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專學曆,靠四張桌子建起火鍋帝國,他才是海底撈真正的“貴人”

作者:創業投資家

作者 | 悠悠

來源 | 創業投資家

無聲的資本市場,向來是馬嘶狼嚎刀光劍影,常常上演“兄弟反目成仇、夫妻分道揚镳、父子恩斷義絕”的真實戲碼。 但有這麼個人,作為聯合創始人,在面對利益配置設定不均時能不講得失、在企業危難時能雪中送炭、在重返“淘汰”自己的公司時能不計前嫌,确實是混沌的資本世界中難遇的一束光芒。

「正文」

這兩天,2019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如期而至,大多數家族與個人依舊榜上有名,但大夥熟知的海底撈卻沒見張勇的身影。

作為海底撈的大股東,張勇夫婦在去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财富還是77億美元,排名第19位;施永宏夫婦的财富則是36.5億美元,排名第66位。

但在今年,卻隻有施永宏家族上榜,并以551.5億元的财富值位居32位,張勇夫婦去哪兒了?

中專學曆,靠四張桌子建起火鍋帝國,他才是海底撈真正的“貴人”

▲圖源:2019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施永宏家族位列32位

回答這個問題前,得先明白福布斯是如何制定榜單的。

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是美國财經雜志《福布斯》針對中國制訂的一個榜單,每年更新一次中國富豪排名,國籍就等同于“門票”。

然而今年9月,《福布斯亞洲》Forbes Asia榜單公示了新加坡最新首富,是來自中國的張勇,算是正面證明張勇已移民新加坡的傳聞,更有意思的是,張勇的出現還打破了新加坡首富十年未換過人的記錄。是以今年中國富豪榜上,也就隻有施永宏家族的名字了。

中專學曆,靠四張桌子建起火鍋帝國,他才是海底撈真正的“貴人”

▲圖源:Forbes Asia 榜單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海底撈的控制權将會有所變化。因為長久以來,張勇都是那個實實在在的控制者,而聯合創始人施永宏存在,似乎始終在專注做一件事: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究其原因,還要從那塵封已久的往事開始說起。

大多數人吃過海底撈,聽聞過創始人張勇從藍領逆襲建立起火鍋帝國的故事。殊不知,在海底撈背後,還有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海底撈聯合創始人,号稱“救火隊長”的——施永宏。

與張勇相識時,憨厚老實的施永宏隻有14歲,他被眼前這個比自己小幾歲,性格像火鍋一樣的弟弟深深吸引了。當時,張勇年紀雖小,但熱情、沖動、聰慧,正好能和他性格互補,兩個人很快玩到了一起。

随着時間的推移,兩兄弟也長大成人,有了賺錢的想法,但技校畢業的張勇和中專學曆的施永宏實在沒什麼技能,愛拿主意的張勇決定和好兄弟開家四川人都愛吃的火鍋店。

1994年,張勇說動自己老婆和施永宏夫婦一起開了店,并取了個非常“詭異”的名字——海底撈。這個詞兒源自麻将裡的一種胡牌術語,雖然沒有多豐富的含義,但有趣兒,好記,彰顯着四川人獨特的幽默勁兒。

取完名,就是湊啟動資金了。那時,開店要湊8000元,但張勇拿不出,施永宏就全力支援替張勇一起出了,最後還平分股份,兩對夫妻,4人各占25%。

中專學曆,靠四張桌子建起火鍋帝國,他才是海底撈真正的“貴人”

▲施永宏

借着4張桌子,海底撈“四足鼎立”的時代,就此開啟。

火鍋店名的優勢加上4人優質服務的口碑,海底撈的美譽迅速從簡陽這個小縣城流向周邊。

餐飲店越做越大,吸納了更多的服務員與客戶,為了将整體局面把控得更穩當,張勇提出了一個想法:海底撈必須要有個經理,我毛遂自薦。

三人聽聞,并沒為難張勇,全票通過。對他們而言,易于海底撈發展的事,誰都不願阻攔。

時間來到2004年,随着海底撈的壯大,掌握絕對話語權的張勇又提出了新想法,他希望雙方太太可以退出一線,照顧家庭,施永宏二話不說,同意了。

眼看海底撈從4張桌子躍升至百億帝國,張勇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有了新的展望,這次他想籌備上市,但更大的問題也随之而來。

中專學曆,靠四張桌子建起火鍋帝國,他才是海底撈真正的“貴人”

▲1994年,四川省簡陽市第一家海底撈火鍋店 圖源:官網

彼時,股權配置設定仍如當初,兩對夫妻各占50%。

衆所周知,股權最忌諱的就是各分50%,因為一旦股東們抱有不同的想法,那分裂董事會簡直是分分鐘的事兒,像俞渝與李國慶今日的決裂,就與股權配置設定有着極大的關系。

初創時期,海底撈平分股份可以看作是謙讓、公平、有愛,但企業一旦有上市打算就必須解決股權平分的沖突。

施永宏了解張勇,更了解他想要打造什麼樣的海底撈,是以當2007年,張勇強勢以“原始出資額”的價格從施永宏夫婦手中購買海底撈18%股權時,施永宏隻能選擇成全,退出海底撈管理層。

如果要問當時施永宏作何感想,那在《海底撈你學不會》的書籍中,有這麼一段話,描述了他的心情:“不同意能怎麼辦,一直是他說了算。”

站在名利場的中央,張勇獲勝了,但也被鋪天蓋地的質疑聲圍繞着。媒體們都說,這是一次“強盜式的豪奪”股權。

但施永宏心裡門兒清,小生意靠感情,大生意講制度。

從海底撈退出以後,施永宏并沒有真正的邊緣化。他圍繞着帶有海底撈基因的供應鍊,努力将餐飲垂直行業打透,并在幾次危機中,拯救了海底撈的衍生品類。

盤活U鼎冒菜

2012年7月,曾分别在海底撈任職的苟轶群、楊利娟、袁華強出資成立U鼎冒菜。

但即便三人熟稔海底撈的營運模式,卻都沒能化為己用。創業兩年,隻開出3家門店,虧損人力、物力不計其數。

正當三人無計可施之時,得知此事的施永宏立馬攜妻子李海燕入主優鼎優,傾囊相助,投資後合計持有63.8%的股份,成為優鼎優的實際控制人,可以直接控制U鼎冒菜。

除了資金上的扶持以外,施永宏還帶來了大量的人力與供應鍊資源.

比如引薦了财務總監劉洋、董事會秘書樊鵬、核心技術人員李躍松和周修華等人,在入職U鼎冒菜之前幾人均在海底撈及其旗下公司工作。

而在供應鍊上,施永宏照搬海底撈的做法,提供食材、底料甚至配送體系,大大降低了品牌的邊際成本。

站在海底撈這個巨人的肩膀上,U鼎冒菜重回盈利正軌,并于2017年4月18日敲響上市鐘。

中專學曆,靠四張桌子建起火鍋帝國,他才是海底撈真正的“貴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施永宏并沒有坐收漁翁之利,反而在敲鐘前夕抽身而退,将所得股權經過一番複雜的交易,一并交到了張勇弟弟張碩轶的手上,這就意味着,上市之後張碩轶将替代施永宏,成為U鼎冒菜最大的受益人。

進軍火鍋調味料市場

對吃貨來講,吃火鍋隻需要關注三件事:服務、食材和火鍋底料。

服務上,有張勇這樣外剛内柔的管理者,自然不必多慮; 食材上有采購部門單獨完成,也無須擔憂; 唯獨在火鍋底料的成本與品質控制上,是無法統一的。為此,海底撈早早地便将觸手伸向了火鍋調味料市場。

但彼時,在内部,早期管理人員退出的“副作用”開始顯現,張勇必須獨挑大梁,扛起飛速成長的海底撈,壓力倍增;

在外部,調味料市場尚有海天味業、蓮花味精等調味料公司占據市場,被資本高看,海底撈想虎口奪食需花費大量精力,張勇一人實在分身乏術。

危難之時,施永宏再次挺身而出。

2013年,施永宏在拯救U鼎冒菜的同時,接下了從海底撈體系中拆分出來的火鍋底料部門,并開始投入火鍋底料生産的研發和開拓中,後發展成頤海國際。

中專學曆,靠四張桌子建起火鍋帝國,他才是海底撈真正的“貴人”

▲圖源:海底撈官網

在營運過程中,張勇還不忘給施永宏開“綠燈”:

一方面,讓頤海國際永久性免特權的使用海底撈商标; 另一方面,讓頤海調料成為海底撈的專用火鍋底料,是以今天我們在超市看到的調味品、自煮火鍋,其實都出自頤海國際。

背靠海底撈這顆大樹,頤海國際取得了巨大成功。

從13年分拆至18年底,短短六年間,公司收入從5億元增長到26.8億元,淨利潤從2000萬增長到5.5億元,在上市之後,股價更是一路高歌猛進,而施永宏也從監事上升至董事長,完成了角色的蛻變,“救火隊長”的稱号再次響徹火鍋帝國。

中專學曆,靠四張桌子建起火鍋帝國,他才是海底撈真正的“貴人”

▲圖源:企查查

2018年,海底撈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以當天最高股價19.6港元計算,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三名曾被張勇“踢出局”的創始人悉數回歸海底撈,施永宏和舒萍擔任公司執行董事,李海燕擔任監事。

中專學曆,靠四張桌子建起火鍋帝國,他才是海底撈真正的“貴人”

▲元老四人,目前所持海底撈股份數量 圖源:東方财富網

而今,施永宏手上海底撈的股權已值上百億,再加上頤海國際和專做生鮮菜品的蜀海公司給予他的價值,施永宏成為下一個“張勇”,幾乎勢在必得。

但這也讓人不得不思考,當年張勇“奪權”背後,大多數人是不是隻看到了表象,忽略了海底撈背後的戰略利益?

回首兩兄弟的前半生,悠悠心中更多的是感動。

施永宏是仁慈的,始終沒有和張勇玩起零和博弈,鬥個你死我活,而是選擇以海底撈為軸心,不斷優化海底撈産業鍊的其他業務,用行動實作企業利益最大化。

張勇是講義氣的,嘴上态度強硬,背後卻不忘扶持自己的好兄弟,努力把蛋糕越做越大。

今天的海底撈,你學不會的不僅是經營模式、管理辦法、營銷方式,更多的是海底撈兩大元老高度一緻的默契與無堅不摧的信任。

作者簡介:悠悠,資深商業财經觀察員,提供深度新銳的商界觀點,關注行業投資機遇,評析經典案例與人物,為創業者服務。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授權!

參考資料:

被合夥人踢出局的海底撈創始人施永宏,他如何成為大智若愚的赢家?

《就算學會海底撈,你也學不會張勇 》來源:華商韬略 作者:陳藥師

《火鍋行業投資—頤海國際公司分析&18年報解析》來源:全球多空對沖Investment政策 作者:周密Merli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