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侏羅紀,永遠是人們最熱門的話題

作者:小城通

愚蠢的人創造了這個世界,而智者不得不活在其中,思考這個世界的意義。——題記。

為了切題,我還是先談一談這兩部電影對原著的改編。

應該說,對原著内容承襲最多的,還是第一部《侏羅紀公園》,基本是沿用了小說的“考察小分隊和親友啦啦隊小島遇險”的主體情節,但在我看來,《侏羅紀世界》反而更符合原著的科幻設定。

侏羅紀,永遠是人們最熱門的話題

為什麼?

首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裡的恐龍(除了那個雜種龍)是一億多年前的恐龍嗎?

這個問題,大家恐怕會覺得奇怪,那難道不是恐龍嗎?好吧,當我們先看看原著的設定:

「他們現在本來就不是真的,」吳說道。「這正是我竭力要告訴你的。這地方毫無真實可言。」他無可奈何地聳了聳肩膀。他看得出來,他費了半天口舌,對方仍無法了解其中的道理。哈蒙德對技術細節從來不感興趣,而這場争論的本質正是技術。他要怎樣才能向哈蒙德解釋清楚這個事實呢?要怎樣才能向他解釋DNA的不完整修補以及他曾經不得不填補的化學結構序列中的空白呢?他盡可能做出最好的假設,但假設畢竟是假設。「恐龍的DNA就像經過修整的舊相片一樣,基本上與原來的相同,但在某些地方已經過修補,并使它變得完整,是以||」 …… 葛蘭說道,「最下方那一欄顯示的是什麽?」 「動物的發行版。最新版本是四.四或是四.叁。我們正考慮進到四.四版。」 「版本号?你是說這就像軟體一樣?新的發行版?」 「嗯,是的,」阿諾說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和軟體是一樣的。當我們在DNA中發現有技術性瑕疵時,吳博士主管的實驗室就必須制作出另一種新的版本。」 想到要把活生生的動物按照軟體一樣來編号并不斷接受更新和修訂,葛蘭感到十分困惑。他說不清這究竟是為了什麽,這種想法太新奇了,他本能地感到不自在。他們畢竟是生物呀…… 阿諾一定也注意到他面部的表情了,因為他接着說道,「葛蘭博士,對這些動物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是毫無意義的。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記住這些動物是被制造出來的。是人制造出來的,有時候也會出差錯。當我們發現出了差錯時,吳博士的實驗室就必須研制另一種新版本。我們需要追蹤掌握我們已擁有什麽樣的版本。」
侏羅紀,永遠是人們最熱門的話題

看到這兒,大家應該明白了所謂“基因恐龍”就是可以像軟體一樣不斷更新的人造生物。我們可以按照我們的需要不斷改造它,比如,不讓他逃走:

「是以我們不希望這些動物在荒野中生存,并使他們對離胺酸産生依賴。我加入一種基因,它在蛋白質新陳代謝時會産生一種獨特而有缺陷的。其後果是這些動物自身無法産生離胺酸,必須從外界攝取。如果他們不能從外界得到充足的離胺酸的食物||我們平常給他們服離胺酸片||它們在十二小時之内就會陷入昏迷,然後死亡。這些動物經遺傳工程的處理,無法在現實世界中生存。它們隻能生活在侏羅紀公園内。他們根本沒有自由,純粹是我們的囚犯。」

甚至,不能繁殖

「喔,它們不可能那樣做的,」吳說道。「我們飼養的動物都不能繁殖。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要建這個育幼室的原囚。這是更新『侏羅紀公園』中動物的惟一途徑。」 「為什麽這些動物不能繁殖呢?」 「那就是,事實上是我們使它們變成這樣的:我們控制了染色體,控制蛋内的繁殖環境。從生物工程的觀點來說,雌性較容易養育。你們很可能知道,所有脊椎動物的胚胎生來都是雌性的。我們的生命都是從雌性開始的。一定要有外加的因素,加在發育的某個時間裡分泌激素,才能使生長中的胚胎轉變為雄性。但如果任其自由發育,胚胎自然會成為雌性。是以,我們所飼養的動物都是雌性的。」
侏羅紀,永遠是人們最熱門的話題

明白了吧?此“恐龍”非彼“恐龍”,隻是我們在遠古恐龍的DNA碎片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基因技術創造出來的,都是現代基因怪物,不管是霸王龍、滄龍或者别的什麼。

《侏羅紀公園》放棄了這個設定,把情節的重點放在小說的後半段,成了一部典型的怪獸片逃亡電影。

而《侏羅紀世界》的設定,更符合原著的精神。《侏羅紀世界》是最大的亮點——那個暴虐龍,創作靈感源于小說的一個情節點:

「嗯,不完全是吧,」吳反駁道。他在客廳裡踱步,然後用手指螢幕。「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欺騙自己。我們并沒有做到在此地重造過去。過去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絕不可能再被造出來。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是改建過去,或至少可以說是過去的一種變型。也就是說,我們能夠造出一種更好的變型。」

包括暴虐龍DNA的來源之一,也在原著中提到了:

「當你制造恐龍的DNA時,」葛蘭說道,「你是用碎片來進行的,對嗎?」 「是的。」吳說道。 「為了制作一串完整的DNA,你是否曾需要采用來自另一些物種的DNA碎片?」 「是的,偶爾會這樣,」吳說道。「這是完成工作的惟一途徑。有時我們采用各式各樣鳥類的DNA,有時則采用爬蟲類的DNA。」 「用過兩栖動物的DNA嗎?尤其是蛙類的DNA?」 「有可能。我得查一查。」 「查一查吧,」葛蘭說道。「我想你将發現答案就在其中。」

有科學家吐嘈《侏羅紀世界》中迅猛龍太大太萌了,其實馴服迅猛龍也是原著中吳的構想

「這是當然的。不過我隻是說,為什麽要待在原地停滞不前?為什麽不繼續進行研究,然後制造出完完全全與我們所期望的、相符合的那種恐龍呢?一種更能夠被遊客所接受、一種能飼養在我們公園中而且走路緩慢,并較為馴服溫順的恐龍呢?」
侏羅紀,永遠是人們最熱門的話題

為什麼我要反複強調真假恐龍的問題呢?這是一個與小說主題息息相關的問題!

科幻小說的題材,除了大家熟悉的太空歌劇、世界末日、外星人類型外,還有一類暢銷書大戶,叫科技驚悚小說。這類小說往往把科學知識的豐富嚴謹與驚險小說的曲折情節融為一體,屬于那種“又硬又爽“的科幻小說。其中最有名的應該算是《達芬奇密碼》,但銷量最高的還屬邁克爾·克萊頓所著的《侏羅紀公園》,據說已經賣了1億冊,是全球銷量最高的科幻小說。而且,這個銷量在《侏羅紀公園》電影開拍之前就創下了,也就是說,電影的熱銷與小說的熱銷不無關系。

談談小說《侏羅紀公園》的四大看點吧

一、作者邁克爾·克萊頓——電影、電視劇、暢銷書三大領域的高富帥

先看看令人炫目的履曆表吧:

哈佛大學文學系+英國劍橋大學人類學系的客座講師+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學位+麻省理工學院的客座作家。

再看看長相:身高2米零6的長腿歐巴,1992年的(People)雜志将他評為全球50位最高雅人士(FiftyMostBeautifulPeople)之一。

電影方面的成就:《剛果驚魂》、《黃金列車大劫案》的編劇、導演《龍卷風》、《終極奇兵》、《深海圓疑》和《叛逆性騷擾》的制片人。

電視劇方面的成就:

《急診室的故事》制片人和第一季前三集的編劇,基本上奠定了這部經典劇集的曆史地位。

暢銷小說方面的成就下面重點說

侏羅紀,永遠是人們最熱門的話題

此公已于08年去世(緻敬),但此版的《侏羅紀世界》仍然在編劇上給他留下一席之地,是否說明此片的劇本早在08年前就完成了?還是好萊塢的行規?

二、比“硬”還“硬”,比“科幻”還“科幻”的科技驚悚小說

正如前面列出的履曆表,通常科技驚悚小說的作家都擁有極強的專業知識,否則根本搞不定這一類型。而Michael Crichton更是奇才, 基本上一本書換一個科技領域,除了《侏羅紀公園》的恐龍題材,還有《恐懼狀态》的環境題材、《安德洛墨達品系》的細菌題材等等。

科技驚悚小說通常有大量的技術細節與情節穿插。之是以是技術而并非科學,是因為此類小說的不是寫宇宙、時空等,而是實實在在的當代科技,比如虛拟現實、生物工程、納米技術等。為了構造完整的真實性,作者往往要引用大量的科研資料,其技術細節之多,可謂“硬科幻”中的硬科幻。

比如,電影中有一個經典的“DNA複原術動畫講解版”,對于看電影圖熱鬧的觀衆就算不錯了,但對于真正擁有“知乎”精神的人而言,書中關于DNA技術的詳細講述才夠過瘾,這是其中的一段——

他指着圖像說道:「這是個典型的例子。你看到的那個DNA有一個錯誤在下面一二○一行上。我們獲得的許多DNA都是支離破碎,或是不完整的。是以,我們首先要修複它,或更确切地說,得用電腦修複它。電腦将使用一種我們稱為限制的東西來切割DNA,并将選擇一系列能用來做這項工作的??(請參照圖表叁)。 「這是同一部分的DNA,限制的位置已經确定。正如你們在一二○一行上所看到的,兩個可在損傷點的任何一側切開DNA。我們通常是讓電腦來作選擇。但我們還必須知道我們插入哪一種含氮鹽基對來修複損傷處。為了做到這點,我們得把各種DNA切片進行排列,就像這樣。 「現在我們正在尋找一個DNA的片段。這個碎片疊蓋了損傷區域,能告訴我們什麽被遺失了。你們可以看到,我們不僅能找到這個片段,而且可以進行更精确的修複工作。你們看到的『黑條』表示限制性片段這是恐龍DNA的一小部分,這些片段由??切開并加以分析。電腦正在透過尋找密碼重疊部分來重新組合、編排這些片段。這有點像把難題作整合。電腦可以很快地完成這項工作。 「這就是由電腦修複的DNA。你們所看到的這項操作在一個正常實驗室裡可能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然而我們隻需幾秒鐘就可以完成。」 「你們處理所有的DNA嗎?」葛蘭問道。 「噢,不,」吳回答說。「那不可能。我們已經比六○年代前進了一大段裡程。當時要譯出螢幕上出現的一批代碼,整個實驗室得做上整整四年。而現在電腦隻要二個小時便可完成。但是,即使如此,DNA分子還是太大了。我們隻看到那些因動物種類而異或與現存生物DNA片段不同的那部分的DNA。物種之間相異的核甘酸隻占總數的百分之幾。我們要分析的就是這些相異部分,而這仍然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侏羅紀,永遠是人們最熱門的話題

《侏羅紀公園》不是動作小說,前半部分有強的懸疑色彩,電影并沒有着力表現,後半部分的場面驚險,這是電影改編的重點,但小說比電影擁有更多的細節。

下面這段與霸王龍零距離接觸的情節,形态、神态、動作無一不形神俱備,電影特效團隊基本上可以照寫做了,除了畫面感真實感,而小說的心理狀态描述更是電影無法做到的:

就在這時,随着一聲巨吼,隻見霸王龍的腦袋穿過瀑布向他們這邊伸過來。 霸王龍張開血盆大口,丁姆驚恐萬分地瞪着它。莉絲尖叫一聲,撲倒在地上。那腦袋來回擺動了一陣子,然後又縮了回去。但是丁姆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映在瀑布上。 他把莉絲往凹穴裡面拉。那大嘴又伸了進來,它一邊吼叫,同時那厚厚的舌頭像蛇信那樣飛快地一下子伸出一下子縮進。頭上的水珠甩得四處都是,然後它又縮了回去。 莉絲緊偎着丁姆,渾身顫抖。「我恨它。」她說道。她還想往裡縮,可是凹穴隻有幾英尺深,而且還堆滿了機器。沒有多少空間可供他們躲藏。 那腦袋又從水裡伸過來,但這次它的動作很慢,它的嘴巴貼在地面上,噴着鼻息,鼻翼一張一縮,呼吸着空氣,不過它的兩隻眼睛還在水 的外面。 丁姆心想:他看不到我們,他知道我們在這裡,但它的眼睛在瀑布外面,它看不見我們的。 霸王龍的鼻子吸了一下。 「它在幹什麽?」莉絲又問道。 「噓||」 随着一聲低沉的咆哮,它的上下颚慢慢張開,舌頭悄悄伸了出來。那舌頭又粗又大,呈藍黑色,舌尖有一個分叉,足足有四英尺長,毫不費勁就可以一直伸到凹穴最裡面的牆壁上。舌頭滑向過濾器,發出一陣刺耳的擦刮聲。丁姆和莉絲的身體緊緊貼着那些水管。 那舌頭慢慢移到左邊,然後又慢慢滑到右邊,裡面的機器被舔得 答答的。舌尖卷住水管和活門, 感覺一下它們是什麽。丁姆看到那舌尖的動作跟象鼻一樣,十分有力。舌頭順着凹穴的右側住回縮,碰到了莉絲的腿。 「喲。」莉絲叫了一聲。 那舌尖停住不動,然後卷起來,像蛇一樣往她身上爬去|| 「别動。」丁姆輕輕提醒她。 從她臉上移過,然後滑到丁姆的肩膀,最後纏住了他的頭。丁姆緊緊閉住眼睛,那黏糊糊、滑溜溜的東西罩在他臉上:熱呼呼、 漉漉的,還有一股尿騷味。 那舌頭盤住了姆,開始緩緩地把他拖向那個張開的大嘴。 「丁姆……」 丁姆無法回答:他的嘴巴被那扁扁黑黑的舌頭給蒙住了。他看得見,但說不出話來。莉絲拼命拉着他的手。 「丁姆,快!」 那舌頭把他往噴着粗氣的嘴巴拖去,丁姆的腿上感覺到從它嘴裡呼出來的熱氣。莉絲使勁地拽着他,但她根本不能與那股抓住它的強力相抗衡。丁姆放開她,兩隻手推壓着那舌頭,想把它從頭上推開,可是他根本推不動它。他把腳插進泥地裡,但他還是被拖向霸王龍的嘴邊。 莉絲用手臂抱住他的腰,把他住回拉,對他喊着什麽,可是他無能為力。他的眼前開始直冒金星。 一種甯靜、一種覺得現實是無法逃避的平靜感傳遍了他的全身。他慢慢被拖走了。 「丁姆?」 突然,舌頭松弛了,慢慢伸展開來。丁姆覺得它從他的臉上滑了下去。他渾身上下沾滿黏滑的白沫,那舌頭軟軟地垂在地上。它的嘴巴一下子合上,咬住了自己的舌頭。黑血噴湧出來,與爛泥混在一起。鼻翼還在斷斷續續地呼吸着。 「它怎麽了?」莉絲叫道。 接着,那腦袋慢慢地,慢慢地滑了回去,離開了凹穴,在地上發出一陣長長的察察聲。終於,它完全消失不見了。他們隻看到一片銀白色的瀑布。
侏羅紀,永遠是人們最熱門的話題

小說一共安排了15種恐龍,電影出中現的霸王龍、迅猛龍、雙脊龍、鴨嘴龍、始秀颚龍等等,隻能看到樣子,而在書中,每種恐龍都有詳實的外形、個性、生活習性描寫,完全是一本恐龍百科全書。

除了是恐龍百科全書之外, 小說還涉及兩大類知識,一是生物技術、醫學、工程學、資訊系統等偏工程技術方面的知識,另一類是以“渾沌理論”為核心的系統控制論。如果說前一類知識是情節發展的需要的話,那後一類内容對于主題而言就非常非常重要,後面會詳細談。

基于這種硬知識的密集資訊量,帶來的閱讀體驗就是“真實“,人們看過《基地》系列之後絕不會去想“這是不是真的”,但讀《侏羅紀公園》時,你總覺得就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事。

三、沒有搬上銀幕的内容,同樣好看

也許是長期從事影視創作的原因,作者的懸念建構和情節鋪陳的功力,基本上可以讓你無尿點的一口氣讀完近500頁的書。

四部電影隻選擇了原著小說10%的内容!沒有被改編的部分不是不好看,而是不适合視覺化,主要是一些科學背景過強的,與電影不相關的主題,和一些過于血腥的場面。可以說,剩下的部分更深刻,更刺激!

比如下面這一段,根本别想搬上大銀幕:

伊蓮娜打開了房門。嬰兒正躺在柳條編的搖籃中,包了一塊淺色的毯子,隻有小臉露在外面。搖籃的邊上蹲着叁條深黑色的蜥蜴,宛如叁個奇形怪狀的雕像。當它們看到伊蓮娜時,仰起頭來好奇地望着她,然而卻不逃離。在手電筒的燈光中,伊蓮娜看到鮮血從他們的嘴邊淌下。有一隻蜥蜴一邊輕輕叫着,一邊低下頭去,迅速地甩了一下,從嬰兒的臉上撕下一塊肉來。 伊蓮娜尖叫着沖上前去,那些蜥蜴飛進黑暗中。然而早在她走到搖籃前面時,她就已經看到嬰兒的臉變成什麽模樣了。她知道孩子準是死去了。那些蜥蜴吱吱唧唧地鳴叫着,分别飛入大雨傾盆的黑夜中,隻留下鳥爪般帶有鮮血的叁趾足迹。

嗯,《侏羅紀公園2》開頭小女孩被小型恐龍咬傷的情節,正是小說另一段不太驚人的情節。

由于第一部《侏羅紀公園》改編了小說的主體情節,後面的幾部就更多的選用小說的部分設定,其實小說中,還有相當多有趣的情節,可供以後改編,比如,公園用很多現代手段控制恐龍的行動,但系統越複雜,漏洞越多,恐龍正是利用這種漏洞與管理方鬥智鬥勇,這就大有改編的空間。

侏羅紀,永遠是人們最熱門的話題

四、更深刻的主題

一部科幻小說如果沒有科學,隻有驚險的情節,那它是不被稱為科幻小說的。前面說過,《侏羅紀公園》不是一部純炫賣弄技術的小說,“混沌理論”的思考,正是這部小說的靈魂所在。

四部電影的主題總體上都沿襲了小說的主題:人無法掌握自然。是以第一部中的經典台詞是:“生命總會找到出路”。但出于市場票房考慮,電影的結局總是用人性的力量削弱了自己的主題,讓批判性不那麼尖銳。

小說就沒有那麼多的顧忌,渾沌理論是貫穿全書的線索:

吳持有根深蒂固的觀念,以為這座公園從基本上可說是絕對可靠的,正如他堅信自己研發的遠古時代的DNA出現什麽問題一樣。無論DNA出現什麽問題,本質上都是遺傳密碼中的問題,并由此導緻了遺傳環境互應結果中的某一特定問題:要不就是某種沒有接通,要不就是某種蛋白質沒有折疊。不管遇到什麽樣的困難,隻要在下一版本中稍加調整,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同樣地,他知道侏羅紀公園所面臨的問題并非什麽基本上的大問題。不是控制問題。根本沒有什麽問題是像動物逃跑的可能性這樣嚴重或是基本性的問題。竟然有人相信他會做出這種事來,緻力於建造一個有可能發生這種危險意外事件的系統,每念及此,吳心中就有一種被冒犯的感覺。 「都怪那個馬康姆,」哈蒙德悶悶不樂,他說道。「他是禍根,你們曉得,從一剛開始他就和我們作對,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說什麽複雜的系統是無法控制的,而自然是不可能被仿造的。我不知道他有什麽毛病。真是活見鬼,我們不過是在這裡建造一座動物園而已。全世界都有動物園,全都運作得好好的嘛。可是他卻偏要證明自己的理論是正确的,否則連死了也不會暝目。我隻希望他别把金拿羅吓得要關閉公園就好了。」
侏羅紀,永遠是人們最熱門的話題

數學家馬康姆是全書的靈魂人物,小說通過他的談話,一步步向我們提示了一個複雜系統的不可控制性

「是的。但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人願意靜下來聽,」馬康姆說道。「早在哈蒙德破土動工以前,我就把這個資訊告訴他了:你打算用遺傳工程來繁殖一批史前動物,并将其置於一座小島上嗎?很好。這是一個美麗的夢想,很迷人。但它不會按照你的計畫發展的。它就像天氣一樣,涉及固有的不可預測性。」 「你對他說過這些了」金拿羅問道。 「說過。我還告訴過他什麽地方會出現偏差。顯然地,動物對環境的适應就是一個因素。這隻劍龍有一億歲了,它不适合我們的世界。空氣改變了,太陽幅射量改變了,陸地改變了,昆蟲改變了,聲音改變了,植被改變了。一切都改變了。空氣中氧的含量已減少。這隻可憐動物的處境就像一個人被擱在一萬英尺的高度上一樣。你聽聽它喘得那麽厲害。」 「還有其他因素呢?」 「籠統地來說,還有公園對生命形态滋蔓的控制能力。這是因為進化史就是一部生命逃脫一切障礙的曆史。生命掙脫出來,獲得自由。於是生命擴張到新的領地。這過程是痛苦的,也許甚至是充滿危險的。但生命卻找到了出路。」馬康姆搖了搖頭。「我并不想說得充滿哲學味,但情況就是這樣。」

小說的主題是很悲觀的,渾沌理論向我們揭示了“人類用科學控制一切”這個幻覺的破滅。“生命會找到出路”,隻是看上去比較樂觀的表達方式,科學在這個句式裡是無力的。

電影中把“人性”的力量放大了,安慰觀衆,但小說基本沒往這方面想,自然創造恐龍和人類創造恐龍,在作者眼裡并沒有什麼差別,恐龍被什麼滅絕和人類被什麼滅絕,也都是無法預測的。

侏羅紀,永遠是人們最熱門的話題

數學家伊恩·馬康姆博士的著作《上帝創造恐龍》(God Creates Dinosaurs)短暫地出現在控制大廳裡Lowery的桌子上。這一書名影射了他在第一部中的台詞:“上帝創造恐龍,上帝毀滅恐龍。上帝創造人類,人類毀滅上帝,人類創造恐龍。”

剛好看到别的問答裡在讨論侏羅紀公園的赢利模式,借這個問題提醒大家,我們的思想境界離馬康姆博士(其實是邁克爾·克萊頓)有多遠?當我們YY着收費模式時,作者就已經認為侏羅紀公園産品模式注定會失敗——不是入不敷出,就是危機四伏,小說和電影展現的就是後一種結果。

首先作者用種種事實證明,公園在安全上的投入是無法想象的高,無論多少高的收入都不可能打平。

但更重要的是, 侏羅紀公園不是動物園,而是一個小型的複雜生态系統,舉個例子,要想維護食物鍊上端的恐龍,必須有足夠的食草動物和植物,而且這些植物必須是可被恐龍消化的。也許這些都可以用錢搞定,那麼你一定忘 了更重要的一環,那就是是消化恐龍排洩物的微生物,侏羅紀時代的微生物已經随着恐龍的消失而消失了。好吧,你再模特和微生物弄出來,但現代的細菌和病毒呢?這些恐龍幾乎不可能抵禦已進化了一億多年的現代細菌和病毒。

生态系統是極其複雜的,任何一個小小的缺失都會導緻整個系統的崩潰。維持這個生态系統是上帝的工作,其代價是任何人都無法做到的。

任何一個複雜生态系統都必定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就是不斷的失敗、失敗、失敗,在一個極其的偶然的成功後,大量複制,這是建立在極其微小的成功率基礎上的。

人不能當上帝,這首先是錢的問題,但又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侏羅紀,永遠是人們最熱門的話題

在時光網上看到了影片對于混沌理論的情節,補充到這個答案中:

美國的硬科幻小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向奇幻小說流失了大批作者和讀者後,出現了科技驚險小說這種與現實生活結合的類型,而《侏羅紀公園》毫無疑問是其中最值得推薦的。

最後講講該書的譯本,目前市面可以見到的有老的“譯林版”,和新出的“讀客版”。

“譯林版”是由幾位老翻譯家共同翻譯的,并由譯林出版社的老社長章祖德老師最後統稿,署名為“鐘仁”,也就是“衆人”的諧音。這個譯本的文字很漂亮,可讀性強,據說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一些恐龍官方譯名就是當時借翻譯這本書的機緣而正式确定下來的。但有個問題,時間太早,一些科技上的專有名詞和俚語諺語,翻譯得不夠精準。這也是科技小說老版本的通病。

新的“讀客版”我沒看過,據說是趕《侏羅紀世界》電影6月份上映,整個出版工作隻有不到兩個月,這讓我有點心理陰影。不過“讀客”科幻小說之前的翻譯整體水準還算不錯,而且是在原譯者之一祁阿紅在“鐘仁”譯本基礎上的修訂,應該可以讀一讀,等我讀過這個版本,再給大家彙報吧。

拍拍影視showmv更多精彩影評推薦:

《聞香識女人》教你如何搭讪,當你站在十字路口,如何選擇

讓電鋸告訴你,以暴制暴是如何揭露人性的卑劣

蝙蝠俠與小醜究竟誰才是正義,為什麼喜歡小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