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有朋拍微電影,鏡頭對準北京大媽

作者:中華網
蘇有朋拍微電影,鏡頭對準北京大媽

《營生》

蘇有朋拍微電影,鏡頭對準北京大媽

《是這樣的》

蘇有朋拍微電影,鏡頭對準北京大媽

《住在幸福大街的王大媽》

蘇有朋拍微電影,鏡頭對準北京大媽

《在鐮倉》

由合一影業出品、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監制的“美好合一2016·大師微電影”前晚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辦首映禮。來自中日的四位導演賈樟柯、關錦鵬、蘇有朋、中田秀夫及演員葉童、羅冬、高婷婷等出席了活動。賈樟柯坦言這次的短片《營生》是用無人機拍攝的,而趙濤則擔任了該片第一編劇,且全程都是用微信寫出的故事,讓其頗為感歎“真沒想到,如今的科技都這麼進步了”。

四部短片在放映後都獲得了不同觀衆的認可,賈樟柯段落因情節最強,而且有多處反諷笑點得到最高評價,而蘇有朋段落因為與觀衆印象中的他反差過大,驚喜不小,甚至有媒體評價,“這真的是那個小虎隊的蘇有朋導演的片子?”

《營生》 導演 賈樟柯

談及片名,對小人物情有獨鐘的賈樟柯解釋說:“‘營生’在我家鄉的方言中,指人賴以生存的職業。我一直喜歡這個詞,因為有‘經營’‘勞作’‘活下去’的意思,有一種人生負累的喜劇感。”

趙濤任編劇,全程微信寫作

賈樟柯作品《營生》在其老家山西汾陽拍攝完成,描述了幾個失業礦工在縣城裡到處遊走,尋找工作的戲劇人生。

影片開場就用到半野喜弘給《山河故人》做的主題音樂,鏡頭則是梁景東飾演的梁子深夜下礦當苦力,有一種《山河故人》番外篇的感覺,延續了長片中未講完的梁子的故事。而短片後半程則上演了三傻(梁景東、韓三明、原文倩)大鬧民俗村,黑色幽默之外還能多少看出賈樟柯有意在本片中嘗試《在清朝》的風格。據悉,影片第一編劇是趙濤,她全程使用微信寫出了這個故事。

《是這樣的》 導演 關錦鵬

關錦鵬表示這是繼1998年在香港完成電影《愈快樂愈堕落》後,時隔多年再次選擇在香港拍攝,力圖通過鏡頭展望美好的未來。

重回香港,再現梅豔芳金曲

香港導演關錦鵬以梅豔芳的同名金曲《是這樣的》串起整部微電影,故事講述錄音室裡,各有心事的導演、監制、演員、助理、實習生和音樂總監趕後期之時,人與人之間的藕斷絲連。片中出演導演一角的羅冬正好也是即将上映的影片《紐約紐約》的導演,主演葉童也在《紐約紐約》中有出演,一直未在片中露面的關錦鵬,依靠現實(如《紐約紐約》海報、葉童的身份)與虛構形成了一種互文。

而《是這樣的》的歌詞“尋覓中,或者不知畏懼;曾是這樣的愛,曾是這樣的對……”貫穿影片始終,這首梅豔芳的金曲,同時也是張國榮主演的《阿飛正傳》的主題曲,在這裡出現也有了另一層緬懷的意義。

《住在幸福大街的王大媽》 導演 蘇有朋

談及此次拍攝的題材,蘇有朋稱:“沒錯,就是這麼接地氣!我喜歡煙火味,喜歡真實。我可以從最普通的群體生活角度來展現生活的真實性,也能夠讓大家看到最真實的蘇有朋。看看生活,感受人生,挺好。”

純素人拍攝,記錄生活點滴

蘇有朋的導演處女作《左耳》聚焦年輕人的疼痛故事,曾入圍台灣金馬獎,此次他将鏡頭聚焦于一位居住在北京南城幸福大街(沒錯,就是新京報社所在的幸福大街)的王大媽身上,以紀錄片的形式拍攝了微電影《住在幸福大街的王大媽》,這也是他的首部微電影作品。

影片透過幾位大媽的廣場舞生活,記錄下與新中國同時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面對生活的不同心态。因為是純素人的拍攝,為了讓大媽能夠自然地面對鏡頭,拍攝前期劇組用了十幾天的時間來融入大媽的日常生活。片中最出彩的“王大媽”也是蘇有朋考慮最多的,是以選取的多是她炒菜、跳廣場舞等生活細節。

《在鐮倉》 導演 中田秀夫

中田秀夫表示:“這部影片是由很多‘肩并肩走路’的場景架構起來的,我很榮幸有機會請到香川京子女士主演這部影片,她和其他優秀的演員及幕後的從業人員,給我帶來許多創作的靈感,使我更好地诠釋了這部影片。”

一改鬼片戲路,講初戀故事

以《午夜兇鈴》《鬼水怪談》等恐怖電影活躍于影壇的日本導演中田秀夫,此次一改往日制造觀衆心理恐慌的風格,執導溫情短片《在鐮倉》。故事由曾出演《東京物語》的香川京子主演,從收到一封過期的信開始,與年輕家傭沙織(大後壽壽花飾演)踏上一段探訪塵封多年的“愛”的路途,兩個不同時代的人肩并肩走着,互相傾訴,重溫着初戀的故事。

新京報記者 安瑩

更多閱讀:

青海打造文藝品牌精品 《格薩爾》漢譯本在列

《後漢書》作者範晔曾是矮窮矬 留下無數名言警句

1元紙币成藏界新貴 業内建議不要跟風購買

“鄭國渠”将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專家組肯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