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小說遇上市川昆,市川昆光影世界裡的人生物語

作者:莊曉魚123
當小說遇上市川昆,市川昆光影世界裡的人生物語

愛迪生說:愛情不會因為理智而變得淡漠,也不會因為雄心壯志而喪失殆盡。它是第二生命,它滲入靈魂,溫暖着每一條血管,跳動在每一次脈搏之中。

這句話用于評價日本電影導演市川昆很恰當,因為他的電影大多都是由妻子和田夏十編寫。因為和田夏十的助力,成就了市川昆電影界大師級的地位。

當小說遇上市川昆,市川昆光影世界裡的人生物語

市川昆,原名市川儀一,日本著名電影導演、編劇。1915年11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三重縣伊勢,出生後不久喪父,四歲時随母親移居大阪。

他國小時算術很差,但圖畫成績出衆。他有意成為一個畫家,一天,他在電影院看了伊丹萬作的《國士無雙》,遂改變志向轉攻電影。如果不是《國士無雙》,可能他就成了被繪畫耽誤的好導演。

市川昆對電影極有探索精神,他的電影不是單一的主題,在不同時期,他的電影主題也在不停變化。有人評價說:在日本,論作品題材的寬廣和影片風格的多變,改編劇之多,市川昆當之無愧的排名第一。

前期他的電影有對戰争的思考,後期電影偏推理和文藝路線,創作水準越發娴熟。他用自己一生的電影路程,展現出日本電影在“簡素”外衣下,追求的極緻完美和人道主義情懷。

當小說遇上市川昆,市川昆光影世界裡的人生物語

在日本衆多導演中,最羨慕的人是市川昆。

首先他很長壽,長壽的人就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拍電影;其次,不得不感歎,他娶了一個好女人--和田夏十,日本電影史上最優秀的編劇家之一。這個女人是他多部作品的編劇,1950年到1965年,對于他來說一般被稱作他的“和田夏十時代”,他最著名的一些作品均創作于這一時期。

正如巴金所說:“死”是逼近使人更寶貴“生”,更寶貴活着所能處理的光陰。人明白自己随時都會死去,他更不肯浪費時間,他要在這有限的餘生裡做好一些事情。

和田夏十也曾說過:什麼事一做便要做好它,不然做來幹什麼?

而市川昆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拍電影,拍優秀的電影。

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有魅力的人,要不然日本那麼多著名作家願意把自己的作品給他改拍。而他不負衆望,成為國際名聲僅次于黑澤明的的日本巨匠。

當小說遇上市川昆,市川昆光影世界裡的人生物語

看他的第一部電影是《緬甸的豎琴》。聽到電影名字本以為這是一部很清麗的文藝片,看後才知這是一部和戰争有關的電影。以二戰為背景,從一個日本兵的角度,對于戰争進行了反思。這種反思不同于黑澤明在《夢》中展現的隧道士兵,正如影人評價的那樣:把宗教帶到人道主義内涵中,從佛的層面上完成了個人式的救贖、忏悔、拯救、承擔責任,安撫戰争亡靈,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這部1956年拍攝的電影,讓市川昆一躍成為日本著名導演。

《緬甸的豎琴》上映後被評為當年日本十佳影片的第五位,并被選入日本影片200部,在衆人眼中,這部電影被定義為“反戰”題材的代表作。影片超越了普通影片的意義,而成為具有社會意義的事件。

而這個自幼酷愛繪畫,最初主要拍攝以未成年人為閱聽人面的兒童片和社會諷刺喜劇的41歲的男人,因為這部《緬甸的豎琴》找到了自己在影壇中的地位和電影風格。同年,他也拍出了第一次令自己感到滿意的作品《處刑的房間》。

當小說遇上市川昆,市川昆光影世界裡的人生物語

1958年他改編了三島由紀夫對美充滿了激越感情的小說《金閣寺》,改拍為《炎上》,上映後大獲好評。

1959年改編自大岡升平同名小說的反戰電影《野火》,由于成功展現了大岡升平的思想,使市川昆再度赢來一片喝彩聲,使他跻身到電影導演大師的行列。

而《野火》與一般的反戰電影不同,市川昆用黑色幽默來解構戰争中扭曲的人性,戰争之下,人性徹底淪喪。導演個人對于戰争的反思、人類弑殺本性的恐懼,一覽無遺。

這些來自1950年代日本文壇的翹楚,堅實地奠定了市川昆大師級的地位。

這時的市川昆,已不再是昔日那個兒童片導演市川。他的導演技法愈益娴熟。唯美的日本文學之美,濃郁的東方藝術之美,深深地浸潤到市川的作品細節中。也給觀衆呈現了一場場華麗哀愁的視覺盛宴,華麗到極緻就是無華。

而1965年做為一個特殊的分水嶺,當時市川昆和他多數同仁面對着相似的嚴峻局面:衰敗産業的滑坡,新興電視的沖擊。但是市川昆還在堅持拍片,1976年,他又憑借《犬神家族》迅速尋找回人氣号召,在緊張的電影畫面中,用幽默營造了一個讓人思索的世界。

當小說遇上市川昆,市川昆光影世界裡的人生物語

《日本精神》書中說:日本藝術的長處在于使人産生深刻印象的單純性。貫穿于日本藝術之中的是簡素精神,在那裡面有日本藝術的特色。

了解日本曆史和社會現實,了解文學、繪畫、戲劇等日本文化要素,明了那些創作日本電影人們以及看電影的人的心路曆程,才能了解日本電影。

日本文化的特色就是“簡素”,簡素精神就是崇尚思想内容的單純化表達,表達越單純,精神就越高揚。

市川昆的《古都》和《細雪》就是就是“簡素”極緻化的表現。

當小說遇上市川昆,市川昆光影世界裡的人生物語

1980年和1983年,他分别改拍了日本文豪川端康成的《古都》和谷崎潤一郎的《細雪》。唯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在他的光影世界裡,熠熠生輝。一個生動的日本,一個真實日本文化,展現在觀衆面前。

不管是低頭淺笑還是眼中淚光閃閃,看似柔弱卻有自己強大的核心和态度,在櫻花和和服的襯托下,更覺世事美好。其中,《古都》這是山口百惠告别影壇的最後一部電影,其意義特殊。

市川昆是畫家出生,造型和色彩無可挑剔。畫面的細膩唯美,人物的凄美溫婉,古典優雅集一身,這不僅僅是因為櫻花和和服。唯美化在他的代表作中走向極緻化。

當小說遇上市川昆,市川昆光影世界裡的人生物語

正如佐藤忠男說,市川昆是超一流的“演出家”:他并不專注于自身作者氣質的建構,而是着力于影像化文字原本的靈魂。本片雖然竭力淡化了谷崎文風中“形而下”的部分,但仍不失為一部視覺化谷崎美學的傑作。看了上萬部電影評論人的話,真的讓人醍醐灌頂。

日本最喜歡拍純愛物語和青春迷戀的導演岩井俊二在 2006年拍攝《市川昆物語》,讓市川昆以及那些離他最近的人,來講述市川昆的點點滴滴,來表達對一代電影大師的敬意。

岩井俊二聲稱《犬神家族》是“自己制作電影的教科書”,因能拍攝《市川昆物語》而驕傲,認為:“年齡的差距不是問題。我感到我終于遇到了這個世界上和我最為投機的人了。”由于深層次地接觸到市川導演的生活狀态,他獲得了更多的共鳴。

當小說遇上市川昆,市川昆光影世界裡的人生物語

市川昆與黑澤明、木下蕙介、小林正樹并稱“日本影壇四騎士”。但市川昆的國際聲譽遠不及黑澤明,但不可否認他的藝術成就,他那獨特的影像表現對後來的電影導演産生了極大的影響。

市川昆一生中最重要的伴侶及朋友和田夏十與乳腺癌鬥争了18年,還是在62歲時去世了,心痛遺憾難掩。一生喜歡煙酒的他,2008年2月13日,在東京一間醫院因肺炎病逝,享年92歲 。

一個将小說和電影完美結合的人,在自己的光影世界裡講述着人間悲喜。日本文豪三島由紀夫如此評價他:作為一個影迷,如果有人問我,“我看得最多的是誰的片子”,我會肯定的回答是:市川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