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淮濱:“老鷹”獲救後展翅翺翔

作者:大河網

大河網訊 “喂,是110嗎?我們這裡發現一隻受傷的老鷹,傷勢不輕,我們該怎麼處理?”

9月26日,淮濱縣110指揮中心将此案件交予報案人所在的城關派出所,值班民警立即聯系該縣森林公安,森林公安從業人員把“老鷹”及時送淮濱淮南濕辦進行救助。

河南淮濱:“老鷹”獲救後展翅翺翔

“經初步鑒定,群衆說的這隻‘老鷹’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送得很及時,我們立即組織專家對此鳥進行救治,經過十多天的治療,此鳥已經具備傳回大自然的條件。”10月12日,淮濱縣淮南濕地辦公室主任李玲和她的同僚們望着翺翔于天空的紅隼,面露不舍。

紅隼(學名:Falco tinnunculus)是國内最常見的小型隼科猛禽,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于隼形目隼科下的一種,體長27~35厘米,翼展57~79厘米,翅狹長而尖,尾亦較長,雄隼體重136~252克,雌隼體重203~314克。雄鳥頭藍灰色,背和翅上覆羽磚紅色,具三角形黑斑;腰、尾上覆羽和尾羽藍灰色,尾具寬闊的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眼下有一條垂直向下的黑色口角髭紋。下體颏、喉乳白色或棕白色,其餘下體乳黃色或棕黃色,具黑褐色縱紋和斑點。雌鳥上體從頭至尾棕紅色,具黑褐色縱紋和橫斑,下體乳黃色,除喉外均被黑褐色縱紋和斑點,具黑色眼下縱紋。腳、趾黃色,爪黑色。常栖息于山地和曠野中,多單個或成對活動,飛行較高。以獵食時有翺翔習性而著名。吃大型昆蟲、鳥和小哺乳動物。

近年來,淮濱縣在摸清濕地資源現狀的基礎上,強化濕地保護力度,拓寬濕地保護管道,鐵腕整治破壞環境、破壞生态的違法違規行為,高标準推進創森工作,生态環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淮濱縣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多種宣傳形式,大力營造濕地保護輿論氛圍,多次舉辦“淮南濕地攝影展”、“圖檔展”等活動,發放倡議書數十萬份,“關愛濕地、保護野生動物”已深入人民群衆内心,人民群衆保護濕地和愛鳥護鳥意識得到增強。同時,該縣還通過加強疫源疫病監測防護工作、設立投食點為候鳥投食、教育引導百姓保護濕地愛護動物等方式,防止濫殺濫捕野生動物,保護濕地免受破壞。

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淮濱縣淮南濕地面積逐漸趨于穩定,動植物種群數量逐年得到恢複性增長。如今,該縣境内鳥在天上飛,人在綠中遊,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一片美好的景象徐徐展現。(薛小磊 符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