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後,第一感受,李誕果然是一個廣告出身的人,在很多的用詞上還是很習慣性的用上很多4A廣告人的詞彙,比如insight、pitch等。
李誕、王建國以及很多脫口秀從業者,起初都是因為興趣愛好、天賦等誤打誤撞的進入這行業,在短時間内賺到錢後不免會思考這個東西的長期發展,是否能一直帶來可觀的收益等産生更多的探索與徘徊。
這個行業的人,很多時候是掙紮的,比如:導演編劇們的「加班」,「沒有生活」,「我們不懂喜劇/脫口秀」。這大概是很多創作的人在完成一件事前必經的磨難,「像死了一回」或者是「脫了一層皮」一樣的痛苦。這個過程大概就是「成長」或者「肌肉的形成」。
這本書大概是李誕一氣呵成、也非常口語化撰寫出來的書,看的過程非常快,也看到從業人員對工作、藝術的一種堅持吧。印象比較深刻的關鍵詞是:
「專業」,這大概是每個行業的人都必備的,而脫口秀無不例外,這是你在這個行業中的一個門檻。「專業」在書中出現多次,拒絕諧音梗、網絡用語、抄襲,讓我更加看好這個行業。作為行業的引領者,他們對内容創作有自己的标準和堅持。
「逐字稿」,讓你的語言更有邏輯、不存在廢話語錄,台下的預演。就好比參加大型提案的現場前,團隊的人會進行rehearsal,在rehearsal之後現場會有更senior的人提出一些回報修改意見:比如是轉場的詞彙如何更吸引在場的人,或者怎麼描述更有畫面感、有故事、有邏輯。
總體而言,這是一本能快速讀完的書籍,能讓你看到目前脫口秀行業中的一些工作模式、遇到的問題,也是從事于内容、創意、藝術、廣告的人可以看的書,因為底層邏輯是互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