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四月中旬,正是鄉村蠶罷時節,農民紛紛将用了一季的蠶具搬到河埠頭洗涮,以便養夏蠶時再用,洗涮得最多的自然是蠶匾。這時,天氣已暖,河水清涼,男男女女站在水中,互相調笑潑水取樂,熱鬧非凡。這時也是捉鲦魚的最好時節,我十來歲時,每年都要用蠶匾捉一回鲦魚。
鲦魚是一種小型魚類,它數量多,繁殖快,分布也廣,生性活潑,到處遊竄覓食,春、夏間常活動在水面上,天氣冷時在深水中過冬。鲦魚喜歡群居,出現得最多的地方是淘米洗菜的河埠頭。
洗涮蠶具時,由于蠶匾上帶有蠶香,而且還有蠶沙、死蠶等,吸引了衆多鲦魚前來聚餐,每當一隻蠶匾放入水中,水面上便浮起一些蠶沙和死蠶,它們便一齊遊攏來,互相追逐着,争搶着,噼噼啪啪,亂成一片,全然不知下面還有一張蠶匾。
捉它們時,最好是兩個人,相對站着,兩雙手托着蠶匾,看到它們聚攏來,在數量最多、搶食得最歡時,輕輕地托起蠶匾,動作一定要輕,速度一定要慢,因為蠶匾編紮得很密,漏水很慢,倘若用力太迅猛,蠶匾一傾斜,鲦魚會一古腦地被傾倒出去。是以用蠶匾捉魚,兩人一定要注意配合,用力不可偏,要平穩。蠶匾都有一個邊沿,當四周的匾沿都隐隐露出水面的時候,鲦魚翻騰着雪白的身子,噼噼啪啪,亂竄一通,那情景很令人激動不已,雖然免不了要竄出幾條去,但大多數還是成了甕中之鼈。如果來得巧,一次可捉得十來條鲦魚。
鲦魚雖然個子小,芒剌多,但肉細味美,倘若數量較多,可煮,可燒,倘若數量不多,飯蒸架上蒸一下即可,隻要是現捉現殺的,無論紅燒、清蒸,味道同樣可口,這是以前我們鄉下蠶罷時節一道典型的具有農家風味的小菜。可是那時河裡魚很多,下河随便捉捉,大魚都可到手,對像鲦魚這樣的小魚根本看不上眼,是以一般是不吃鲦魚的。通常情況下,都丢給貓呀、鴨呀吃了。
來源:桐鄉新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