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城際貨運、同城物流和即時配送為例,揭秘我國2017“網際網路+物流”新業态

随着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和AI技術的發展,我國物流行業也成功轉型更新,呈現出了一種新的面貌。

日前,易觀釋出新的研究報告《平台經濟下崛起的物流新業态——中國“網際網路+物流”市場專題分析2017》,在該份報告中,其詳盡的分析了2017年國内“網際網路+物流”市場的現狀,并以城際貨運、同城物流和即時配送三大垂直領域為例,分析了各自的市場特點,并展望了未來我國“網際網路+物流”的四大趨勢。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也在其報告基礎之上,摘取了重點進行了分析和解讀。

在進入本文正文之前,我們先來一覽本文重點 :

1、“網際網路+物流”市場的發展現狀

2、城際貨運、同城物流和即時配送三大市場分析

3、“網際網路+物流”市場四大發展趨勢預測

“網際網路+物流”市場的發展現狀

整體而言,我國物流行業共經曆了探索期、市場啟動期和高速發展期三個階段。

2003-2013年,整個行業處于探索期。在這個時期裡,物流行業也經曆了這樣三個階段:

社會化物流資源分散,供需資訊不對稱成為傳統物流行業的痛點。借助網際網路的發展,針對社會化資源整合營運的平台型物流企業登上舞台。

平台經濟興起,借助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大量物流細分領域的車貨比對平台出現。

廠商在各自細分領域探索産品銷售及商業模式,行業供需資訊不對稱得到緩解,車貨比對成為行業發展的亮點,同時資本大量進入,衆多基于城際、同城和最後一公裡的物流的資訊平台開始湧現。

2014-2015年,物流行業進入市場啟動期。當時的物流行業現狀具體表現為:商業模式單一模糊,産品同質化嚴重。各物流平台和企業由于未能開發出激活需求黏性的産品,而缺乏可靠盈利模式。這些痛點都導緻在經濟下行環境下資本流動性的降低。一大批成立于移動網際網路浪潮的網際網路物流企業,由于未形成市場認可并依賴資本而頻頻出現倒閉潮,整個行業在走出資本熱度後即進入反思期。

2016年至今,物流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伴随着平台經濟及O2O新興業态得到了市場認可,為城際運輸、同城物流、即時配送市場提供了大量物流服務需求。網際網路平台物流企業逐漸意識到在資訊比對之外打造壁壘化産品及服務的重要性。與此同時,行業巨頭順豐和“三通一達”的先後成功IPO,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資本開始青睐于這三大垂直領域。特别是之後的“豐鳥資料之争”,也進一步刺激物流業界對物流大資料價值的深度思考。從這時起,平台物流企業逐漸從線上車貨比對打破資訊孤島轉向關注使用者線下需求,并研發更适宜市場需求的物流産品服務。

其中,以2007年-2016年的行業發展情況為例,國内社會物流總費用呈逐年增長之勢,而其在GDP的占比則逐年下降,整體物流行業呈現蓬勃穩健發展的态勢。2016年,國内物流總花費11.1萬億元,與去年相比,增加了0.3萬億元,占GDP的比率為14.9%,較去年下降了1.1%。再看10年前的資料,2007年國内物流總花費為4.5萬億元,占GDP的比例為18.4%。與此同時,國内GDP的增速逐漸放緩,而物流總費用在GDP的比率也逐年下降,該現象意味着國内物流行業作業效率的提升。

而從網際網路物流市場的融資情況來看,資本從2013Q2開始向該領域靠攏,并在2016Q4達到高峰(25.4億元)。2017Q2,網際網路物流市場共計融資18.5億元。其中,城際貨運、同城物流、即時配送三大領域最受資本青睐。在2013Q2-2017Q2這段時間裡,城際貨運領域融資共計64.3億元,同城物流居其二,為23.8億元,而即時配送則為15億元。

随着國内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國智能手機使用者至2016年年底已達6.95億人,這也直接加速了第三方物流領域的快速應用,對物流業的生産方式、資源配置方式皆産生了較大影響。另一方面,各方社會化物流資源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依托下逐漸向平台化靠攏。在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和AI等技術的推動下,整個物流行業沉寂的痛點也得以改善。如,貨源資訊智能比對,提升了交易效率;平台在信譽擔保上有所增強,提升了交易達成率等等。

 城際貨運、同城物流和即時配送三大市場分析

從前文可知,因城際貨運、同城物流和即時配送為過去4年融資金額最高的三大領域,是以,在第二部分,我們将重點分析這三大市場的情況,以便由點及面的了解我國的物流行業。

城際貨運

近五年來,國内城際公路貨運總量逐年遞增,預計2017年全國公路運輸貨運量增長至400億噸,同比增速達18.93%。特别從2016年起,全國公路貨運量呈現高速增長态勢。而在公路貨運空駛率來看,與德國、美國相比,中國的空駛率明顯高于國際水準,達到37%。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司機多為個體經營,找到合适的訂單的幾率低;其次,國内經濟發展不均衡,各地貨源規模差異大;此外,司機習慣行駛固定單線,大部分司機不願變線。

另一方面,城際整車公路運輸市場集中度較高,移動網際網路為物流運輸平台提供了良好支援,使用者表現活躍。以2017年7月城際整車公路運輸主流廠商司機端移動APP月活躍使用者來看,運滿滿月活使用者達到了148.9萬,使用時長則達到了439.4萬小時,APP啟動次數達9357.2次。

同城物流

随着新零售市場的強勢挺入,同城物流市場也越發呈現蓬勃發展之勢。細究而言,新零售環境下連鎖店鋪的快速擴張成為同城物流市場衍生需求的主要推手。原因有二:

在關注使用者體驗的基礎上,B端企業注重産品優化,實行訂單多個定點配送;

未來物流營運模式将弱化大型倉儲模式,多點、前置倉、無人倉的湧現使倉與倉之間、店與店之間貨品調配大幅增長,倉到倉的物流活動增多,未來的同城物流以多點高頻次為主要需求特征。

2014-2020年同城貨運市場規模和增長率的資料也實證了這一點。從上圖來看,同城貨運的市場規模呈現逐年增長的特點,2014年,市場規模為8000億元,到2016年底,其已增至10000億。預計到2020年,整個同城物流的市場規模将達14245億元。與此同時,該市場的增長率則呈現逐年遞減之勢,如,2015年的年增長率為12.5%,到2017年降至10%。這也恰好說明各方貨運資源已得到更為優化的利用,同城物流市場越發成熟。

即時配送

據易觀釋出的資料報告顯示, 同城 O2O 服務在本地生活領域廣泛滲透,并發展形成穩定基礎規模。截止2016年,同城 O2O市場規模已經達到 4554億元,預計 2020年将達到 10503億元。從同城 O2O 在2011年到2020年的市場規模增長情況來看,整體呈逐年遞增的态勢,其中,該市場的年增長率在2015年達到最高值,為101.24%。同時并以2015年為中心點,向兩邊呈逐年遞減,2017年增長率為22.84%。

“網際網路+物流”的未來會怎樣?

依上可知,“網際網路+物流”市場發展已近14年。依托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以及AI技術的發展,未來該市場還将呈現更為穩健的發展态勢,具體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展現。

資料驅動平台實作規模化擴張,形成行業資料引擎

随着各類“網際網路+物流”平台的成熟,一定程度上将在使用者資料、車輛資料、物流資料和位置&軌迹資料有更密集的沉澱。在資料驅動下,這些平台将為市場提供有粘性的産品服務,積累更多的物流資源。這也直接形成規模化效應,提升市場集中度。通過資料積累沉澱,形成行業級物流數字化引擎,逐漸實作智能化預測。

社會運力平台化加速行業作業規範化程序

在社會資源的支援和完善下,各方網際網路+平台在車貨資訊比對上逐漸加速,并進一步促成交易。同時,受平台服務規範的限制,服務标準将更加适應需求市場的普遍期望,這也将進一步改善社會化運力的規範化服務。

綜合型“網際網路+物流”平台跨平台整合物流資源

随着社會物流資源平台化規模日益擴張,特殊細分市場将陸續入場,比如甩挂運輸。與此同時,涵蓋多種細分領域及運輸方式的綜合型物流平台也将逐漸顯現,逐漸推進轉運期間的标準化接駁,進而實作多式聯運的“降本提效”。

“網際網路+物流”平台加速跨境物流服務網絡布局

就目前而言,跨境商貿物流在通關過程的效率上尚存在很大改善空間,跨境物流平台在對接運力的同時,也将進一步加速規則統一的實作,進而大幅提升商貿物流的流通效率。

雷鋒網結語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我國物流行業現已進入高速發展期。特别是随着物聯網、雲計算和AI等相關技術的挺入,必将為我國的“網際網路+物流”平台的進一步優化提供強大支撐。而使用者、車輛、公路等資料也将呈現平台化的集聚效應...在各項因素的綜合刺激以及社會資源的加成下,未來我國物流行業必将往更為穩健的方向持續發展。

本文作者:李秀琴

上一篇: Node.j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