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破解大資料孤島化 SaaS主流廠商共建開放标準

10月27日,“智能互動SaaS協會”在2017易觀A10大資料峰會宣告成立。這個協會與以往的業界協會或聯盟不同。是由主流SaaS廠商主動聯合發起,有産業生态夥伴機關自由參與的開放合作協會。

據協會聯合發起方KuickDeal(kuick.cn)的創始人兼首席算法科學家崔超介紹,“智能互動SaaS協會”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開放标準,幫SaaS廠商和SaaS應用客戶,打通大資料,解決越來越嚴重的“大資料孤島化”問題。

<a href="http://s1.51cto.com/oss/201710/31/1a5c9be8434a5bbcaf86f151e6cfe2cb.jpg-wh_651x-s_1123136454.jpg" target="_blank"></a>

孤島化,大資料夢魇

當今,是連接配接互動、大資料、人工智能的時代,中國甚至在某些技術應用領域已經站在世界前列。在商業領域,一場技術驅動的劃時代變革正在迸發,不僅中國的傳統線下産業正在邁動革新的步伐,原來的IT産業、以及提供技術服務的SaaS産業鍊,變革業已啟動。

但挑戰總是伴随機遇而來。

其一、走在變革前列,中國沒有成功經驗可循,未來技術應用趨勢缺乏風向指引,甚至國際上對由連接配接互動、大資料、人工智能潮流為特征的這個技術時代都沒有明确定義,有機會站在全球創新前沿和技術頂端的起跑線上,有機會制定自己甚至是全球的規則,中國又将如何定義這個時代、這個趨勢。

其二、新時代各領域使用SaaS服務的企業,需要的是整合打通資料,而我們看到的是,當年“資訊孤島”的舊病正在重演,全社會各平台、各廠商、各企業、各環節都建起了“雲”和“大資料”,但這一朵朵的雲和一坨坨的大資料,都是割裂的,而且随着規模快速膨脹,大平台間打通的難度更在加大。或許在過去,中國是不擅長制定規則和設計頂層及基礎建設的,這讓我們在一些傳統領域吃過很多被釜底抽薪的虧。

為開放标準,SaaS競品齊合作

在釋出會上,我們看到,為了解決“大資料孤島化困局”,作為國内首家由SaaS業界生态體系重要廠商,甚至很多直接競争對手暫時放下利益沖突,自發組成開放合作協會。“這協會是由提供智能互動新技術趨勢的SaaS企業共同發起,協會旨在促成一個中立、公正、服務高效的第三方組織,團結有實力的産業鍊上下遊企業、行業研究機構、相關媒體、投資機構、企業家社群等進行開放打通、标準共建、聯合創新、協同推廣、資源共享,謀求産業健康有序發展,并為企業客戶快速成長助力。” 崔超表示,協會是個開放合作組織,不是為了競争,不是為了壟斷,成員是平等的,協會是第三方的屬性的,未來标準是大家的。

據記者調查,對“智能互動SaaS協會”的聯合發起方和此次釋出會聯合承辦方——KuickDeal,大家都很陌生。那麼,為什麼協會的能成立,大資料平台間的打通,未來智能互動SaaS的落地,都與KuickDeal息息相關呢?

事實上,在SaaS廠商圈裡,KuickDeal已經以黑科技出名,他們已是很多主流廠商的重要合作夥伴了,在很多項目上KuickDeal已經是主要服務産品貢獻者,而且包括銷售易、百會CRM、上海軟素等很多大廠商成為KuickDeal的代理,甚至在各家大資料平台的打通上,KuickDeal被業界戲稱“SaaS圈中間件”。

解決之道:SaaS圈大資料中間件

這正是“智能互動SaaS協會”找到的能力落地解決“大資料孤島化”問題的關鍵。據了解,大平台間的資料打通困局在于,看似大家都有API,但是之前沒有統一标準,資料資訊不一緻,而各大平台由于曆史包袱問題和和成本問題,都不能修改自己的API。甚至有客戶的項目牽扯到5家SaaS廠商的資料打通,如果等各家自己解決,隻能陷入無休止的扯皮。而KuickDeal沒有厚重的曆史包袱,又與任何一家都不是直接競品,結果是,各家SaaS都有KuickDeal做打通,之後就都實作打通了,在打通上确實KuickDeal 起到了“SaaS圈大資料中間件”的作用。

對于KuickDeal的神秘,崔超認為:一方面,由于KuickDeal這個品牌創立才兩年,另一方面,作為科學家團隊創業的KuickDeal,向來比較低調,此次釋出會,應該是他們首次在媒體釋出會曝光。而對于KuickDeal成SaaS圈中間件,一項低調務實的崔超表示,KuickDeal不應該成為中間件,應該是協會成為中間件,“連續幾個項目,我們跟CRM、客服、直播、營銷前端等做了打通後,大家說,要不你們寫個标準吧,我們打通一次,以後就别一次一打通了。我覺得标準不應該是一家公司出的,也不能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應該是公平、公正、第三方的,是以就有了協會的初衷。”

據透露,釋出會後,協會将成立“技術對接聯委會”,專門負責開放标準建立的問題,草稿将于年底讨論,可能明年初,第一個版本的開放标準和API及SDK就将誕生。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10-30

本文作者:佚名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51CTO”,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