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廈門港開通今年第15條新航線

來源:台海網

台海網11月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曾宇姗崔曉旭/文 沈威 通訊員白文斌)昨日上午,随着中國香港籍集裝箱貨輪“海豐立誠”号順利靠泊海天碼頭,廈門港迎來了今年第15條國際班輪新航線。該航線運作于東北亞-中國-東南亞之間,沿途靠泊南韓釜山、中國廈門、新加坡、馬來西亞巴生、泰國林查班等RCEP國家港口,來自海豐國際、高麗海運、陽明海運、海洋網聯等航運公司共計投入4艘船舶營運該航線。

近年來,廈門港多措并舉,海關、海事、邊檢及各有關機關從軟、硬層面多元度提升港口營商環境、吸引船貨集聚,航線網絡持續加密。截至目前,廈門港國際航線已達107條,通達全球50個國家的142座港口,“海絲”核心區戰略支點地位不斷夯實,“絲路海運”建設成效不斷彰顯。

此次,新航線首班船“海豐立誠”号在廈門預計停靠10多個小時,中國制造的優質商品将通過該輪運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導報記者在海天碼頭作業現場看到,拖車、吊機快速運作,一個個集裝箱在船舶、堆場間密集周轉,碼頭各環節“火力全開”,奮力沖刺今年生産目标。為保障船舶更高效運作、貨物更快捷到達客戶手中,“海豐立誠”号還首次采用“絲路海運”氣象導航服務,這意味着“海豐立誠”号在廣闊海洋上擁有了更亮的“雙眼”,對氣象、海洋變化的“感覺”将更敏銳。離開廈門港後,該貨輪将駛往1500海裡開外的新加坡,由氣象、航海領域專家組成的遠洋氣象導航團隊将共同決策,為船舶選擇一條既快速、高效,又安全的路徑。

據介紹,“絲路海運”氣象導航相關技術由國家相關氣象部門、交通部門、專業高校、“絲路海運”聯盟成員等共同參與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産權,打破了日美等國在遠航氣象導航領域數十年的技術壟斷。截至目前,已有始發于上海港、甯波港、廈門港、大連港、釜山港等5座境内外港口的5條“一帶一路”航線船舶正在參與“絲路海運”氣象導航測試工作。在“海絲”核心區廈門港,“絲路海運”氣象導航将與入海口的“絲路海運”自動氣象觀測站及相關内陸觀測點形成遠洋、海港、腹地的全鍊條全天候氣象保障。

資料統計,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國六港“絲路海運”命名航線80條,累計開行2331航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80.95萬标箱。下一步,“絲路海運”将繼續發揮機制創新、聯盟跨界優勢,以80條“絲路海運”命名航線為抓手,攜手氣象部門、聯盟成員共同開展國産氣象導航核心技術攻堅和市場推廣,為暢通“一帶一路”海上貿易大通道、建設海洋強國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