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作者:航空知識

1912年6月7日,美國航空試驗站站長查理斯·德·錢德勒上尉(Charles deForest Chandler )劉易斯輕機槍搬上一架萊特B型推進式飛機,把槍身固定在一根橫杆上。

飛機以80km/h的速度飛躍預定目标,幾輪5發點射後,目标靶标逐一被擊中。這此試驗翻開了空戰模式的新篇章,要知道在此之前的1911年墨西哥内戰中,雙方飛行員還都是依靠随身攜帶的自衛武器互相進行射擊,錢德勒上尉是以成為了将自動武器搬上航空器的第一人。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劉易斯機槍在20年代出口中國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飛機以80km/h的速度飛躍預定目标,幾輪5發點射後,目标靶标逐一被擊中 來源:Osprey Publishing

再經過一戰的洗禮後,航空工業也經曆了日新月著的發展,英國的超級馬林S.6B競賽機多次取得了空中競速比賽冠軍,基于它的雛形,也成就了後期大名鼎鼎的“噴火”戰鬥機,為後期先進戰鬥機積累了設計經驗。航空工業經曆跨越式發展浪潮後,都使得各國開始重視起來空軍力量的發展。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武器實驗人員自然也對機載武器的口徑動了心思,适配上了威力更大,一發入魂的中大口徑火炮。告别了一戰中所使用的李維斯機槍和MG15等輕型武器所面臨的效率低,火力不足等問題。

接下來要提及的幾款“大殺器” 诠釋了當時口徑無上限的機載武器設計理念。

早在在第二次布爾戰争期間,英國的維克斯公司就獲得了37毫米口徑諾典飛爾德-馬克沁炮。他們在這種武器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生産了QF1磅炮,因其發射時會發出“砰砰”的聲音,QF1磅炮得到了“砰砰炮”(Poom,Poom Gun)的外号。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飓風”戰鬥機裝配1台勞斯萊斯灰背隼XX型液冷V-12發動機,功率1185馬力

1941年,英國皇家空軍發現使用飓風戰機用來和BF109狗鬥已經顯得略微招架不住。但這并不能阻止維克斯機炮給予了飓風戰機在北非戰場上的第二春。裝配了兩具40mm機炮的飓風 IID型翺翔在了蒙哥馬利和隆美爾的頭頂。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不列颠空戰中,皇家空軍的最大的功臣

單單1942年,超過140輛軸心國裝甲車輛被裝配"維克斯”機炮的飓風IID摧毀,成為了衆多軸心國裝甲兵心中的噩夢。鑒于其出色的反坦克能力,幾發穿甲彈便能擊穿德軍坦克薄弱的炮塔頂部,是以身在北非的盟軍戲稱它為 “開罐器”(Can Opener)。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飓風”戰鬥機采用了應力蒙皮結構的機翼,面對地面火力時比“噴火”戰機存活率更高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1943年,為了抗擊日益猖狂的德軍U型潛艇,一種裝載着源于海軍57毫米QF6磅炮的蚊式戰鬥機誕生了。這款威力巨大的火炮在陸軍有着反坦克用途,在海軍則成為了反艦武器。巨型炮彈威力足以從1500多碼的距離穿透船體,在水線以下兩英尺處穿透船身。U型潛艇隻要一浮出水面便會成為這些“大殺器”獵物。飛行員們稱抗大炮的“蚊式”戰機為"舌蠅" (Tsetse—導緻“昏睡病”的一種非洲吸血昆蟲)。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美國在二戰期間也購買了QF 6磅反坦克炮的生産權,命名為57mm M1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QF 6磅炮是二戰英軍最常使用的反坦克炮。QF代表 “Quick Firing” 速射炮。

後來,德國空軍(Luftwaffe)在Ju.88的基礎上改造出了衆多變種, 也裝備了與HS-129相同的BordKanone BK 75炮(德語BordKanone:機載炮),其P-5試驗型竟然在一個吊艙配備了安裝88毫米的反坦克炮 ,與虎式坦克相同口徑武器讓人感到不寒而栗。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圖:裝載88mm炮的Ju.88P5 源:WikiCommons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珍珠港被偷襲之後,美軍陸軍航空兵上校詹姆斯·杜立特率領16架B-25 中程轟炸機,抱着必死的決心轟炸了東京等工業重地,沉重打擊日本法西斯的氣焰。某種程度上講, B-25 “米切爾” 轟炸機燃起了美國人的愛國情懷。可後期美軍發現,B-25在水準轟炸對付日本海上力量時,遠不如以SBD “無畏式”為代表的俯沖轟炸機效果好。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為了解決俯沖中的振動,“無畏式”的俯沖減速闆上又增加了許多圓孔。 圖:Mark Carlisle

思前想後,美國人決定制造一種基于B-25 轟炸機且武裝到牙齒的空中炮艇,抛去轟炸機身份的B-25使用M4謝爾曼主炮做為B-機載反坦克炮,G、H 型号 “米歇爾” 除了攜帶全套面向前的.30 和 0.50 口徑輕重機槍外,B-25 G/H 轟炸機還攜帶了單發75毫米的M1型76mm L/52加農炮,位于機首的火炮需要在每一次射擊前手工裝載(由導航員負責)。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在B-25 G/H上,導航員搖身一變成為裝填手

雖然B-25G 最初打算用于對付水面艦艇,但後期也證明了此類改裝也許不是最明智的選擇。撕裂耳膜般的炮聲,發射後機艙内的火炮廢氣黑煙,讓機組成員苦不堪言。在戰争結束前,共有463架B-25G/H制造出廠,雖然此改造型有着種種不足,但其強大的對地/艦火力也讓其成為了盟軍在二戰期間名副其實的“空中炮艇”。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4聯裝的.30機槍下隐藏着一門M1型76mm L/52火炮 來源:WikiCommons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B-25 G/H 透視圖

HS-129攻擊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亨舍爾公司研制的一種活塞螺旋槳單座對地攻擊機, 雖然捉急的氣動布局讓HS-129顯得遲緩笨重。但是配備了75毫米反坦克炮的HS-129b3也可以輕松地完成反坦克任務。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飛行中的亨克爾 HS-129b3 源:WikiCommons

不像盟軍B-25G/H需要人工裝填供彈,HS-129的主炮是一種半自動武器。基于韋爾馬赫特的Pak 40反坦克炮,由旋轉的12發彈夾進行供應。每次射擊後,廢彈殼立即從下吊槍艙中掉落。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圖:德國陸軍的PAK 40 75mm 反坦克炮 源:WikiCommons

為了安裝75mm火炮到Hs129B-2上,火炮Pak 40L進行了部分修改。最顯著的特征便是安裝了一個更大的炮口制退器以減小後座力,同時原先機械控制裝填系統也改為電氣動控制。修改後的火炮被重新命名為BK7.5,射速40發/分,火炮初速達到932.7m/s,在1000m距離上以90°命中可擊穿130mm厚的裝甲,其圓鼓型彈倉内備彈12發,每發炮彈重11.8kg。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飛行員可抛掉機腹下的炮艙進行迫降。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巨大的75mm 反坦克炮迫使飛機每次隻能攜帶12發炮彈

雖然在二戰後期部署數量有限,但裝配75mm反坦克炮的HS-129可以輕松摧毀戰場上的任何坦克。魯道夫-海因茨·魯弗是德國空軍的一名HS-129王牌飛行員,有着80輛蘇聯坦克的擊殺記錄。

随着對地攻擊武器的發展,昔日的大口徑機載火炮已經被衆多精準制導對地飛彈所取代,我們也許隻有在近年完成更新的AC-130J上找到昔日”空中炮艇“的風采。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圖:AC-130J “幽靈騎士”空中炮艇 源:USAF

會飛的坦克到底有多硬核?

圖:AC-130裝配的105mm火炮 源:USAF

引用:

Guns in the sky— Military History Now

《二戰空中坦克殺手——HS129攻擊機》— 空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