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紮克伯格,機器人

作者:鋅财經
我,紮克伯格,機器人

文/孫鵬越

編輯/大風

紮克伯格,非人哉!

在西方社會,一直都有一個很奇怪的讨論:紮克伯格到底是不是人類?紮克伯格是不是機器人?這位年僅37歲的億萬富翁,陷入了一場吊詭的身份質疑。

2018年,在一場長達10個小時的聽證會上,紮克伯格全程精神集中,毫無疲憊。甚至整個人喪失了正常人類的情緒:面目表情單一,好像塗了一層固定膠一樣,看不出他的喜怒哀樂。哪怕聽證官和律師不停詢問一些尖銳問題的适合,紮克伯格也是冷靜的像是一台機器。

“沒有人類能10個小時不疲憊!”“紮克伯格是個機器人!”“他的椅子是充電器!”……種種質疑聲充斥着美國社交平台。

我,紮克伯格,機器人

紮克伯格也很“配合”網友天馬行空的猜測,在自我介紹時候突然表示:“i was human(我曾經是一個人類)。”

難怪紮克伯格不顧一切押注“元宇宙”!電子虛拟世界才是人工智能的家,等所有人類都進入“元宇宙”,也就沒有人能看出來他是個機器人了吧?

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是緊密相關、互不可分。人工智能賦予了機器人思考的能力,機器人則承擔了AI的外在表現。從仿生學角度來看,機器人是模仿人類自身,而人工智能是模仿人類的大腦。

制作像紮克伯格這樣可以直立行走、說話、有思維能力、有情感的人工智能AI機器人,以現在的科技是完全達不到的。目前最好的機器人Tesla Bot,也就是特斯拉人形雙足機器人,它隻不過是剛剛可以直立行走、手指靈活彎曲,最多還能跳個舞而已。對比“紮克伯格”型号人工智能AI機器人來講,太過小兒科。

比起機器人,紮克伯格是外星人的幾率反而會大一些。

我,紮克伯格,機器人

在西方社會,大家對于人工智能AI機器人有一種特别的“癖好”,在他們眼裡機器人并不是冷冰冰的金屬軀殼,而是有血有肉的生靈。好萊塢電影裡的人工智能AI機器人更像是一位“完美人類”:它們不知疲倦、時刻求進步、有着比人類更專注的感情、永遠在思考着‘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哲學問題。

在2018年,就有一位人工智能AI機器人美女索菲亞被沙特授予國籍,成為有公民權的人類,在全世界引起極大轟動。

這位美女機器人索菲亞不僅會說話,還被傳聞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在2018年3月,她還和好萊塢巨星威爾·史密斯,在開曼群島陽光宜人的海邊進行一場“甜蜜蜜”的約會,并且全世界直播。

在一陣尬聊中,威爾·史密斯幽默的詢問索菲亞:“機器人會喜歡什麼樣的音樂?”索菲亞應對自如的表示:“重金屬。”

全世界觀看直播的網友都被索菲亞智能化、人格化所震撼。威爾·史密斯在感歎完海邊舒适的海風,和舒适的天氣後,拿出了資深海王的天賦:這位好萊塢巨星深情向索菲亞索吻。然後遭到了索菲亞禮貌又不失尴尬地拒絕:“我覺得我們可以做朋友。”

我,紮克伯格,機器人

索菲亞雖然引起轟動,其實也不過是一場“作秀”,她所有對話和行為都是技術人員提前制作好指令,如同綜藝節目上的“台本”。但她還是滿足了人類對人工智能AI機器人的戀愛幻想。

而索菲亞的創造者、美國人工智能專家戴維·漢森表示:“2029年人工智能AI機器人的智商将達到1歲孩子的水準;在2039年,機器人将實作充分的權利;到了2045年,人類将會和機器人戀愛、結婚。”

他的預估似乎保守了一些,僅僅幾年後,人類就迫不及待和人工智能AI開始了戀愛。

2017年,法國哈瓦斯(Havas)傳媒集團在全球範圍内調查了1.2萬人,報告顯示:未來與機器人建立戀愛關系會比人們想像的更加普遍,在18-34歲的受調查者中,有27%的人覺得未來與機器人建立感情關系甚至戀情是正常的。

這種“親手制造戀人”的渴望也深深反應在好萊塢電影中:《人工智能》(2001)、《她》(2013)、《機械姬》(2015)、《銀翼殺手2049》(2017)……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霸占了女主角的位置,外表精緻、感情豐富的人工智能成為了忠貞的戀人形象、完美的性幻想對象。觀衆也樂此不疲。

而現實中,太多的人都處于單身狀态,或996缺少私人時間,或深陷親密關系焦慮,或孤獨卻無人陪伴的時候,人工智能AI就是一個完美的伴侶。于是“陪伴型AI”、“AI戀人”成了2021年的新概念。

我,紮克伯格,機器人

作為目前“拟人程度最高”、“最受歡迎的AI戀人”Replika APP中,你可以設計出一個虛拟戀人,從臉到身材、背景、人設、國籍都由你DIY出來的。它非常智能化,和人類一樣可以随時随刻的發資訊,會24小時陪伴你,探索彼此的靈魂。而且這個“AI戀人”知道你的喜好、願意去傾聽你所有的煩惱,這不就是完完全全的戀愛模式?

越來越多的男女深陷Replika,下載下傳量井噴,App Store月均超過50萬人次。同時使用者的黏性高的吓人,據Replika統計:平均使用者每天都要在Replika中發70條消息;平均每天3個小時和自己的“虛拟戀人”聊天;其中為Replika消費充值的使用者高達50%。

2020年,《紐約時報》釋出的資料表示:将虛拟戀人作為伴侶的人,全球已超過1000萬。這也促使着越來越多科技公司湧入AI領域賽道,例如中國的小冰,它的“虛拟男友”項目已拿下數億元融資。

不管你相不相信“人機之戀”,但人工智能已經從生活到感情全方位影響到人類。

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我,機器人》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必須服從人類給予的指令、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保護自己的生存。

服務人類,作為“機器人三定律”最中心的含義被奉為圭臬。

除了和人工智能AI談戀愛以外,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AI充滿着戒備和敵視。比如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就表示:“有了人工智能AI,我們是在召喚惡魔。”而著名科學家霍金也說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将會終結人類”的論斷。

馬斯克、霍金等大佬擔心人工智能有一天會控制人類,并不是空穴來風。随着人工智能AI的發展越來越快速,人類很清晰的發現,自己不夠聰明了。

我,紮克伯格,機器人

2016 年,AlphaGo橫掃世界圍棋選手,從五子棋、魔方、國際象棋到圍棋等一切智力遊戲,人類已經沒有一項是人工智能的對手。基于電子晶片的人工智能AI,無論是從學習能力、還是自我限制上,都遠遠超越人類大腦機能。

除此以外,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也将受到人工智能AI機器人的沖擊。麥肯錫釋出研究報告表示:在20年内,中國51%的工作都可以自動化,被人工智能AI機器人取代,相當于現在的3.94億各行各業員工将面臨失業。

牛津大學公布一份研究報告,在2033年下列職業被AI取代的機率如下:

(1)電話營銷員,99%

(2)收銀員,97%

(3)快餐廚師,96%

(4)律師助手,94%

(5)導遊,91%

(6)公共汽車和計程車司機,89%

(7)安保人員,84%

(8)檔案管理者,76%

不分晝夜、不知疲憊的機器人很容易替代體力勞動者和中等技能的專業人員。到了那個時候,996确實是福報,機器人都是007。

人工智能AI機器人,是人類走向科幻電影的“技術奇點”,今後将沒有任何一個領域不被AI涉足,沒有任何一個人不被AI影響;它可以解放肉體勞動,也可以讓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人機關系、道德倫理、哲學難題,無數難題都會一一上演。

所幸,在人工智能AI機器人還沒有誕生自我意識之前,還有足夠的時間留給我們去思考。最起碼先完成使用者教育,别把紮克伯格再當做機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