倍。

中國金融中心上海在2020年的常住人口為2487萬,比台灣多130萬。但截至6月26日,上海累計死亡人數分别為2199人和7人,分别占台灣确診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和台灣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

廣州爆發的三角洲變異病毒比台灣的爆發晚一點,一直在肆虐,在10天内傳播了五六代。但是,疫苗和核酸檢測在城外傳播了1867萬人,有效地阻礙了疫情的蔓延。總共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才清除和解封,隻有一人死于這種疾病。

無論如何,根據疫情資料,台灣遠比湖北以外的省市嚴重,疫情死亡人數也高于湖北以外的省市總數。此外,台灣的數據反映出一場沒有全面篩查和沒有足夠疫苗的疫情,是以它遠未結束。

"民選政府"沒有民主責任

與未能達到疫情标準的大陸政府官員不同,"民主台灣"疫情的禍害迄今沒有讓任何官員負有政治責任。

台灣當局至今仍無法阻止疫情爆發,而且沒有民主協商,"人民"的救助資金,或者非國債預算購買疫苗,生産非國際認可的疫苗來自保險。如今的虐待醜聞随着疫情資料而上升,沒有相應的有效民主問責。

相比之下,大陸已經成功開發了兩種經世衛組織準許的疫苗,除了為包括香港在内的十多億人提供免費供應外,還可以幫助提供超過4億劑疫苗。全球已收到來自内地的2900億個口罩、35億件防護服和45億個檢測試劑盒。與此同時,優先為海外中國公民接種疫苗的"春苗倡議"已在150多個國家啟動,其中包括在海外持有台灣卡的台灣人,有超過100萬人享受這項服務。

王銳:連新加坡都嘲笑台灣,"500條命不如一條狗"

5月20日,醫務人員在泰國曼谷班格拉特區的疫苗接種中心為中國公民接種疫苗。(Instagram/Xinhuanet)

相比之下,如果沒有中國共産黨上司的政府,大陸人民肯定無法在一年半内取得這樣的抗疫效果,而台灣人民則無法享受适當的醫療,無法滿足令人放心的疫苗接種需求。 甚至需要演藝人員,企業家和家庭成員捐款以拯救蒼鹭,這是由公衆輿論指向一個不相信和無能的民選政府引起的。

對台灣來說,如果疫情爆發不是政府因素,而是按照法律和市場供需的有效性,那麼大陸疫苗或外國疫苗藥務無疑是最實惠的解決方案。但現在,疫情表明台灣的新自由主義路線正走向黃昏。

說暮色貧,不僅關乎台灣執政當局,也關乎黃昏時分的相應機制、人心和價值觀。

拒絕大陸疫苗

作為"台灣沒有疫苗,但有精神勝利法則"的小理論,外媒、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陳台灣防疫不力是台灣官僚文化和相應人士的主要原因。除了少數小黨派、個人和自媒體外,台灣官方或輿論機構中沒有人願意直面大陸疫苗,就好像表面上沒有世衛組織認證的大陸疫苗一樣,占全球疫苗接種份額的40%。

一個多月來,台灣人民每天都看到新的藍、綠、白攻防冠冕。彷彿疫情不再是自己的事,而是黨政明星的舞台,台灣人民隻能在自己當選的政治機構中接受「同一個島嶼的生命」的精神。

事實上,充足、有效、合格的疫苗就在廈門或上海附近,而中西處方結合辯證治療,也可以從武漢一年半的經驗中擷取。但中醫藥和疫苗完全被排除在台灣主流輿論之外。顯而易見,大陸醫藥和疫苗的引入,将瓦解台灣多年來建立起來的反共體制,直接破壞當局的政治基礎——反共威權主義。

加缪的瘟疫說:"真正的不幸不是絕望本身,而是習慣性的絕望。"

由於長期的反共威權主義和冷戰意識形態,一般台灣人習慣於錯過大陸故鄉的歷史觀點、世界觀和價值觀,錯過沒有中國主權的政治邊界,錯過後殖民時期的文明階層。忽視無知,不感受到這種精神克制的不幸,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這種習慣不僅是藍綠官僚反共威權主義的結果,也是反共威權主義下民主選舉的内化。也就是說,台灣既沒有中國的政治傳統,也沒有美國冷戰民主的思想,無力殖民困境的台灣人隻能從不幸的習慣中尋求"小運氣",進而鞏固了這種不幸。

王銳:連新加坡都嘲笑台灣,"500條命不如一條狗"

由民選威權主義者組成的資本驅動型體系

反共威權主義制度的背後是買房做資本和排他性資本。

自1970年代以來,美國出現了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資本家利用這種新自由主義機制來控制政治,使得選舉比一個選舉更昂貴,而不是另一個。是以,人民選舉形成的政府隻為首都服務,而不是為人民服務。正是"民主"的異化,人民才成為資本的奴隸。

值得注意的是,新自由主義下的政黨政治隻是不同于資本的使者,但作為上帝的資本,以及作為奴隸和信徒的人民,并沒有根本改變。是以,美國多年來的兩黨輪換并沒有改變美國政治為資本服務的傳統,也沒有改變人民作為資本奴隸的地位,從美國完全以市場為導向的醫療體系中可以看出。

研究現代暴政和大屠殺的耶魯大學教授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指出,商品化的美國醫療保健系統就像私人保險公司、私人醫院集團和其他利益集團控制下的非法樂透。整個國家政策的利益隻為少數人服務,而不是為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服務。既然美國總統是資本的信使,他自然不會把人民和國王當成自己的職責,他的話就像是股價波動的線條。

隻有美國馬頭台灣當局建立了同樣的"民主"生态。台灣媒體發現,當高端疫苗公司的股價下跌時,蔡英文勢必會大聲疾呼,就像高端股一樣,一年内上漲了十倍。

王銳:連新加坡都嘲笑台灣,"500條命不如一條狗"

高端疫苗股價走勢(圖/雅虎Chimo股票市場)

2021年的台灣幾乎重複了斯奈德所描述的去年美國疫情的生態:壓迫者總是抗拒真相,暴君在面對自己的災難時編造藉口,責怪別人。[2]

斯奈德表示,拒絕普遍篩查的特朗普已經轉向威權主義,其特點是掩蓋和無視人的生命。這些言論提醒人們,拒絕篩查是一個迹象,表明威權政府正在掩蓋疫情并無視人的生命。據了解,自特朗普秀以來,美國已有60多萬人死于新發肺炎,疫情爆發一個多月後,台灣已有600多人死亡。

即便如此,威權主義政治中的巨額資金并不像私人籌款那樣關心醫療保健和患者;這樣的威權政府是一人一票民主選舉的結果。

艾滋病政治中的人權

如果這樣一個政府中國大陸14億人,它将造成數百萬人死亡,這取決于美國疫情爆發的比例。但是,由于中國政府努力治療确診患者,死亡總人數已達到5000多人。此外,大陸迄今已超過11億劑新冠疫苗,實作了維持生命的目标。

如果你平均每天2000萬人的有效性,隻需要一天就能讓台灣85%的人完成疫苗接種,而不必上演機場逃生,特權疫苗或與疫苗殘留物作鬥争。

但現實情況是,台灣人将不得不等待合格或不合格的疫苗在某個時候可用,按照當局配置設定的類别。"同一個島上的一個生命"的人權已經變得負擔不起。在新加坡《新明日報》的頭版上,印有"500條命不如一條狗"的字樣,是對島内人權價值觀的嘲弄。

王銳:連新加坡都嘲笑台灣,"500條命不如一條狗"

資訊圖表來源:社交媒體

不幸的是,習慣于價值觀錯位的人隻能将他們的人權與"民選獨裁"相提并論。選票是給大多數人的,錢是給少數人的。大多數當選者,少數專制主義者,沖突地組合在一個島上,創造了一個扭曲的政治景觀。

為資本服務的官僚主義和選舉制度,利用曆史遺留下來的反共威權主義,扼殺台灣人的言行和觀點,使台灣人相信,他們生活在最文明、最進步的世界裡,而中國大陸則處在最落後、最專制的外星世界,是以忠于為首都服務的官僚制度和選舉制度。是以,後者抓住了兩岸交流的紅利,使其成為一種排他性的、買房出租的資本邏輯服務,同時避免了台灣人的精神世界溢出其政治邊界。

這就是為什麼Green Camp去年年初以一種興奮的死亡感獲勝的原因。

内部體積民主的免責聲明效應

在同樣的官僚主義和選舉制度下,參選政黨的政治邊界是相同的,最便宜和最有效的競選方式是恐吓選民反對對手的政治邊界。由此可見,藍營更是逆向"死亡感"的鬥争,就等于更順從于綠營的運作,結果就是隻拿香和崇拜。過去一年左右,即使疫苗短缺的"末日"來臨,向政黨政治低頭的政客們也不敢再做一次,蔡英文政府仍然有40%以上的支援者。

這種政治格局和"民主"生态,說明了台灣政治性格的依賴性、圖利性、淺薄性和殘酷性。選民的政治意識和模式有限,加上競選和獲勝的政黨數量有限,使任何執政黨都不願意也無法向前邁進。長期的政敵是中國共産黨,但由于他不是對手,他利用美日外國勢力作為棋子,從中獲利。

是以,台灣當局的慣常做法是"兩岸問題國際化",而當外國勢力幹涉中國領土和西藏問題時,台灣當局樂于引導公衆提供幫助,這是台灣政治性格的結果,也是台灣的殖民困境。

另一方面,内化的民選制度和政黨政治本身,已成為台灣當局免除自己管理的機制。無論是4年還是8年,都是短期餐票。這導緻執政當局在有限的時間内,必須首先滿足自己政黨和少數派的利益,而不考慮大多數人的需求,也不關心長遠、全面、發展的人民,跨界捕魚取而代之。

結果,台灣的年度預算支出巨大,除了購買武器和"友誼"來鞏固精神堡壘外,實際的基礎設施和人均工資已經停滞不前或進展緩慢。執政黨可以任意設定與民生無關的政治問題,把民主人民治理的政治成果包羅萬象,結果就是花的錢多了,可用的人少了,在這次疫情中再次吐槽出來。至于對子孫後代的債務問題,它有自己的下一個執政黨要面對。

是以,選民在同一政治結構中,每次選舉都是對現任執政黨的負面評價,新的執政黨也是靠否定前執政黨來獲勝的。無論是選舉人、候選人還是政黨,他們都會周期性地、機械地否認眼前的對象,而不必将自己視為否定的對象。這種消極的豁免機制,確定選舉沒有選擇,確定否定的真正對象,反共威權政權可以成為普選時代的政治遺産。

王銳:連新加坡都嘲笑台灣,"500條命不如一條狗"

集體上司的曆史任務

但政治是罕見的,無法确定和忍受,否認和免責隻是收獲韭菜的廉價民主。李光耀在新加坡的政治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鄙視西方民主的李光耀告訴媒體,中國在對抗美萊德的戰争中獲勝是他未來決定在新加坡引進華人的重要因素。而那場戰争,也決定了台灣海峽的不同政治實驗,至今已有70多年的曆史。

70多年前,中國土地上的大多數人選擇了年輕的中國共産黨,包括田福達、李偉光、謝學宏、楊克皇、王天強、林玉生,以及從日本歸來的前台灣人民黨幹部謝南光等台灣人。70多年來,為了回應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人民政府承擔起了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責任,承擔起了台灣社會習慣于消極、不願承擔的曆史任務。

與"民選專政"或"威權政府"不同,中國共産黨選擇了集體上司的中央集權制度,其特點是民主集中,不同于權力的制衡和政黨的輪換。這一選擇既有曆史過程,又有經過曆史的考驗,在人民群衆、具體條件下大規模、逐漸形成和完善的集體上司體系。

隻有從事實和結果中,才能判斷一個制度的成就。黨現在不再出賣集體上司的價值或意識形态,而是專注于中國大陸自己的發展。但正是在持續"五年計劃"的集體上司下,才能一步一步地實施,才能凝聚出上述抗疫力量和實效。

以醫療衛生系統為例,内地對中西醫采取包容務實的态度。由中央集體審議和決策,統一排程人力物力和财力資源,完全不受國内外廠商資本家或政治勢力的影響。就在去年,武漢江夏芳甲醫院中醫開通時,中西合璧的方法通過集體上司機制得到廣泛實施,沒有任何可能影響此類治理決策的偏見或自身利益。

事後看來,醫院中診斷出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的比率已大大降低。數千年的醫學傳統,通過百年政黨的集體上司,不斷振興世界的智慧。

幾個月後,台灣"立法部門"負責人在一次中醫藥學術論壇上發表講話,稱"中醫"和"中醫"應更名為"台灣醫學"和"台灣醫學"。今年,台灣本土爆發,确診的嚴重疾病和死亡人數攀升,"台藥"、"台藥"依然沉默。

寂靜的聲音應該是島上對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最真實的回聲。

引用:

斯奈德,《我們的美國》第一版,由廖玉琦翻譯,《新北城:經濟聯盟》,2020年12月,第48-51頁。

注1,第164頁。

1,附注1,第183-186頁。

本文為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在WeChacn上關注觀察者的WeChacn,每天閱讀有趣的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