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哈維·韋恩斯坦性侵一案終于判決,曼哈頓刑事法庭判處韋恩斯坦23年監禁。真真大快人心!
而今當我們再回首重看哈維昔日建構的帝國時,會發現很多蛛絲馬迹早在他創業、發迹之時就已顯露無疑,隻不過罪惡被風光掩蓋,隻不過那時他也不會相信善惡到頭終有報。
哈維興衰
《低俗電影》的作者彼得·畢斯肯德在他的書中說:“如果好萊塢像黑手黨,獨立電影界就像俄羅斯的暴徒”,“獨立電影界的生活同時也充滿了龌龊、殘忍和淺薄”。
韋恩斯坦兄弟和他們的米拉麥克斯,擁有驚人的獨到眼光,[性、謊言和錄像帶]、[低俗小說]都在他們的運作下獲得了成功,但同時,他們也讓業内人意識到他們的無情和無賴。井底蛙
和韋恩斯坦合作過的片商會用這樣詞來形容韋恩斯坦兄弟,“下流的商人”、“寡廉鮮恥”,但韋恩斯坦,至少是哈維·韋恩斯坦,自認為自己還是擁有屬于影迷或者詩人的情懷,證據就是他曾經被特呂弗的[四百擊]折服過。 哈維非常樂意向人訴說自己看[四百擊]的感受,米拉麥克斯前發行部主任馬克·利普斯基發誓說自己已經聽哈維說了無數遍,他14歲的時候看了這部影片,“那部影片改變了我的生活”。
[四百擊]
韋恩斯坦兄弟的母親米拉娅姆是一位好強、嚴格的猶太人,她會用其他孩子與哈維、鮑勃比較,逼迫他們去競争。而他們的父親則完全不同,他是一名珠寶雕刻匠,他激勵孩子的方式是通過自己的失敗經驗。
這樣一個家庭,造就了兄弟倆簡單粗暴、争強好勝的性格。1979年,韋恩斯坦兄弟用自己父母的名字成立了米拉麥克斯公司。
米拉麥克斯公司Logo
他們的工作是伺機打撈一些沒人想碰的影片,主要是英國的X級影片,通過自己加工讓它更适合美國觀衆的口味,他們的壁櫥裡堆滿了軟色情電影,他們來者不拒,且樂于看到法國影片[艾曼紐]系列沒完沒了地出續集。
韋恩斯坦兄弟對電影發行一無所知,但他們還是憑借一部音樂片小賺一筆。
這部影片叫做[秘密警察的舞會](The Secret Policeman's Ball),哈維雖然沒有看過影片,但還是會熱情洋溢地說自己是為了保羅·麥卡特尼去做的。
[秘密警察的舞會](1982)
哈維用了很低的價格就拿下了這部影片,因為出品方根本就對這部影片不抱希望,當他得知這部電影還會有續集時,他變得更加興奮,不斷催促片方交出續集。
對于制片人馬丁·劉易斯來說,遇到哈維可能是一個噩夢,他越想甩開哈維,哈維就越死纏爛打。
劉易斯沒能給電影續集找到更好的發行,影片還是落到了哈維手裡,哈維把兩部影片剪成100分鐘左右,準備根據他之前做音樂片的經曆來賣它。
韋恩斯坦兄弟,左鮑勃,右哈維
劉易斯的建議估計讓韋恩斯坦學到不少,他倆之前的所謂宣發就是寫評論、買版面,但劉易斯認為應該要制造偏激、震撼、誇張的輿論噪音。
劉易斯設計了一場電視講話節目,找了巨蟒團的格雷厄姆·查普曼正襟危坐地抵制這部影片,批判它淫蕩、輕佻、有傷風化。
這部片子在1982年上映後,收攬了600萬美元,韋恩斯坦兄弟榨幹了電影的每一滴血,他們又反複利用、肢解影片,然後賣給不同的發行商。 此後韋恩斯坦用同樣的套路推廣了[伊蘭迪拉],用性和争議話題讓這部馬爾克斯小說改編的電影小有成就。
此後,韋恩斯坦兄弟還拍攝過一部叫[見者有份]的電影,希望可以走上電影創作者的道路。
[見者有份](1986)
雖然韋恩斯坦的那點經驗完全沒有辦法駕馭電影,但是憑着哈維拿手的死纏爛打磨到了一些名人的參與,比如彼得·湯森的配樂。
[見者有份]的失敗讓米拉麥克斯陷入了難以拯救的低谷期,發行部的馬克·利普斯基回憶那時的他們被影院拒絕,當人們聽說來的人是米拉麥克斯的,就會關上門。
當然,韋恩斯坦兄弟也沒多少經營企業的頭腦,好在他們從[見着有份]的失敗中意識到了一點,他們對電影制作一無所知。 哈維渴望學習技藝,他在巴黎遇到了[白日美人]的制片人羅伯特·哈基姆,直接地問這位有影響力的人能不能教他如何做制片人。
哈基姆給哈維講了關于和阿蘭·德龍一起制作[怒海沉屍]的事,他告訴哈維想做一個成功的制片人,要對影片有掌控力,要采取一些威脅性的手段,這是哈維終身受用的一課。獵食鹫
兩兄弟用一貫的軟磨硬泡手段從裡茲·博登和她的制片人手裡拿到了[工薪女孩]這部電影,這是來自鮑勃·韋恩斯坦的執着,導演認為這部影片與性無關,但韋氏兄弟就看到了性。
韋氏兄弟思想守舊,實際上他們從心底完全不能接受這部講述性少數人群的影片,他們卻給出了比誰都高的20萬價格來買它,後來這部片賺了180萬。
[工薪女孩](1986)
1988年,韋恩斯坦搞到第一個奧斯卡獎,哈維在戛納拿到了比利·奧古斯特的[征服者佩爾],這是一部非常有風格,但顯然賣不動的影片,而且沒有韋氏兄弟熱衷的性元素。
韋氏兄弟想改造藝術片,[征服者佩爾]就是一次實踐,哈維用了一些欺騙性的手段,比如在影片中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赤裸鏡頭并把它放在廣告中,還把它作為類型片來銷售,征服者佩爾成為了一個動作英雄。
[征服者佩爾](1987)
哈維對于主演馬克斯·馮·叙多夫能夠獲學院提名一事也非常有信心,他也能夠用超乎想象的手段把這件事變為可能,學院給了最佳男主提名,并且還頒發了最佳外語片獎。 當[性、謊言和錄像帶]出現在聖丹斯上時,米拉麥克斯不是唯一一家意識到它的價值的公司。
包括新線在内的多家公司都開出了價格,新線開出了2000萬,但他們也想要錄像帶版權,因沒有談攏而将目光轉向了南茜·薩沃卡的[真愛],薩姆·高德溫也因為錄像帶版權的事放棄了。
鮑勃更狂熱一些,他看到這部片的名字裡有“性”,立馬認為它肯定能賺錢,但韋恩斯坦對影片粗暴剪輯的名聲在外,索德伯格擔心自己的影片會遭到毒手,在交易時還提出了保證不能有額外剪輯的條件,想不到米拉麥克斯竟然答應了。
韋氏兄弟答應了索德伯格一方所有不切實際的要求,以至于新線的人覺得他一定是想毀掉自己公司。
[性、謊言和錄像帶](1989)
這時的韋恩斯坦需要更多的影片來将自己推向業界的前沿,他們也看中了[醜聞]和[我的左腳],[醜聞]因為性元素理所當然地吸引了米拉麥克斯,但哈維也會被[我的左腳]所感動,他很喜歡一些關于受挫者的電影,是以日後也支援了[國王的演講]。
他們為兩部影片排除了商業宣傳上的難題,[醜聞]賺了880萬,米拉麥克斯漸漸走出了[見者有份]炸出的巨坑。
[醜聞](1989)
米拉麥克斯選擇将[性、謊言和錄像帶]的放在八月,在暑期檔後期經曆了一些大片的狂轟濫炸有些疲憊後,能讓觀衆看到些不同。
這個反檔期的做法很有效,首映結束觀衆的反應強烈,讓索德伯格都有點飄飄然了,他們後來又擴大放映,最後在全球範圍内收入了3000萬美元。
[天堂電影院]和[末路英雄半世情]都遭到了删減,前者因為太長而在戛納電影節後無人問津,哈維試圖将它剪成美國觀衆能夠接受的樣子,後者在試映會上表現糟糕,影片制片伊斯梅爾·莫昌特因為剪輯的事和哈維鬧翻了。
剪輯成為了哈維被導演讨厭、媒體攻擊的一個原因,負責後期的斯圖爾特·伯金說哈維真心喜歡電影,但又愛錢和名聲,他也有原封不動的影片,[性、謊言和錄像帶]、[我的左腳]都是例子。1992年,昆汀帶着[落水狗]出現在聖丹斯,當時的很多人對他已經有所了解,他們看好他的劇本,但這部影片卻在聖丹斯引起了争議,有人認為影片缺乏社會責任感,将暴力合法化,它也在頒獎時被忽略。
[落水狗](1992)
哈維對影片并不是很有信心,他找來他的妻子和妹妹觀看影片,兩人就如哈維預期得一樣,果然被割耳朵的場景給吓到,但他還是少見地尊重了昆汀的意見不剪掉施虐的戲份。
昆汀可能是少有的、能夠違背哈維意願并且成功的人,也許正因為如此,昆汀和哈維才能長久地保持合作。蜇人蠍盡管那麼多演員在頒獎典禮上表示愛哈維(1966-2016年,奧斯卡獲獎感言中被感謝者,哈維·韋恩斯坦與上帝并列第二名,34次被提及,第一名是“老斯”),但他們肯定曾意識到哈維有多可惡,馬特·達蒙曾在記者面前将哈維比作蠍子,表示他本性難移。
在兩兄弟執導[見者有份]期間,哈維和鮑勃就給片場從業人員帶來了成倍的痛苦,把對演員的輪流叫喊當成是指導。
作為米拉麥克斯的掌門人,哈維也是一樣地狂躁,在米拉麥克斯陷入低谷期間,對于在那裡工作過的人來說,每天都是噩夢。
當時米拉麥克斯負責購片的艾麗森·布蘭特利認為,如果你走進哈維的辦公室還感受不到他在絞盡腦汁地壓榨你,那你一定是個傻子,但她認為這也是哈維魅力的一部分。
韋恩斯坦兄弟在紐約米拉麥克斯的辦公室内
在米拉麥克斯獲得一定的成功之後,演員、導演和編劇都對韋氏兄弟的評價有所顧慮,哈維擅于威脅,這可能不需要經過哈基姆的指導。
韋恩斯坦兄弟對于那些诋毀他們的人有仇必報。
當一位員工離開,或者經曆了一場訴訟案後,他們都會讓涉事者簽訂一些限制性的條款。
畢斯肯德和哈維打過交道之後,将他比作墨索裡尼,他認為哈維并不想将自己身上的粗粝(或者是粗野)打磨掉,并且說太善良的人不适合在米拉麥克斯工作。 丹尼爾·戴·劉易斯評價哈維的話,同時也是哈維最喜歡引用的話語之一:他隻有選劇本和買電影的能力還管用,至于為人,那完全就是一場災難。
而貝托魯奇則說哈維本性粗犷,他看傷感的意大利片時恨不得能走到鏡子前,對着鏡子說,“瞧,我流淚了。”
米拉麥克斯在1989年春風得意之後,在1991年開始出現低迷,韋恩斯坦兄弟大量購買發行影片,一年大約40部,甚至超過了大片廠發行的數量。
劉易斯在哈維身上唯一看重的能力此時也不頂用了,除了麥當娜的紀錄片[與麥當娜同床]小有成功外,很難再有票房大爆的影片。
米拉麥克斯蒙受了巨大損失,因為倆兄弟瘋狂地購買了太多的影片,韋恩斯坦兄弟開始琢磨着成立個叫帝門影業的分公司,或考慮變賣公司。
[落水狗]的票房在當年沒有令米拉麥克斯突圍,隻有250萬美元,雖然此後還是依靠音像店的銷售賺了2000萬。
實際上鮑勃說過自己不想把米拉麥克斯變成迪士尼的,但他們眼看着就要破産了。
經人引薦,他們認識了迪士尼的卡岑伯格,他買下了米拉麥克斯的音樂片[奔向驕陽],還有五部電影的錄像帶版權。
[奔向驕陽](1992)
溫氏兄弟相當魯莽,他們雖然能夠憑一兩部影片賺錢,但有的是辦法令公司陷入危機。當卡岑伯格在愚人節那天要求财務主管打電話給哈維,和他談公司買賣的事時,韋氏兄弟就報出了9000萬美元的高價。迪士尼希望米拉麥克斯可以成為自己戰略中的一個堡壘,還有他們的那些奧斯卡,可以為迪士尼在真人電影方面獲得一些幫助。
卡岑伯格和邁克爾·艾斯納也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打擊韋氏兄弟這樣的粗人。
鮑勃和哈維對自己即将被納入大片場體制而感到害怕,但還是在協定上簽了字,迪士尼幫助米拉麥克斯承擔了債務,并答應付給韋氏兄弟一年150萬美元的工資。
畢斯肯德認為這次收購對于米拉麥克斯來說,就像是甲殼蟲汽車裝上了凱迪拉克的發動機。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