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幼父母離異,因學曆低被辭,與劉濤關系最鐵,去世多年令人懷念

作者:娛樂瘋子

時光舊色,生活以度日的姿勢蒼茫,歲月的風霜催促着秋黃;時光仿佛一杯靜水,依然深刻依然可以。走在時間的光影裡,開始尋一處動感與時空交錯的靜默。很多時候,過去是無從想念的。遺失了發黃的照片,遺失了曾經儲存很久的東西,遺失了枯萎的記憶;或者陷在一本光影流年中,翻看那些依稀舊夢。

自幼父母離異,因學曆低被辭,與劉濤關系最鐵,去世多年令人懷念

縱使歲月無情,但在我們的生命年輪中,仍然儲存着最初的感動。有些人,有些熒屏形象,不會随着時間的流逝被忘卻,不會因為光影的塵封而褪色。時光飛逝,有多少故事值得回憶,有多少語言可以訴說。回首過往,或悲或喜哭過笑過,都是人生一段必經的修行。今天我們說的這一位,他曾登上央視春晚,演劉濤的二哥一舉成名,卻在最紅時英年早逝,他就是郭昶。

自幼父母離異,因學曆低被辭,與劉濤關系最鐵,去世多年令人懷念

或許懷舊的人,對于郭昶還有些許記憶,因為他把最好的時光留在了熒屏。不過,熟知郭昶的人都知道,他有着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曆。小時候父母離異,跟随母親遷往廣州定居,在讀完中學後,就告别了求學生涯,步入社會闖蕩。起初在一家汽車公司工作,因為才藝突出,能歌善舞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賞識。不久後,他又加入廣州勞工業餘文工團,開啟了演藝生涯。

自幼父母離異,因學曆低被辭,與劉濤關系最鐵,去世多年令人懷念

在當時精神和物質生活還比較匮乏的年代,郭昶一直處于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狀态。直到80年代初期,因機緣巧合到北京參加了一場團體演出,他的命運也就此改變。因為出色的表現,演出歸來後,郭昶被特招進入到廣東電視台,從事編輯的工作。但在三個月的試用期後,郭昶因學曆過低,差一點遭到辭退。慶幸的是其勤奮、踏實的态度,在其他同僚的請求下,才得以繼續留任工作。

自幼父母離異,因學曆低被辭,與劉濤關系最鐵,去世多年令人懷念

1984年,郭昶迎來了第一次熒屏之旅。在一部喜劇《特殊情況》中,飾演“小偷”的角色。雖然,并非科班演員出身,但是表演潛質形象讓他完美的诠釋了這一角色。之後,又在電視劇《萬花筒》,飾演嬌媽的兒子“雄仔”,《亂世香港》裡演一個叫“何貴堂”的小混混等。雖然作品不多,但其出色的表演能力還是得到了認可。把一個個小人物的形象,演繹得入木三分。

自幼父母離異,因學曆低被辭,與劉濤關系最鐵,去世多年令人懷念

對于一個演員而言,最高光的時刻莫過于登上央視春晚的舞台,郭昶在92年就成為了幸運兒。他和潘長江搭檔合作了獨幕喜劇《草台班子》,扮演一個心想在戲裡給自己打廣告的侯先生。尤其是他,身材高瘦、樣子有趣讓觀衆捧腹大笑。該獨幕喜劇也獲得了獨幕喜劇表演一等獎。

自幼父母離異,因學曆低被辭,與劉濤關系最鐵,去世多年令人懷念

但是,對于郭昶來說,雖然出演了一些列作品,又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台,但記住他的人卻少之又少。而讓他聲名大噪的還是在廣州本土打造的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曾伴随了一代年輕人成長,承載了太多歡樂的記憶。郭昶在劇中飾演能說會道的康家二哥“康祈宗”。他在這部戲,演了長達六年的時間,超過1000集的戲份,更多的人喜歡稱呼他為“二佬”。他也因為這個角色嘗到了爆紅的滋味。

自幼父母離異,因學曆低被辭,與劉濤關系最鐵,去世多年令人懷念

而且,在這部劇中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就是如今的收視女王劉濤。《外來媳婦本地郎》是劉濤出道的第一部作品,在劇中飾演老三媳婦“胡幸子”。雖然,劉濤在這系列的作品,隻出演了一部,卻和康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每次回廣州都會和家人見面聚會,尤其是與郭昶的關系最鐵。

自幼父母離異,因學曆低被辭,與劉濤關系最鐵,去世多年令人懷念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最當紅最受歡迎的時候,命運卻和郭昶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被查出了胃癌中期。雖然,得病後積極接受治療,但最終也沒能挽留住他,于2006年6月14日逝世,年僅50歲。在郭昶的葬禮上,不奏哀樂 ,隻播《外來媳婦本地郎》的诙諧串燒歌。還有那一幅:“千集傳奇歎失魂二佬慢走,百年之約惜違誓郭昶歸來”的挽聯,道出了人們對“二佬”的悼念。

自幼父母離異,因學曆低被辭,與劉濤關系最鐵,去世多年令人懷念

“二佬”的離去,不僅帶走了人們的美好記憶,同樣也把《外來媳婦本地郎》的美好畫面帶走了。雖然,在郭昶逝世後,他的角色也被周曉濱代替,但無論是演技還是塑造都不如郭昶,給人一種更直覺的感受。總感覺康家沒了他,成為永遠都無法彌補的遺憾。

自幼父母離異,因學曆低被辭,與劉濤關系最鐵,去世多年令人懷念

如今郭昶也已闊别我們十一載,但是對于喜歡他的觀衆而言,他一直都是珍藏心底最好的回憶,至少他的熒屏形象還在。歲月沖不走經典,回憶仍如昨日美好,他隻是把歡笑帶到了天堂。巨星隕落,天地動容,留下英名存長空;時光荏苒,歲月蹉跎,心中依然埋藏着不變的情懷。二佬,觀衆會一直記着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