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當清明上河圖被截成表情包”成了熱門話題,網友發揮想象大顯神通,從這幅著名的北宋風俗畫中截取了許多有趣的場景,配上文字令人叫絕。感受一下:
表情包圖檔來自/@芋頭哇
宋朝确是一個令許多人心馳神往的朝代。在宋朝,你既可以在“瓦市勾欄中看戲聽曲”,也可以在“金明池畔填詞吟詩”,又或者在“州橋夜市煎茶鬥漿”……這個朝代,文人氣和煙火氣并重,繁華而開放,鮮活又生動。
舌尖上的宋朝
宋朝飲食之繁榮,光從《清明上河圖》裡就看得出,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一書中也有記錄:“處處擁門,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飲食。”如果要拍一部《舌尖上的宋朝》,那蘇東坡一定是主角之一,他愛吃,懂吃,會吃,一生寫了近五十首跟吃有關的詩,可謂是宋朝的“神級吃貨”代表。
文藝的人常常喜歡說:“人間有味是清歡。”蘇東坡這句詩聽起來很超凡脫俗,以至于很多喜歡引用這句話的人都自動忽略了這句前面的話。前面在說啥呢?說吃呀。“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是以,這個“清歡”是建立在“吃”的基礎上,不是純粹的形而上。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局部)
蘇東坡品出清歡至味,是他曠達的性格所緻。但對他來說,最喜歡吃的還是肉。有一次,他眼睛痛,大夫囑咐他不要吃肉了,他立刻深入角色演繹什麼叫“演員的誕生”:眼睛痛不能吃肉,可我的嘴巴又不痛,為何不讓我吃肉呢?不行!(“餘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脍。餘欲聽之,而口不可,曰: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可。”《子瞻患赤眼》)
更為著名的是他拼死吃河豚的故事。蘇東坡谪居常州時,有士大夫邀請他到家中品嘗河豚魚,想聽蘇東坡如何發表吃後感,卻隻見蘇轼埋頭大吃,完全不點贊,這家人正有些失望,忽然聽到蘇東坡大聲道:“也值得一死!”看,真正的吃貨才有這樣為了吃而“舍命”的拼搏精神!(高亮提醒:食用河豚必須處理得當!)
《榴枝黃鳥圖》(局部)
作為真正的吃貨,蘇東坡即使被貶,也樂呵呵走一路吃一路。
被貶黃州,他首先展示的就是吃貨本質:“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還創造性地把豬肉開發成一道美味,成為千古留名的“東坡肉”。
在惠州,他贊賞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惠州一絕》)
在海南,他熱愛生蚝,甚至寫信給兒子說:兒呀,爸爸發現了好吃的!你可不要告訴朝裡的士大夫們,萬一他們都來吃,就不好了。(“食蚝而美,贻書叔黨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謀南徙,以分此味。”《東坡海南食蚝》)
《離支伯趙圖》(局部)
吃對于他來說,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之一,據考證,蘇東坡一生寫了近五十首跟吃有關的詩。在這些或雄渾大氣或豪放曠達的詩中,明晃晃或“暗搓搓”露過臉的食物有:荔枝、龍眼、桃、梨、棗、蒲桃、石榴、黃柑、河豚、鲫魚、鲈魚、豬肉、羊蠍子、兔……
吃貨到了這境界,誰能不說一聲“絕了”呢!
作者/孫珺
文自/《廣州日報》 選文有删減
文人是宋朝最可愛的部分
宋朝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罕見的“重文輕武”的時代,也是文人輩出的“黃金時代”,蘇轼、歐陽修、王安石、辛棄疾、黃庭堅、李清照……就連宋朝的皇帝宋徽宗、宋高宗也都在藝術上有着極高的造詣。宋朝文人的可愛,除了文學和藝術上的成就,更重要的還在于,他們那份悠然風雅、至真至情。
我最喜歡的中國知識分子大概都在北宋。歐陽修、王安石這些人,都可以進退不失據,是因為他們有一種對人格的完美要求。他們做官不是為誰做的,是因為自己的理想,是以他們非常清楚做官與不做官之間的分寸。
夏圭《雪堂客話圖》(局部)
蘇東坡不會因為被下放了,就不做事了,他被貶到嶺南,覺得那裡的荔枝很好吃,就寫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告訴人家荔枝多好吃。這意味着他并非完全為了政治而活,他還有别的事情可以做。
我覺得這些是宋朝最可愛的部分。它不像唐朝,唐朝一切東西都要大,而宋朝可以小。他可以很愉快地去寫生命裡一個小小的事件、一點小小的經驗。雄壯是一種美,微小也是一種美,沒有人規定雄壯的美會影響微小的美。
宋徽宗趙佶《聽琴圖》(局部)
台北故宮收藏的《草蟲瓜實圖》上,畫了一個瓜,瓜上有一片葉子,葉子上有一隻非常小的蚱蜢,讓人感覺到小小昆蟲的生命也是一種美。宋代文人讓你看到了“小”;唐詩裡“小”的東西不多,一看都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你看到“長河落日圓”,就不一定看得到昆蟲了。
我為什麼喜歡北宋的知識分子?因為我覺得北宋的知識分子最像人。這個說法有點奇怪,知識分子當然都是人,但在曆史上,知識分子很難做自己,反而一直在文化裡被扭曲,尤其是在政權當中,被扭曲以後會回不來。可是宋朝的知識分子可以回來做自己,而這種自我的釋放使得宋朝在文化的創造上産生了一種“平淡天真”,就是不要做作,也不要刻意,率性為之。
《草蟲瓜實圖》
你如果去台北故宮看到《寒食帖》,會發現宋朝人寫字絕對不像唐朝人那樣規規矩矩地寫楷書,他可以随意,寫錯字就點一點,再改一改就好了。沒有人規定偉大的書法裡不能有錯字,錯了為什麼一定要再寫一次呢?生命裡面的錯誤讓别人看到會那麼難堪嗎?這個字錯了,就把它圈掉,旁邊再補上一個字,這些在書法中都出現了。蘇東坡、黃庭堅的書法裡都有塗改的痕迹,書法的美學是以從一個官方的很正式的規格轉變為性情的流露。
也就是說,所謂的藝術,是可以看到人的真性情,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去掩蓋它。
作者/蔣勳
文自/《蔣勳說宋詞》中信出版社 選文有删減
宋朝最大的魅力
有人追慕大漢風骨,有人向往大唐氣象,有人欣賞魏晉的隐者氣質,有人對春秋戰國的百家争鳴充滿好感……但若問及:如果可以選擇,你最想回到中國古代哪個朝代生活?宋朝絕對是一個高頻的答案。它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在千年後仍遙遙地召喚着我們?
對過慣了現代生活的人來說,回到宋代應該會嗅到一絲熟悉的氣息。那裡有琳琅滿目的美食,有從不宵禁的城市,有層出不窮的娛樂,有友善快捷的各式服務,有豐富精緻的物質文化和藝術追求……也許細節上會有所不同,但無疑宋朝百姓的生活狀态,最接近現代人的感覺。
是以一直有人在說,宋代是一個非常具有現代氣質的時代,這種現代氣質不是指政治結構或科學技術,而是指“活着”這件事的品質。
馬遠《寒江獨釣圖》(局部)
為什麼活着?怎麼活得更好?
這兩個問題貫穿了人類文明的整個發展時期。吳鈎在《生活在宋朝》一書裡說:“什麼叫‘文明成就’?我覺得‘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别遼闊,不是沙場殺敵如麻,不是耀兵異域揚我國威,不是萬邦來朝。我心目中的‘文明成就’,是指政治開明一些;社會寬松一些;經濟繁榮一些;生活富庶一些。”
我很喜歡這段話,它恰到好處地诠釋出了宋代有别于其他朝代的魅力所在。
作者/馬伯庸
文自/《生活在宋朝》序言 長江文藝出版社
選文有删減
文/央視新聞整編
如果可以選擇,
你最想去中國古代哪個朝代生活?
宋朝會是你的首選嗎?
點選【寫留言】分享你的答案
監制丨王興棟 主編丨王若璐
編輯丨楊瑜婷 校對丨高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