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個瞬間讀懂黃舒駿

作者:北京日報客戶

“我不知道我的下半場會是什麼,它也有可能跟我上半場的開頭一樣,從一個年少無界的時期開啟。事實上,沒有一個時間點可以讓我們預知未來。”

——黃舒駿

三個瞬間讀懂黃舒駿

瞬間一 兩張專輯,确定自己是音樂人

提起黃舒駿,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以評委身份出現在各檔真人秀節目中的他。他獨具慧眼的鑒賞能力,以及犀利不失儒雅的評判風格,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實際上,黃舒駿更早為人所知是因為音樂。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堪稱台灣音樂的領軍人物之一。

1988年,還在念大學的黃舒駿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唱片公司的邀約,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個人專輯《馬不停蹄的憂傷》。

當中收錄的10首歌詞,全由黃舒駿自己一人填詞作曲,甚至唱片封面的文案也是自己寫。

三個瞬間讀懂黃舒駿

而第一張專輯的銷售,就與譚詠麟、張雨生等著名歌手齊名。順勢發行的第二張專輯,也賣出了200000 卷的佳績。

黃舒駿的音樂在當時形成的市場轟動,令許多樂評人振奮,有人說,如果單論歌詞的深意和曲風的寬廣,那個年代台灣音樂人唯一能和黃舒駿比較的,就是羅大佑。

一個在讀專業是“大氣科學系”的理科生,憑借對音樂的熱忱與天賦,意外地收獲了這些成就。當興趣成為一個人身上的閃光點時,這無疑是一種幸福。

“兩張專輯,确定了我可以在這個行業裡呆下來,原來我是音樂人。”

瞬間二 29歲,出任EMI唱片首位華人音樂總監

曾經一度,台灣的唱片行業風起雲湧,全球知名的唱片公司都到台灣設立公司。29歲那年,黃舒駿創下了一項幾乎不可能被打破的記錄,他成為了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之一——EMI的首位華人音樂總監。

三個瞬間讀懂黃舒駿

從才華橫溢的創作人,到音樂總監,黃舒駿從台前走向幕後。在為張國榮、王菲、張惠妹、那英、周慧敏、陳慧琳、黎明、Beyond、辛曉琪等多位藝人創作并制作專輯後,他被業内稱為金牌制作人。

而後網絡時代的到來,不可避免的令唱片銷售遭遇不景氣。黃舒駿不得不思考如何走出窘境。他開始研究并試着創新,他開始接觸音樂之外的事物,在很多年前,他就已經把Live表演餐廳跟網絡直播攝影棚結合在一起,并獲得成功。

随後,他又把網絡公司賣掉,創辦了一家專門整合行銷與内容的制作公司。這些年,其實黃舒駿一直在嘗試“跨界”,他不僅僅是一名音樂人。

瞬間三 步履不停,找尋人生新出口

在經營公司的同時,黃舒駿其實還在攻讀EMBA 的課程,期間又應邀擔任了一檔真人秀的評委。節目中,他儒雅趣緻的點評,無不散發着獨有的人格魅力,令人折服,粉絲甚至稱他為中國版的“Simon”。

黃舒駿形容自己當評委時的感受,就像從前在錄音室裡幫藝人做唱片一樣。他就像在Control room,選手就像在studio。這個過程,周而複始。

“我知道,當我在做一件不是自己時時刻刻都這麼真心和熱忱的事情,我要找到人生新的出口。”

三個瞬間讀懂黃舒駿

什麼是新的出口?

在一次與友人的交談中,黃舒駿找到了那個出口。

他們把各種專業、興趣愛好、學習技能進行整合,創辦了一個知識分享的直播互動平台。于是他又多了一重身份,在去年他成為了一家真人互動線上教育集團的副總裁兼平台長。

黃舒駿用身體力行讓世人看到,很多事情并不是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在束縛着你,而是你是否願意帶着真心和熱忱,去探索未知的路。

今年,黃舒駿又創立了高第資本, 将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影音媒體、消費更新三大創投領域,更重要的是,他還以導師的身份加盟了深圳衛視雅堂小超《合夥中國人》第二季。

三個瞬間讀懂黃舒駿

在釋出會上,黃舒駿表示:“創業和創作有異曲同工的地方。創作隻需要說服自己,創業卻需要說服全世界。”

黃舒駿的上半場,從熱愛音樂的理科生開始,做過歌手,出過唱片。成為金牌制作人,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下半場的故事,還在繼續。

就如黃舒駿所言,沒有一個時間點可以讓我們預知未來。

但我卻深信,隻要一直在路上,就能收獲不平凡的感動,共勉。

誠邀您關注5月25日起每周四晚21:20播出的,深圳衛視雅堂小超《合夥中國人》第二季,更理性的投資,更人性的關懷、更娛樂的看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