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八路軍主力旅長,為何陳赓是大将?王宏坤是上将

作者:東又樓公記
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八路軍主力旅長,為何陳赓是大将?王宏坤是上将

撰文 | 夏西

1937年8月,紅四方面軍中沒有參加西征的紅4軍和紅31軍,以及西北紅軍的一部分部隊統一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劉伯承任師長,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任副師長,張浩任政訓處主任。

八路軍129師下轄兩個主力旅,由紅4軍改編的385旅,王宏坤任旅長;由紅31軍改編的386旅,陳赓任旅長。

18年後的1955年,陳赓被授予了大将軍銜;而王宏坤卻隻被授予了上将軍銜,這在八路軍的幾個主力旅中并不高。

然而,如果從陳赓和王宏坤兩位将軍在紅軍時期、抗戰時期和解放建國時期的綜合分析來看,他們的軍銜評定卻顯得非常恰當。

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八路軍主力旅長,為何陳赓是大将?王宏坤是上将

王宏坤是湖北麻城人,1909年出生,也是王樹聲大将的堂弟。自幼讀不起書,隻好給地主豪紳們放牛打雜,吃盡了苦頭,嘗盡了辛酸。

1927年11月,年僅18歲的王宏坤在表哥徐其虛和堂兄王樹聲的帶領下,參加了轟動全國的黃麻起義,做了一名農民義勇軍隊員。起義失敗後,轉移去了漢口避險。

1928年7月,紅11軍成立。王宏坤得到了消息,于次年大年初五找到紅軍,參加了部隊,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1930年春,紅11軍奉命改編為紅1軍,許繼慎任軍長,徐向前任副軍長。王宏坤任第1師第1團排長,又擔任1連連長。

一年後,紅1軍統一整編為紅4軍,王宏坤任第10師28團1營副營長,不久升任為30團團長。

1932年春,王宏坤擔任紅4軍主力第10師師長。同年10月10日,張國焘在黃安縣黃柴畈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做出了紅四方面軍放棄鄂豫皖蘇區、取消各軍番号、西進川陝的決定。王宏坤随即率領紅10師進軍四川一帶。

第二年7月,紅四方面軍擊敗了川軍的三路圍攻,實力大增,紅軍擴編擴員勢在必行。紅10師再次擴編為紅4軍,王宏坤任軍長,周純全任政治委員。不久,王宏坤又改任紅四方面軍副參謀長。

紅四方面軍北上後,在到達陝北與中央紅軍會師前,王宏坤又重新擔任了紅4軍軍長,随後又改任政治委員,再一次成為了紅軍部隊軍一級指揮員。

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八路軍主力旅長,為何陳赓是大将?王宏坤是上将

陳赓是湖南湘鄉人,生于1903年,剛好比王宏坤大了6歲。從小家境優越,祖父還是清代湘軍名将。他的一生,特别是他的前半生,簡直是充滿了傳奇。

陳赓早年投筆從戎,曾加入了湘軍魯滌平的第6團,卻又于1922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随後又進入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學習。

1924年,黃埔軍校在廣州成立。陳赓又考入了第一期,被人稱為“黃埔三傑”之一。他既做過孫中山的侍衛,又當過蔣介石的參謀,甚至在東征中還救了蔣介石的性命。

1926年7月,陳赓奉中共中央訓示,前往蘇聯學習。回國後,出任北伐軍第2方面軍特務營營長。

1927年8月,陳赓參加了周恩來上司的南昌起義。于撤退途中在會昌戰鬥中受了重傷,被秘密送往上海治療。傷愈後留在了上海,在周恩來的上司下負責中共中央特科工作。

1931年10月,陳赓受中央指派,前往鄂豫皖蘇區,擔任紅4軍第13師38團團長。同年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在黃安縣七裡坪正式成立,原紅4軍第12師改編為紅73師,劃歸紅25軍建制;原紅4軍第13師改編為紅12師,陳赓任師長。

1932年9月,陳赓因功升任紅四方面軍參謀長,在新集扶山寨戰鬥中再次身受重傷,前往上海接受治療。傷愈後,又被派往中央蘇區工作。

1934年10月,陳赓擔任中央紅軍幹部團團長,跟随中央紅軍開始長征,負責保衛中央機關的安全。

長征勝利結束後,陳赓任紅13團團長,不久又升任紅1師師長。

在紅軍長征結束時,王宏坤已是紅4軍軍長、政治委員;而陳赓隻是紅1師師長,很明顯是低了一級。其主要原因應該是陳赓經常調換崗位,不然,情況可能會完全不同。

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八路軍主力旅長,為何陳赓是大将?王宏坤是上将

1937年7月,全國抗戰全面爆發。此時,陳赓和王宏坤又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這兩位同樣出身于紅四方面軍的戰友,同時出任了八路軍129師兩個主力旅的旅長。

然而,在抗日戰場上,王宏坤的表現并不出色。自1937年9月,385旅揮師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戰場以來,其麾下的769團直接劃歸129師師部指揮,在副師長徐向前的上司下,還取得了響堂鋪伏擊戰的勝利。

第二年6月,385旅769團和129師獨立團重新組建了新的385旅,陳錫聯任旅長,謝富治任政治委員,王宏坤則回到了延安學習。

12月,王宏坤被調往冀南軍區,出任副司令員。而129師的原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窮則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自此以後,在整個抗戰時期,王宏坤再也沒有能夠獨當一面。

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八路軍主力旅長,為何陳赓是大将?王宏坤是上将

而陳赓卻在抗戰期間大放異彩。一直到1942年5月,他都擔任(或兼任)386旅旅長,帶領部隊先後取得了長生口、七亘村、黃崖底、響堂鋪、神頭嶺等戰鬥的勝利,使386旅也成了日軍最難打、最頭疼的一支八路軍部隊。

其實,在整個抗戰期間,陳赓率領的386旅雖然在名義上屬于129師管轄,但實際上它卻是作為一支獨立作戰的部隊直接受中央軍委指揮,是中央軍委的直屬部隊。這也給陳赓的軍事才能和指揮才能,賦予了更大的發揮和發展空間。

在抗日戰争勝利時,陳赓已是晉冀魯豫軍區太嶽縱隊司令員。1945年10月,太嶽縱隊整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陳赓任司令員。

此時,王宏坤是晉冀魯豫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在邯鄲戰役勝利後,他又奉命組建了晉冀魯豫軍區第6縱隊,兼任司令員。是以,在職務上,王宏坤還是比陳赓略勝一籌;而在戰功上,陳赓卻以其輝煌的戰績,在抗日戰場上令人矚目。

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八路軍主力旅長,為何陳赓是大将?王宏坤是上将

1946年6月,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援下,國民黨蔣介石公開撕毀了停戰協定,悍然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解放區軍民開始了偉大的人民解放戰争。

這時候,陳赓和王宏坤兩人的命運也開始發生着根本性的變化,兩人的差距也在逐漸增大。

1947年6月,在劉伯承和鄧小平的指揮下,王宏坤率領部隊強渡黃河,千裡挺進大别山,重返鄂豫皖蘇區。

9月,王宏坤奉命組建了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0縱隊,任司令員,同時又兼任桐柏軍區司令員,指揮部隊參加了臨平、平漢、白晉和鄧縣戰役,極大程度上配合了劉鄧大軍在大别山區的反“圍攻”戰鬥。

1948年秋,劉鄧大軍主力開赴了淮海戰場,王宏坤則跟随堂兄王樹聲留守中原,以鞏固後方,來策應淮海大決戰。後來,又擔任了湖北省委第一副書記、湖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在建國初期,又調任海軍副司令員。

就在王宏坤率部挺進大别山時,陳赓已奉命西渡黃河(後南渡黃河),策應保衛延安,并配合晉綏部隊進軍呂梁地區。

随後,陳赓又奉命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和第9縱隊為基礎組建了陳謝兵團,擔任司令員,由謝富治任政治委員。兩人率領大軍在山西、河南一帶連戰連捷,成為了中部地區劉鄧大軍、陳粟大軍和陳謝兵團三大主力之一。

建國初期,陳赓又曆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雲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3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和副總參謀長等職。

這一時期,陳赓無論是在戰功,還是在職務上,都要高于王宏坤。是以,在1955年大授銜時,他被授予了大将軍銜,而王宏坤隻被授予了上将軍銜。在當時,這也是非常恰當的。

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八路軍主力旅長,為何陳赓是大将?王宏坤是上将

縱觀王宏坤和陳赓在大授銜前的整個軍事生涯,王宏坤主要是在戰功和指揮才能上稍遜一籌。其實,早在抗戰期間,毛澤東就有意讓他去獨當一面,可他自己卻放棄了。

1938年,王宏坤深知自己沒有文化,屢次申請前往延安學習,還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畢業後,毛澤東準備安排他回到家鄉鄂東地區建立新的抗日根據地,但是他考慮到自己的教育程度不高,負責一個地區的上司工作有一定的困難,是以并沒有接受,随後被調往了冀南軍區。

而接替他前往鄂豫邊地區的,正是他的老戰友,原紅30軍政委李先念。幾年以後,李先念在鄂東地區建立了鼎鼎有名的新四軍第5師,還擔任了中原軍區司令員、湖北省委書記和湖北軍區司令員,成了王宏坤的直接上司。

如果當年王宏坤聽從了毛澤東的安排,複制李先念在鄂豫邊地區的這段經曆,很可能他就會在1955年的大授銜中脫穎而出,和陳赓、王樹聲等人一起,全部被授予大将軍銜。

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八路軍主力旅長,為何陳赓是大将?王宏坤是上将

特别聲明 | 以上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圖檔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