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秋天的懷念》質疑環節,一學生提問:老師,“李谷”是什麼鳥?

作者:國文思維

師:跳讀課文,勾畫詞語,提出不了解的字詞。

生:集中精力讀課文,邊讀邊勾畫。一分鐘後,陸續有人舉手。

生1:“侍弄”是什麼意思? 師:……

生2:“爛漫”是什麼意思? 師:……

生3:“雁陣”不懂。 師:……

生4:“絮絮叨叨”不懂。 師:……

生5:“老師,第一段第二行的‘李谷’是什麼鳥?”

師:沒反應過來,愣了一秒,看見學生期待的目光。突然大笑起來。尴尬的是,沒有學生跟着笑。還沒等老師回答,另外一個學生又舉手了。

生6:“‘好好兒活’中的‘兒活’是什麼意思?”這時候,有學生哄笑了。

《秋天的懷念》質疑環節,一學生提問:老師,“李谷”是什麼鳥?

原句是這樣的: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造成學生這樣提問的原因,我分析如下:

1.知識面太窄。不知道李谷一是著名的歌唱家,大概是根據這個“谷”字,與“布谷鳥”一樣而推知“李谷”是一種鳥。

2.基礎太差。兩個讓人發笑的問題都是,斷句不對。也難怪,李谷一的歌聲用“甜美”修飾,鳥的歌聲也可以用“甜美”來形容哦。

3.閱讀時沒用腦筋。一部分學生從不動腦筋讀,隻是跟着大家湊熱鬧似的朗讀。長期這樣,就形成了我們說的讀“望天書”,根本不知道所讀内容是什麼意思。

新的教學理念認為:學生的基礎,就是我們教學的起點。我很贊同這個觀念。我就以字詞積累教學為突破口,開始了我這一屆的國文教學。字詞積累就成了我這屆學生的教學起點。

1.詞語聽寫中的曲折。聽寫,是詞語積累中的一個環節。第一單元的聽寫共三課,聽寫了三次。55個人,第一課合格22個,第二課合格33個,第三課合格6個。我猜想,第三課《四季的雨》,詞語要多一些,學生就茫然了,是以合格率極低。

《秋天的懷念》質疑環節,一學生提問:老師,“李谷”是什麼鳥?

真是數量多造成的嗎?面對隻有6個學生合格的效果,我在思考,我的教學起點錯了嗎?問題出在哪裡呢?

突然回憶起聽寫時的一個細節:

《秋天的懷念》質疑環節,一學生提問:老師,“李谷”是什麼鳥?

這次,我又錯了。原來,不是學生沒去複習落實,而是學生不懂詞語的意思,機械記憶記不下來。結果,我又用了大約30分鐘時間,來閱讀課文,結合上下文了解詞語含義。再次聽寫,就隻有幾個不過關了。

真是,起點不對,努力白費!

由這次聽寫的曲折中,我才真正知道,我這屆學生在詞語了解這一步沒過關。于是,我就把我的教學起點,就調整為:弄清詞語的含義。《秋天的懷念》是我調整後上的第一課,于是,才出現了開篇教學片段中的笑話。

由此看來,教學的起點不是我們老師主觀能确定的,一定要深入學生實際,才能把握得準學生各方面的掌握情況。

2.書法練習中的探索。整體書寫差,是我班學生另外一個特點。于是,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總體要求:能讓别人看得清楚你寫的内容就可以。這樣一來,又有問題了,那些書寫能力本來就好一些的呢?他們怎麼去提高呢?

于是,我改變了主意,另外提出了一個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進步。這樣一來,我書寫教學的起點,就是每一個學生原有的書寫能力。

下面舉例說明:

(1)起點:把筆畫寫清楚。

《秋天的懷念》質疑環節,一學生提問:老師,“李谷”是什麼鳥?

這個孩子的書寫,仍然不合格。但是,左邊和右邊書寫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左邊的寫得太小,筆畫太輕。這種學生我的要求就不需要有筆鋒和間架結構,隻需要把字型寫大一點,把筆畫寫清楚就可以了。

(2)起點:把字寫大一點。

《秋天的懷念》質疑環節,一學生提問:老師,“李谷”是什麼鳥?

這個孩子和上面那個孩子的書寫都相同點,都是字型偏小,但是不同之處是,他的筆畫是清晰的。那麼,他的書寫的起點,就是把字型寫大一些、合适一些就可以。結果,這個孩子不僅把字型寫大了,而且部分字已經表現出筆鋒和間架結構,在開始有一點點書法味兒了。

(3)起點:寫出筆鋒和間架結構

《秋天的懷念》質疑環節,一學生提問:老師,“李谷”是什麼鳥?

這個孩子的書法作業,要分三部分來說明。左邊紅線以上的部分,是他本來的基礎。按照我們平時的觀點,是不是就認為這樣的書寫就非常好了?因為非常整潔。但是,我認為僅僅是整潔而已,沒有書法的味道。像這樣書寫基礎的孩子,我提出的要求是:盡快寫出書法的味道。這,就是這個孩子的書法起點。

左邊紅線以下的部分是開始練習的樣子,右邊部分是練習一個月後的樣子。。

用這三個書法例子,我要表達的觀點是:國文學科是個性化極強的學科。書寫是這樣,在後面的閱讀和寫作更是這樣。

雖然,課程标準擺在那裡,我們要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孩子都實作教課程标準的規定。但是,每個孩子的天賦、學習基礎、學習條件、家庭情況、學習習慣等,都是參差不齊的,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孩子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做法,隻能讓大批孩子前途夭折。

《秋天的懷念》質疑環節,一學生提問:老師,“李谷”是什麼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