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志飛大家知道吧?
就是那個憑借《逐夢演藝圈》,一舉奪下豆瓣“史上最低分”的導演。

他最近參加綜藝拍了部短片,意外獲得了不少好評。
難道士别三日當刮目相看——
他也要靠口碑翻身了?
叔今天倒要瞧瞧,這部綜藝有多大能耐:
《導演請指教》
這海報也太不符合閱讀順序了,一不小心就會看成《導請指演教》。
《導演請指教》是《演員請到位》的衍生綜藝。
包貝爾、畢志飛、蔡康永、德格娜、韓雪、梁龍、甯元元、錢甯黃、王文也、王暘、王一淳、吳中天、吳鎮宇、相國強、樹一生、曾贈。
十六位導演被放到了競技賽場上,互相“厮殺”。
隻為角逐“年度最具價值導演”的殊榮。
他們的短片,将先被觀影團和王晶、方勵、陳祉希、郝蕾組成制片人團隊現場觀看,再進行抉擇。
第一輪是包貝爾(《陽光姐妹淘》《胖子行動隊》)和相國強(《突如其來的假期》《少年巴比倫》)同台PK。
兩人都選了哪吒,作為短片改編的題材。
學院派出身的相國強,拍攝時更注重形式感。
“非線性叙事”“蒙太奇剪輯”“滑軌”都玩得飛起。
卻也因為太過于花哨,削減了短片的故事性。
包貝爾本身是演員轉型,是以拍攝手法比較“樸實”。
他在和演員互選的環節,因為曆史作品的口碑不佳被直接輪空。
沒辦法,他隻好采用了新演員。
最終呈現的作品雖然不夠完整,但卻獲得了大家的一緻喜愛。
分數一出來,包貝爾勝過了相國強。
他的大衆上座率和專業上座率領先,和制片人陳祉希互選成功。
第二組導演,則是梁龍(《瘋狂的外星人》音樂)和畢志飛(《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
梁龍選擇改編《瘋狂的外星人》。
而畢志飛則看中了經典老片《小城之春》。
梁龍雖然是個新導演,但他在音樂界小有名氣——
搖滾樂隊二手玫瑰的主唱。
搞藝術的人都有傲骨,梁龍也不例外。
他劍走偏鋒,搞了場實驗性質的先鋒電影。
全片黑白,無連續劇情。
播放剛過半,就因票數太低被腰斬了。
然而畢志飛這邊,也沒有很順利。
馬上就要開拍了,他還沒有确定好要用哪版劇本。
演員手裡的人物小傳,和劇本内容完全不一緻。
表面上來看畢導的《新小城之春》。
對于他自己來說,無疑是個很大的突破。
起碼能看進去。
再仔細瞧瞧
就會發現,這個“進步”有幾分投機取巧的味道。
對着原版照貓畫虎,僅做細微的變動。
能稱得上是成功嗎?
但比起讓人摸不着頭腦的梁導。
觀衆顯然更喜歡看得懂的東西。
畢導以73票的大幅優勢,進入了下一輪。
《導演請指教》目前隻播了一集,就已經火藥味十足。
不同立場的群體激烈辯論,就差沒有掄起凳子打人了。
叔通篇看下來,總結出了三個主要的沖突點。
首先,是導演個人表達與電影商業性的沖突。
如果想拍一部商業電影,那重中之重的考慮因素,就是觀衆的接受度。
觀衆愛看什麼,觀衆想看什麼,觀衆能不能看懂。
導演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也要利用電影架構起與觀衆溝通的橋梁。
用俗話來說就是,既然觀衆掏了腰包,那導演就要對觀衆負責。
當然,導演有權利不受束縛,随心所欲去倒騰。
極少數的天才導演,按照自己的玩法來,照樣能收獲成功。
但對于剩下的人來說,想要魚和熊掌兼得,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其次,則是普通觀衆與專業影評人之間的沖突。
在普通觀衆眼中,看電影無非是圖個樂子。
他們評判一個作品的好壞,往往靠的是直覺。
口味對不上,那就是爛片。
但在專業影評人的眼裡,電影的評判是有多個次元的。
劇情、布景、拍攝手法等等,都是要去考慮的。
他們往往有着豐富的閱片量,以及相關的鑒賞知識。
于是兩個群體之間,便産生了巨大的意見鴻溝。
專業影評人認為,他們的存在,是為了幫助普通觀衆更好地去了解電影。
不要因為表面的“沒看懂”,而錯失佳作;
也不要因為表面的“高大上”,而把一部品質不好的片子“捧上神壇”。
普通觀衆則持反對意見——
“不想吃别人嚼過的甘蔗”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誰也不服誰。
最後的沖突點,是綜藝與電影的沖突。
《導演請指教》給每位導演的拍攝,隻留了兩天時間。
兩天,四十八個小時。
在趕進度的情況下,還要保證品質,難上加難。
一部綜藝,肯定要追求熱度。
沒有熱度怎麼辦?
那就主動制造話題。
“爛片導演”的噱頭。
觸底反彈的口碑逆轉。
不一樣的評判标準。
博足了觀衆的眼球,屬實是玩明白了。
不過,《導演請指教》值得誇贊的地方還是有的。
它給了新人導演機會,也為曾經口碑不好的導演們,提供了一個重新出發的舞台。
也為喜歡電影的普通人們,揭開了電影拍攝的神秘面紗。
大浪淘沙後,還是會有珍珠的。
隻要這個節目能為電影界貢獻出一顆珍珠,那也值了。
你對這個節目有什麼看法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