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狐狸法則:請給孩子獨立的尊嚴

作者:積極家庭教育

被毀掉的獨立性

4歲的蕊蕊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可幼稚園的劉老師卻發現她特别黏人,凡事都要喊老師幫忙。吃飯時喊“老師喂我”,午睡喊“老師幫我脫衣服”,就連上衛生間也要喊“老師陪我”,時刻離不開老師。每當劉老師讓她自己做時,蕊蕊總是說“我不會”、“我不要做”。

劉老師把這個情況告訴了蕊蕊媽媽,媽媽一臉無奈地說:“這種情況已經有一陣子了。以前有一段時間,蕊蕊遇到事情總要嘗試自己做,比如自己穿鞋、自己吃飯,是我嫌她磨蹭、動作太慢,總是耽誤時間,就全替她做了。現在可好,懶得不行,什麼都要大人幫忙,想讓她自己做,那是一萬個不樂意,還不如小時候呢!”

蕊蕊的依賴性如此之強,根源在于家長沒有讓她養成獨立的習慣,沒有讓她“自己來”。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自己來”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和增強;從家庭教育角度來說,“自己來”也有助于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及自信心。

是以,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讓孩子學會獨立。關于這一點,有個著名的狐狸法則。

狐狸法則

一個寒冬,狐狸富來普和萊拉相愛了,生了5隻小狐狸。一次外出覓食,萊拉不幸被夾子打中而死去,狐狸爸爸不得不擔負起撫養孩子的重任。

狐狸法則:請給孩子獨立的尊嚴

富來普沒有像母雞媽媽那樣,把孩子們完全保護在羽翼下,而是想方設法讓他們學會獨立。因為狐狸爸爸知道,沒有誰能照顧自己的孩子一輩子,就連自己也不行。

在狐狸寶寶還很小的時候,狐狸爸爸就開始教他們如何捕食;孩子們一成年,爸爸就讓它們離開家去開拓新領域,自己想辦法生存。即使小狐狸哭喊着不願離開,狐狸爸爸也會硬起心腸,把孩子們趕走。結果,每一隻小狐狸獨自生存後,都變得更加健康強壯。

這就是大自然中流傳的“狐狸法則”:愛孩子,就要讓TA獨立!

狐狸爸爸運用叢林法則和野獸本能訓練小狐狸獨立,其實,我們人類何嘗不應該如此呢?不同的是,人類社會的生存可比狐狸世界困難得多,人類孩童要想獨立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也遠遠比小狐狸們的捕食訓練要多得多。

是以,我們人類更加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才能助TA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争中不被淘汰。

袖手旁觀的母親

有個1歲多的小男孩,牽着媽媽的手來到公園。廣場上有幾十級台階,母親原本準備牽着小男孩上去,但沒想到,小男孩居然掙開了母親的手,想要自己爬上去。

然而,台階實在太高太多了,沒爬幾級,他就覺得害怕了,回頭看媽媽。媽媽卻站在原地,一點也沒有要抱他的意思,隻是給了一個鼓勵的眼神。

男孩一看指望不上母親,隻能回過頭來手腳并用繼續爬。5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在此期間男孩曾不止一次地回頭看媽媽,可媽媽的态度一直很堅定,于是他隻能靠自己的力量繼續,累了就坐下歇一歇,然後再爬。

終于,他爬到了台階的盡頭。直到這時,媽媽才過去将兒子抱起來,并在兒子的臉蛋上狠狠地親了一口。

狐狸法則:請給孩子獨立的尊嚴

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第16屆總統的林肯。他的母親便是南希·漢克斯。

擔心,讓我們不敢放手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像上台階,人慢慢長大,走過的台階慢慢變多。如果有人牽着、攙着、甚至背着、抱着,很多人都願意選擇更為省力的方式。因為,好逸惡勞,是人類的天性之一。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吃飯慢、總挑食,就親自喂飯到國小,結果孩子因為在學校自己吃飯總是撒落出來、被同學嘲笑,就哭鬧着拒絕去學校,父母為此還找到學校理論,要求嚴懲那些嘲笑自己孩子的同學;

有的家長擔心做家務會占用孩子寶貴的學習時間,便主動包攬一切家務勞動,對孩子說“你隻要負責學習就好”,于是養出了不會煮友善面、不會用洗衣機、假期帶着一拉杆箱髒衣服回家的名牌大學生;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就在家長群裡放話“誰敢欺負我家寶貝,就讓你家公司股票跌停”,于是培養出攀比炫富、驕奢軟弱、懷揣玻璃心的X二代……

凡此種種,皆源于我們的各種“擔心”!佛家講,“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便是如此了。

可是,我們最應該的“擔心”、也是最大的隐患卻是,在被牽着、被攙着、被背着、被抱着的過程中,孩子們的雙腿開始退化、雙手逐漸笨拙、身體平衡感變差,最後完全喪失了獨立行走的能力!

根源是,我們不相信!

很多家長朋友都說,我知道“獨立”很重要,我也想“放手”,可是一到實際生活中,我就控制不住自己。

愛是有邊界的,沒有邊界的愛,也是一種傷害。

狐狸法則:請給孩子獨立的尊嚴

一些父母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表面上是“愛孩子”,背後卻隐藏着深深的“不相信”:我不相信你3歲能自己好好吃飯獨自穿衣、我不相信你6歲能主動寫作業自己整理書包、我不相信你的交友選擇是正确的是以我來替你把關、我不相信你可以獨立成長直面沖突不懼風雨……

這樣的“不相信”,就像一層又一層的繩索,捆住了孩子的身體,也捆住了他們的心靈。到最後,在家長巨大的暗示下,孩子也開始“不相信”自己了,像本文開頭的蕊蕊那樣:不相信自己離開大人可以把事情做好!

學一學狐狸

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讓孩子的事,真的成為“孩子自己”的事,并且不斷擴大“自己來”的範圍。日本小孩從小就被家長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是以總是自己背書包,再重也要自己背,别人幫忙會被看不起。有的男孩從小就一年四季洗冷水浴,鍛煉自己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第二,耐心指導孩子怎樣“自己來”。孩子在嘗試“自己來”時,開始往往會搞得一塌糊塗。有些父母就想,有指導你的時間,我早就可以自己完成。

殊不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一次的“費心”,是為了後面的“省心”。即使孩子把事情幹“砸”了,也不要大聲指責,否則孩子極易變得膽怯、消極、缺乏自信。

第三,及時恰當的表揚,讓孩子願意“自己來”。學習一項新技能,首要是專注,不要讓其他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事情做完後,父母要及時回報,給予恰當的贊揚、指出不足并鼓勵,不斷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

(關于強化方式,請參閱9月7日公号發文《德西效應:怎樣獎勵孩子,才是對的?》)

小 結

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說:“重視獨立能力的培養,才是對孩子的真愛;而溺愛和嬌寵則是形成獨立人格的最大障礙,隻會讓孩子在将來的生活中吃盡苦頭。”

我們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深愛自己生命的延續,都願意把自己辛苦終生賺取的财富雙手奉上——但有一分錢,留與子孫花。

可是,正如清朝名士林則徐所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财,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财,益增其過。”可見,财富并不能庇佑兒女終身。

既然給予了孩子生命,還請一并給予TA生命獨立的尊嚴,讓TA在無人撐傘的雨中奮力奔跑,拼死追求那個“最好的自己”。這,或許才是生命傳承中最寶貴的“遺産”!

作者簡介

王明姬,國内著名心理學家,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長期受聘為多家組織的管理咨詢顧問,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特邀專家。

姚兵,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學博士生/心理咨詢師/稅務師/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