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流金歲月》漸近尾聲,藝綻君最舍不得的竟然是南孫奶奶。
這位重男輕女、思想老舊的奶奶,是“公主病”重度患者,矯情起來讓人恨得牙癢癢。

可看着她随着家庭重大變故開始改變自己,有時如小孩子般撒起嬌來,又或者因為害怕離别抹起了眼淚,藝綻君的心就柔軟了起來,整部劇最大的淚點也都貢獻給了南孫奶奶。
在最近播出的劇集中,南孫奶奶與南孫媽媽機場告别的戲直戳人心。
蔣爸爸自殺後,南孫媽媽在小姨的鼓勵下遠赴意大利,并找到了新的歸宿。南孫媽媽回上海探望女兒,南孫并沒有将媽媽回來的消息告訴奶奶。
聰明的奶奶在和朱鎖鎖的聊天中察覺到了。她心底終是将兒媳當作自己的家人,還是想再見她一面,哭着求鎖鎖幫忙。
“我知道,南孫肯定不會答應。”老人這一滴眼淚,滴在了藝綻君的心坎兒上。
這個精緻了一輩子的老奶奶,老年喪子,房子變賣,兒媳改嫁,自己甚至差點被送去養老院。即使心裡怕得要死,也要保持優雅,這是一貫講究的南孫奶奶刻在骨子裡的體面。
去機場當天,她穿上了旗袍,圍上白色披肩,脊背挺得筆直——
“我沒有要留你的意思,你不要為了躲着我,跑那麼遠。我不會拉着你來照顧我的,你已經把孫女留給我了,就夠了。”
當南孫與媽媽擁抱告别,南孫奶奶在孫女後面微微低頭,最終也沒有與兒媳擁抱,藝綻君又一次被南孫奶奶催淚了。
也許,追求自我、保持獨立是一種相對科學、進步的價值觀。如董教授與南孫所說,自己就可以接受去養老院。可南孫奶奶的家庭觀,對親情的重視和對親人的依賴,是會讓人動容的,因為這種情愫存在于很多中國家庭裡,年輕人應該給予更多的了解。
不得不說,飾演蔣南孫奶奶的吳彥姝老師,為這部劇增色不少。有她出場的為數不多的戲份,奉獻了教科書般的高光演技。
聽聞有人自殺,奶奶立刻意識到是自己的兒子,撕心裂肺的痛苦讓人心疼——
一家人商量要将她送去養老院,小傲嬌盡顯。從有些慌張到收起慌亂重拾優雅,到拒絕了兒媳幫她擰瓶蓋的舉動,儀态肢體語言和表情連貫又有層次感,講究了半輩子,就算驚慌失措也要維持體面尊嚴。
等到南孫主動提出照顧奶奶的時候,她眉宇間的激動流露出來,下巴微顫,手指也抖動了一下,但又因為要保持公主的優雅略顯克制。
她自知過去對南孫不好,現在孫女樂意照顧自己,既心中有愧,又感動不已,同時也有被從恐懼中解救出來的脆弱感,以至于低下頭想要把手上的镯子拿下來給孫女。
而當她和謝宏祖等孫子輩兒年輕人相處在一起時,又無不彰顯着孩童般的可愛、少女的嬌羞、老人的睿智和慈祥......
每一種小情緒都诠釋得淋漓盡緻,一個本該被diss的角色,卻總能讓人心生憐愛。
看年輕人談戀愛,标準的吃瓜群衆坐姿
尤其是破産後的奶奶,她的臉龐一出現在熒屏上,就有了家的溫馨。
與謝宏祖徐州阿婆一起玩兒遊戲
學習做曲奇
澆花
和南孫一起參加朱鎖鎖的婚禮
以至于藝綻君都忘記了,她曾經是那麼“作妖”。奶奶畢竟出生優渥,是富貴名媛,那些看起來做作的事情都是她一直以來的習慣。即使家道中落,蝴蝶酥也必須是國際飯店的,缺口的碗是萬萬不能使用的,做八寶飯的原材料也要到指定的市場去買......
奶奶過生日那天點了十六道菜,那時候蔣家已經瀕臨破産。她其實心中清楚,兒子一而再再而三向自己借錢恐怕是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了,但骨子裡那份傲氣告訴她,即便再窮,生日也不能寒酸。她想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團圓下,熱鬧下,給這個家鼓舞士氣,也許這種日子以後不會再有了。不管什麼情況,尊嚴不能丢,氣勢不能輸,這是奶奶執著的原因,也是她不會改變的處事方式。
戲裡是大家閨秀,戲外也是名副其實的公主。
扮演蔣奶奶的吳彥姝老師是國家一級演員,雖然今年她已經82歲了,但台詞和肢體語言的呈現依然非常到位,同時聲線也特别好聽。她身闆子挺直、動作輕緩、說話溫柔,戲裡戲外盡顯優雅。
1938年出生的吳彥姝,是那個年代裡較為少見的獨生女。爸爸曾在日本早稻田學國際金融,回國後在中山大學當了教授,最後又去了山西醫學院工作。媽媽也是高知分子,是民國時期的大學生,主修中國文學同時兼修家政。所謂的家政專業就是教一個女人該如何做一名有修養有氣質的太太,從内而外進行學習與培養。在那個年代,做一位合格的太太,幾乎是女人的職責。
在這種家庭環境的熏陶下,吳彥姝從小就學會了各種禮儀,而且無憂無慮,可以全憑興趣做自己喜歡的事。
小時候她常常在爸爸的帶領下看話劇,後來碰到山西話劇團招生廣告,就踏上了表演之路,且一直演到了65歲退休,退休以後才開始涉獵影視劇。在她飾演的角色中,較為出名的有《相愛相親》中為愛堅守一輩子的“鄉下外婆”,《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中的華裔老人,以及《搬遷》中的馬家老太太。在《動物世界》、《你好,之華》等影片中,也能看見奶奶優雅的身影。
憑借多年的舞台表演經驗,吳彥姝不僅多次入圍金馬獎和金像獎的提名,還憑借電影《搬遷》獲得了第31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
小時候被爸爸媽媽寵着,婚後被丈夫寵着,老了之後被女兒寵着,熱愛生活也不老态的吳彥姝,被張艾嘉誇贊有着“宛如少女般的純真”。
戲外的她愛玩娃娃,常常帶着一個名叫“小開心”的布偶娃娃,到餐廳吃飯,甚至帶上飛機去台灣。她自視兒童節為自己的節日,還專門發微網誌慶祝。
她常常忘了自己的年紀,幾乎不過生日。有時候看到報道裡寫自己已經80多歲了,她驚訝,80多歲了嗎?
“我說才79好不好!”她較真。
她也把這種少女心诠釋在戲裡。《北京遇上西雅圖2》裡,她演的奶奶與秦沛演的爺爺要在教堂裡補辦婚禮。在秦沛說,都八十好幾了還搞什麼婚禮時,吳彥姝望向老伴兒的眼神水靈靈地透着期待,這宛如初戀般純潔美好的眼神,帶着一點天真和執着,從一位八十歲的演員眼中表現出來,成了整部電影最讓人動容的一幕。
《北京遇上西雅圖2》
吳彥姝說:“當演員進入到一個角色之後,你才能自然流露出這些東西。” 她熱愛演戲,并願意讓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中,是以她的戲代入感很強。
在電影《相愛相親》中,影片結尾時吳彥姝飾演的外婆收到了一張PS合成照片,是自己與丈夫的合照。當她正要看清丈夫的長相時,他的臉被雨水滴濕了。她趕忙擦拭,照片劃破了一道,再一擦,丈夫的臉完全擦沒了。
張艾嘉原本打算讓吳彥姝在戲裡笑一笑,釋懷了。但是拍攝那天,被大雨淋了一身的吳彥姝用手指擦了照片之後,卻止不住地哭,眼淚嘩啦啦地湧了出來。當時現場的從業人員都紅了眼,忍不住背過身去。從此留下了電影《相親相愛》最感人的一幕。
每次吳彥姝提到這一場戲,淚水總是在眼裡打轉。她說拍這場戲時,自己就像是一個孩子,丢失了自己最心愛的玩具。
演了一輩子的戲,吳彥姝至今還有個習慣,每次在機場、在火車站等待時,她都會去觀察周圍人的動作表現,年輕人怎麼樣的,老人又是怎麼樣的。她留心觀察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演員是要有生活的,皺紋是生活的一部分,歲月組成了我人生的故事。”
吳彥姝老師《嘉人》拍攝花絮,太優雅啦~
“很多導演找我拍戲,就是因為我臉上的皺紋。”在接受嘉人采訪時,吳彥姝老師受寵若驚地談到,“我也不知道我優雅,是别人覺得我優雅,其實我也是做好我自己。”
END
你被南孫奶奶圈粉了嗎?
(原标題:南孫奶奶太圈粉,82歲吳彥姝戲裡戲外盡顯女性優雅)
來源:藝綻
作者、編輯:關一文
監制:周南焱
流程編輯:T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