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貓是一種美麗的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南部、美國以及墨西哥北部。從外表上看,短尾貓和同樣生活在北美地區的近親加拿大猞猁有諸多相識之處,但二者卻是不同的物種:加拿大猞猁的皮毛更厚,體型較大,耳朵上的耳毛又黑又明顯,适應在雪地中生活的它們長了4個又粗壯又長的腿,還有4個大大的腳掌;相比而言,短尾貓的體型要小一點,四肢比較細短。

圖:一隻短尾貓跑到水中捕捉到一隻大鳥。
短尾貓有10多個亞種,不同亞種的體型大小、毛色以及栖息地都有所不同。位于美國東北部的新罕布什爾州(面積較小,僅2.4萬平方公裡),30年前的時候,野生動物專家估計該州的短尾貓僅有150隻左右,幾乎到了就要絕迹的地步。該州短尾貓的數量是如此之少,和人類對短尾貓的獵殺有很大關系。
圖:北美獵人的“戰利品”,有短尾貓、狐狸、浣熊等。
在新罕布什爾州,對短尾貓的獵殺幾乎有200年之久,甚至在1973年的時候,獵殺了短尾貓的獵人還可以擷取賞金。當時,短尾貓和狼、狐狸等野生食肉動物被人們看成是“害獸”,理由是它們會吃掉太多的野生動物和家禽家畜。
但是近期野生動物專家通過新一輪的調查發現,新罕布什爾州的短尾貓總數已接恢複到了近1500隻——大約比30年前增長了10倍!相比于其他貓科動物,短尾貓種群這樣的恢複速度是非常迅速的。那麼,短尾貓有什麼法寶呢?
科學家調查發現,短尾貓适應了近幾十年來環境的變化是其種群得以恢複的主要原因。要知道,一些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的原因,除了人為因素外,也和自然因素和該物種本身的特性有關。比如一些老虎亞種的滅絕,除了和人類獵殺等有關外,也和老虎這個物種繁殖率低、食量大、體型較大不便于隐藏、對環境适應能力較差有關。
圖:捕殺野兔的短尾貓。
而短尾貓對環境的适應能力則令人驚訝。它們不像加拿大猞猁那樣在栖息地上對森林十分依賴,在食物上對野兔十分依賴。而是在森林、山地、沼澤、平原等地區均可較好地生存,還能适應獵物的變化。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新罕布什爾州的短尾貓主要捕食棉尾兔、小鹿、松雞等。随着環境的變化,短尾貓栖息地中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也發生了變化。現在,生活在該州的短尾貓主要捕食各種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以及越來越多的野生火雞。
圖:一隻短尾貓捕殺了一隻看上去比自己還要大不少的野生火雞。
更有趣的是,有些短尾貓還學會了一種獨特的捕獵方式:悄悄地守候在人們安置的喂鳥器附近,等待着吃食兒的鳥兒到來。對于鳥兒而言,冬季野外的食物不足,是以它們需要人類的“救濟”,但這些鳥兒也成了短尾貓一種極好的冬季食物來源。
由此可見,短尾貓是一個“适者生存”的代表。正是由于他們對環境的适應能力比較強,它們才成了一種野生種群數量較多、比加拿大猞猁分布更為廣泛的貓科動物。不過,無論某種動物多麼能适應環境,如果遭到了人類肆無忌憚的獵殺,也最終會走向滅絕。新罕布什爾州的短尾貓數量30年增長10倍也和近些年來該州的偷獵行為減少有關。
圖:一隻被獸夾夾住的短尾貓,它露出了驚恐的眼神。偷獵行為在任何地方似乎都是難以絕對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