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系統是資料組織方式,定義資料在磁盤上的儲存、讀取和更新方法。不同的檔案系統可以根據儲存設備的不同進行優化,提高效率。
Arch Linux支援許多檔案系統類型,我們可以為每個磁盤分區設定不同的檔案系統。每種檔案系統有自己的優缺點和獨有特性。以下内容是關于Arch Linux支援的檔案系統類型的概述,左側的連結位址指向Wikipedia以提供更豐富的資訊
ext4:Fourth Extended Filesystem。一種新的檔案系統,向前相容 ext2 和 ext3 ,最大支援 1EB (1,048,576 TB) 分區,支援單個 16TB 的檔案。子目錄最大個數支援 64,000, ext3 隻支援 32,000。支援線上碎片處理
hfs:Hierarchical File System 是蘋果公司開發的專有檔案系統,在 Mac OS 系統中使用
ntfs:Windows使用的檔案系統。 NTFS 相比 FAT 和 HPFS(High Performance File System)在技術作了若幹改進,例如,支援中繼資料,并且使用了進階資料結構,以便于改善性能、可靠性和磁盤空間使用率,并提供了若幹附加擴充功能,如通路控制清單和檔案系統日志
xfs:由 Silicon Graphics 開發的曆史悠久的日志檔案系統,最初是為 IRIX 作業系統開發,後來移植到 GNU/Linux。在處理大檔案的時候能夠提供高吞吐能力,格式化和挂載都非常快。對比測試顯示 XFS 在處理數量較多的小檔案時比較慢。 XFS 非常穩定,支援線上碎片整理。
等等
tmpfs is a temporary filesystem that resides in memory and/or swap partition(s). Mounting directories as tmpfs can be an effective way of speeding up accesses to their files, or to ensure that their contents are automatically cleared upon reboot.
devtmpfs 的功用是在 Linux 核心 啟動早期建立一個初步的 /dev,令一般啟動程式不用等待 udev,縮短 GNU/Linux 的開機時間

cat /etc/fstab
#
# /etc/fstab
# Created by anaconda on Sat Jul 30 10:41:12 2016
# Accessible filesystems, by reference, are maintained under '/dev/disk'
# See man pages fstab(5), findfs(8), mount(8) and/or blkid(8) for more info
UUID=81e7edf2-5fed-4fec-b895-65eba01088e4 / xfs defaults 0 0
UUID=c88184e1-1d90-40f5-8560-cee949266b99 /boot xfs defaults 0 0
以上除了 ext2 和 FAT16/32(即VFAT)以外的檔案系統都支援檔案系統日志。檔案系統日志通過在資料實際變更前寫入日志記錄變更來提供故障恢複能力。當出現系統崩潰或掉電故障的時候,這些檔案系統能夠更快的恢複到可用狀态,并且在恢複過程中更不容易出現錯誤。檔案系統日志将會占用檔案系統中的一部分空間。
并非所有的檔案系統日志技術都相同。ext3 和 ext4 提供 data-mode journaling,同時記錄資料本身和中繼資料。由于對性能影響很大,這個功能預設是禁用的。其它檔案系統僅提供記錄中繼資料日志的ordered-mode journaling。盡管都能在系統崩潰後将系統傳回正常狀态,data-mode journaling 提供了最大程度的資料安全防護,但性能有所降低,因為資料會被寫兩次(第一次到日志,第二次到磁盤)。可以根據資料的重要性選擇檔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