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都大資料等新經濟代表行業在全國城市位居前列

11月9日,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大會召開。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會上獲悉,從2003年的萌芽,到2010年開始起步,再到2015年蓄勢,經過3個階段的發展,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奠定一定發展基礎,并迎來新發展階段。

目前,成都市新經濟總量指數、發展指數、競争力分别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四、第六和第七位,大資料、雲計算、數字金融等新經濟代表行業在全國城市位居前列,具有堅實的發展基礎和較大的發展潛力。

成都新經濟發展态勢如何?首先,是成都以科技創新、內建創新為核心的新技術取得突破。科技創新從單一創新轉向技術次元內建創新,核動力、生物醫藥等領域多項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準,科技與經濟深度融通。資料顯示,2016年,成都市擁有各類研發機構965家,科技進步貢獻率約63.4%,發明專利申請量近兩年平均增長33.7%。

其次,以科技型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風投機構為主角的新組織在成都異軍突起。伴随“雙創”熱潮,從孵化器到衆創空間,再到創新生态營造,各類新興市場主體裂變增長。近兩年,成都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共58.4萬戶,年均增速達34.1%。其中,科技企業24396家,潛在獨角獸企業31家。

此外,以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的新産業在成都加快發展。産業組織形式智能化、生态化,資訊網絡技術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培育形成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産業。2016年,成都市新經濟産業增幅超過10%,戰略性新興産業占規上工業比重達31%,高新技術産業産值為8446億元。

第四,以跨界融合、創新裂變為特征的新業态不斷湧現。“網際網路+”和大資料技術加速了産業價值鍊的分解、融合,衍生疊加出科技服務、科技金融、網絡視聽、數字經濟、新媒體等新興業态。

第五,以線上線下、共享共赢為理念的新模式層出不窮。“網際網路+”改變傳統商業模式,推動企業從價值傳遞環節向價值創造環節加快滲透,開啟線上線下新模式。成都聚集共享經濟企業超過100家,上半年網絡零售額達1050.7億元,增長44.5%。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