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作者:天山老李

喀什,古稱‘喀什噶爾’,維吾爾語意為‘玉石或玉山’,這大概和昆侖山盛産玉石有關聯吧!

喀什,位于新疆西南部,也是中國版圖的最西端。分别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壤,是中國面向中亞和西方的陸路橋頭堡。喀什,南部是号稱‘萬山之祖’的帕米爾高原,西部和北部是巍峨延綿的天山山脈,東部是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總體地勢‘西高東低’,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夏季漫長炎熱,春秋季節短暫,冬季溫潤不冷;

喀什地區,下轄1市11縣,人口約500萬(2019年),是新疆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也是維吾爾族聚集的地區,維吾爾族占總人口的90%,民俗風情極其濃郁。素有‘北疆看風景,南疆看風情’之說,更有‘不到喀什,不算到過新疆’的說法。維吾爾族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喀什的宗教氛圍濃厚,清真寺的穹頂和新月閃耀在城市之間,仿佛來到一千零一夜的童話世界!

喀什噶爾,曆史沉澱深厚,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是西域三十六國的‘疏勒國’所在,隸屬‘西域都護府’管轄。這裡是古代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一個節點,絲綢之路的繁榮将東西方文化在這裡交融,綿延千年的駝隊商賈在這裡交彙,是當時中亞久負盛名的國際大都市。如今,絲路繁榮已随黃沙掩去,喀什噶爾仍然屹立在千年古道,恪守這永恒不變的曆史。

現在,跟随天山老李的腳步,走進新疆喀什,那個一千零一夜的神秘世界!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在新疆,素有‘北疆看風景,南疆看風情’之說。那麼來到喀什,首選的目的地就是喀什老城!喀什老城,其實就是以前的喀什噶爾舊城,相對近年城市開發建設的新城而言的。老城是一片面積很大、時間很古老的民居群,現在仍是喀什原住民的主要生活區,堪稱喀什二千多年建城史的活化石。老城是感受原生态維吾爾風情最佳的地方,主要分為‘吾斯塘博依街’、‘恰薩街’和‘高台民居’三大部分。

喀什老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産申報項目,得到了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有力保護和維護。是目前國内唯一的完整保留了伊斯蘭文化的古老迷宮式街區堪稱西域曆史文化的活化石。近年,在保留老城原始風貌的同時,對年久失修的老房危房進行加強,修繕及疏通老城原有道路。現在,喀什老城正以全新的面貌歡迎旅遊觀光。,

恰薩街,位于老城的核心部分,也是現在古城大門正對的主要街道。這裡道路兩側店鋪林立,按照行業分類有序排列,大多是從事傳統手工藝制作的作坊。店鋪的門窗向外打開,裡面或是鐵器打造,或是裁縫制衣,還有木器加工及燒制陶器……林林總總,裡面的勞工忙碌着,汗珠從額頭滑落也不及擦拭,猛然看見外面的你,羞澀的笑容分外質樸!

沿着道路兩側的路口,有很多的小巷,大多是有過橋房屋的那種,是以看進去總是黑黢黢的。沿着小路走進去,逐漸适應的光線突然又被直射的陽光所打斷,強烈的光比在鏡頭裡行成強烈的反差。從光亮中走來蒙面紗的女子,仿佛阿拉伯神話中的場景再現,透過虛掩的房門,看見屋頂投射光下白發蒼蒼的老婦人……,這才是真正的喀什噶爾!

老城的年代久遠,很多房屋已經陳舊,但是裡面的人們不舍離開,人口的增加使得房屋的層數不斷增加,道路的上方也被過橋房屋覆寫。如此層層疊疊,時光的流逝,展現無遺。老城裡面道路縱橫交錯,外人很容易迷路,這裡有一個竅門:六菱形磚路,是暢通的,就是裡面還有路。方條磚鋪的路,是通向人家的,裡面就沒有路了!

吾斯塘博依街,位于‘艾提尕爾清真寺’附近的一條傳統商業街,因為和喀什的建城史一并存在,是以号稱‘千年古街’。維吾爾族很善于經商,任何産品都能轉化成商品交換,是天生的商人,可能和絲綢之路的商貿傳統有關吧!古街一側是帽子巴紮(集市),專營維吾爾族各種帽子,琳琅滿目,很是熱鬧。另一側是金銀珠寶巴紮,首飾店一家挨一家,維吾爾人很喜歡黃金,女人出門總是珠光寶氣的。

兩條街道在清真寺後面,由‘艾格孜艾日克路’連接配接形成一個環形,這條街道上大多是文物商鋪的老玩意,當地也叫‘香港巴紮’。沿着二條道路可以一直向前走,深入到老城區域深處,主路二側同樣是小巷交錯,通向隐沒在老城深處的溫馨家園。漫步在迷宮般的老城,成群的白鴿從屋頂飛過,拐角處悠閑踱步的老者和歡快跳躍的孩童,老城煥發着勃勃生機。

百年老茶館,位于吾斯塘博依路邊,是一棟藍色外牆的二層小樓,二樓沿街露台可以鳥瞰街道,大多會有茶客在那裡悠閑品茗。維吾爾人很喜歡喝茶,一日三餐不可無茶。街頭茶館是男人們最喜歡聚集的地方,家事、國事、天下事在這裡傳播,質樸矍铄的老者彈起歡快的‘熱瓦普’引吭高歌,引起周圍一片喝彩和附和,頗有‘音樂茶吧’的味道。這裡現在是網紅打卡地,有時候遊客比茶客還要多,這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起碼茶館老闆的生意越來越好了!

高台民居,位于‘闊孜其亞貝希巷’,翻譯過來就是‘燒制土陶’的意思。因為這裡地勢高陡,形成一個突兀的土丘,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輩的房上加蓋一層樓,這樣一代一代,房連房,樓連樓,層層疊疊,形成了現在的高台民居,這裡是老城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群。

這裡的土質很适合燒制陶器,人們世代以燒制土陶為生,裡面仍然有燒陶世家在傳承手藝,在簡陋的作坊參觀傳統制陶,也是一項旅遊體驗。六十多歲的‘吐爾遜·祖農’從小生活在這裡,一直從事傳統手工制陶,現在已經是第七代傳人了,他的作坊也小有名,很多遊客慕名而來。

高台民居,因為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政府投入資金進行修繕加強,從2018年開始暫停旅遊參觀,裡面居民大多也遷出安置,直至現在尚沒有旅遊開放。

溫馨提示:

1、喀什老城現在是國家5A級人文景區,是不收門票的,是一個開放式的大型原生态人文旅遊城區。在老城城門處,每天有‘開門儀式’載歌載舞好不熱鬧,裡面有導遊員‘古麗’可以提供向導和講解服務,也是不錯選擇;

2、如果是自由行,可以先參觀高台民居。然後沿着‘恰薩巷’一路前行,會經過花盆巴紮、兄弟打鐵鋪、木器巴紮……等等傳統手藝的店鋪,主人在開窗的裡面認真工作,偶爾對外面的遊客報以一笑。道路兩旁也有民族家訪點,可以進去參觀維吾爾佳通内部環境,欣賞主人優美的舞蹈和動人的歌聲。

3、道路盡頭是美食一條街,隔‘解放北路’與艾提尕爾清真寺對望。這片美食街沿街而立,大多是維吾爾族傳統美食,烤羊肉串、烤全羊、烤鴿子、烤雞蛋……,在新疆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烤的,也沒有什麼事比吃一頓燒烤更美妙的了。夜幕降臨,商販和遊人都多了起來,煙霧缭繞,美味飄香,吆喝聲此起彼伏,這才是最好的人間煙火。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 二、星期天大巴紮

喀什一直以來都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是天山以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軍事中心。它是古代絲綢之路中、南線的西端總交彙處,曆來就是中西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貿易非常發達,有“巴紮(集市)王國”之稱。

維吾爾的生意頭腦,曆來是很出名的。哪怕是再小的東西,一個西瓜或一杯涼水,都可以成為一個生意的交換。是以有一句諺語這樣說:‘當巴紮上的生意人,一天沒有生意的時候,他可以把左口袋的東西賣給右口袋!’就是這個意思。在喀什噶爾這樣的一個絲綢之路交彙點的曆史名城,維吾爾人口衆多的城市,生意經的無處不在,更會展現的淋漓盡緻。

喀什最著名的巴紮,莫屬星期天大巴紮了,這也是拍攝民俗題材最為豐富的場合。在吐曼河邊和道路二側,每到星期天的時候,這裡是人流、吆喝、商品、驢車……的世界,維吾爾的諺語說:巴紮上,除了雞奶沒有,什麼都有!來比喻商品的極大豐富。

這一天的人們,男人們帶上心愛的皮帽,女人們紮上鮮豔的圍巾,小孩子們都換上節日的盛裝,仿佛這一天就是真主賜給人們的節日。維吾爾人對巴紮的熱情,簡直可以用狂熱來形容,這一天的人們可以放心一切事情,來盡情享受巴紮的快樂。哪怕幾十裡路趕來隻是賣掉了幾個西瓜,或者隻是吃了一碗涼粉和兩串烤肉,都是發自内心的滿足!

1、喀什的巴紮日是星期天,位于市區土曼河畔,當地人習慣稱呼‘東巴紮’,是拍攝民俗的好地方。一般到中午時分,是巴紮上最熱鬧的時候,人流量最大,一直到傍晚逐漸消散。近年,因為城市管理的原因,禁止在道路兩旁擺攤設點,原生态的巴紮已經不多見了。平日裡這裡也有巴紮,隻是都在公路兩旁的店鋪裡(中西亞市場)。裡面面積很大,服裝、地毯、幹果……,商品豐富,應有盡有;

2、牛羊大巴紮,位于喀什市郊,是一個交易牛羊等家畜的市場。這裡場地寬敞,數量衆多的牛羊家畜在這裡交易,場面宏大。這裡依然保持着原始的交易方式,買賣雙方握手在衣袖裡完成讨價還價,外人無從知曉,也是特色。市場周圍是臨時搭建的食堂帳篷,最新鮮的食材直接下鍋,巨大的烤肉串簡直是驚世駭俗。抓飯、拌面、烤包子……混合着牛羊家畜的嘶鳴和掀起的塵土,絕對是最正宗的味道。

3、維吾爾人先天熱情,隻要溝通得體,都願意拍照的。但是也要看對方的心情,如果情況不好,不要強行拍照,招惹不必要的麻煩。或者買對方一點小商品,也不失為一種溝通的方式。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在喀什,或者說南疆甚至絲綢之路新疆段,很多的景點都是‘麻紮’,也就是墓地。當地有聲望的宗教或者部族首領在去世後,往往建有高大的陵墓,而這些陵墓是當地穆斯林朝拜和集會的地方。因為穆斯林群衆有崇拜聖人的傳統,并不忌諱死亡,人們更喜歡在這些聖人的旁邊居住生活,朝夕相伴,死後也葬在周圍,大概希望蔭澤後人吧!

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東郊5千米的浩罕村,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古建築群,也是伊斯蘭教聖裔的陵墓。香妃——伊帕爾汗,是清朝乾隆年間喀什噶爾著名宗教領袖‘阿帕克霍加’的女兒,因為享受清朝政府的冊封,‘阿帕克霍加’把女兒‘伊帕爾汗’送入宮廷,據說身有異香,深受乾隆皇帝寵愛,賜名香妃。香妃死後,為完成她回歸故裡的願望,派人護送她回到故裡,葬在家族的墓地裡面。現在到這裡參觀,在高大的陵墓裡面葬有家族72具棺椁,香妃的棺椁很不顯眼,這和人們熟悉的知名度有些不符;

真實的曆史是‘香妃’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容妃’,五十多歲時在北京病逝,葬在了清朝皇陵,并沒有回到故鄉安葬。在喀什,人們稱呼這裡為‘阿帕克霍加’麻紮,知道香妃的人們并不多。因為近年的旅遊開發,香妃成了具有号召力的旅遊名片,遊客反而忘了原來的名字。香妃墓旁邊的‘高低禮拜寺’和‘加滿清真寺’,是周邊穆斯林群衆禮拜的地方。每逢節日,這裡聚集數萬信教群衆,可見阿帕克霍加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在喀什西面的疏附縣‘烏帕爾鄉’,有一處陵墓享有盛名,那就是‘默罕默德·喀什噶裡’的陵墓。他是十一世紀‘喀喇汗王朝’時期著名的語言學家,是皇族後裔,流放到巴格達多年,晚間回到故鄉‘烏帕爾’。他所編著的《突厥語大辭典》,是著名的語言學術巨著,是維吾爾文化傑出的代表;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十一世紀維吾爾族著名詩人,他所著作的叙事長詩《福樂智慧》,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文學巨著,涉及當時的政治、曆史、地理、醫學……方方面面,脍炙人口,流傳廣泛。據作者自述,這部著作是獻給喀喇汗王朝的蘇丹‘蘇萊曼’的。陵墓坐落在喀什市内體育路南側的學校内,建築極具伊斯蘭特色。

蘇裡唐麻紮,位于阿圖什市郊,距離喀什三十公裡,全稱‘蘇裡唐·薩圖克·布拉格汗’麻紮。薩圖克·布拉格汗是喀喇汗王朝第一個接受伊斯蘭教的汗王,正是在他的大力推廣下,伊斯蘭教在西域得以迅速發展,為今後的統治地位奠定了基礎,這裡也是附近穆斯林朝拜的聖地。

1、陵墓内部禁止拍攝,但是用小型卡片機抓拍幾張,從業人員也可以默許,但是千萬不能使用閃光燈!來到這裡,更重要的是感受曆史的沉澱;

2、香妃墓,喀什市東郊5千米的浩罕村,有公共汽車前往,旅遊開發比較商業了。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就在市區的一所國小裡面,計程車都可以找到。默罕默德·喀什噶裡墓,位于疏附縣烏帕爾鄉,距離較遠大概70公裡,可以在去‘帕米爾高原’的路途順便參觀;‘阿曼尼沙汗’陵墓位于莎車縣的老城,距離喀什90公裡,是去和田的必經之路;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伊斯蘭教,公元七世紀初由穆罕默德創立,與佛教、基督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阿拉伯語意為‘順服’之意,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意為‘順服者’。伊斯蘭教于公元9-10世紀傳入新疆,期間經曆了漫長的傳教過程,在這個東進曆程中,占據西域的喀喇汗王朝起了重要作用,王朝的統治者發起了曠日持久的宗教戰争。後來,占據新疆的蒙古統治者‘察合台汗國’也皈依了伊斯蘭教,繼續推動伊斯蘭教在西域的傳播,陸續打敗了當時占主導地位的佛教國家‘于阗、龜茲、高昌’等國,從16世紀至今,天山南北皆處在伊斯蘭教的統治之下。

艾提尕爾清真寺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亞最有影響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艾提尕爾”意思是“節日的禮拜場所”,這座始建于15世紀的清真寺,代表着新疆宗教最高地位,這裡是全新疆穆斯林聚禮的夢想目的地,每天到這裡禮拜的人達到幾千人。古爾邦節等重大節日時,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來禮拜,數萬人通宵達旦地在廣場前面狂歡。

艾提尕爾清真寺位于喀什老城的中心位置,清真寺周圍存在的景物,也是新疆最有代表性的。從清真寺前面正東方向的廣場順時針方向繞行,會依次經過:‘西域民俗博物館’,這是最近幾年開發一處旅遊景點,裡面主要實景展示喀什噶爾的一些民俗場景和曆史還原,也值得一看的地方。‘帽子巴紮’,這裡的店鋪都是做帽子生意的,各式帽子琳琅滿目,總有一款适合你;這是在清真寺一側的街道,裡面大多是一些從事金銀首飾加工的店鋪,因為商品貴重和人流簇擁而得名‘香港巴紮’;‘老混沌’茶館(百年老茶館),位于清真寺的一側的臨街二樓之上,外貌陳舊而簡陋。拾級而上,裡面光線有些昏暗,茶水的蒸汽缭繞,三三兩兩的老人坐在一起聊天,外面的吆喝聲依稀入耳,這才是真正的喀什噶爾!再向前是位于廣場邊的一排商鋪,‘英吉沙’小刀、土耳其商品、民族首飾……,很熱鬧!

在艾提尕爾清真寺的馬路對面,‘恰薩巷’的一端。這裡白天是個小型集市,到了晚上,這裡是個小吃的夜市,裡面的食物絕對原生态。食物的味道挑戰你的味蕾,衛生狀況也挑戰你的膽量。炸魚攤位,大塊的魚塊炸至金黃,孜然、鹽巴調味,很有食欲。但是随手一塊報紙就是包裝了,每個人就這樣用報紙裹着吃,毫不在意;羊蹄攤位,一大鍋的羊蹄煮至軟爛,攤位前的羊骨堆如小山(說明生意很好),站在鍋前啃完之後,再用唯一的碗喝一碗稠湯;記得有一次在這裡吃東西,一個遊客女孩湊過來怯怯地問我:味道怎麼樣?我頭都沒擡,說了句‘亞克西’,繼續猛吃!

1、清真寺有嚴格的規定,是不許女性穆斯林進寺禮拜的,是以清真寺裡面隻能看到男性。但是,艾提尕爾清真寺女性遊客可以買票進入,屬于開放的吧!在禮拜時間(每天5次),任何遊客都不能進入。

2、進入清真寺遇到禮拜的信徒,不要從他的前面經過;在禮拜的時候,不要拍照;要注意禮節,尊重對方的宗教禮數,不談論對方忌諱的話題;特别不要對蒙面紗的婦女近距離拍攝,很反感!

3、清真寺前面的廣場,是穆斯林聚會的地方,也是拍攝節日人群場面的地方。旁邊的‘歐爾達’飯店是不錯的位置,價格不貴,在頂樓有個天台,是拍攝大場面的好地方!在節日拍攝萬人狂歡的時候,絕佳位置!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五、刀郎的故鄉——十二木卡姆

‘隻求一睹芳容,我匆匆尾随而去;她悠然止步,撩起面紗給了我機遇;害得我自那時起經常發呆;周圍的人們都問我:你的靈魂在哪裡?’ ——摘自’十二木卡姆‘;

說起‘十二木卡姆’,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是當你聽到她的旋律,你的脈搏會跟随着一起跳動!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族歌舞和音樂的彙編,集合了新疆各地的經典曲目,喀什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都是不朽的維吾爾音樂靈魂。現在的‘莎車‘縣城,昔日‘葉爾羌汗國’的都城,距離喀什大約90公裡,現在的新疆第一人口大縣,木卡姆的故鄉。位于老城的‘阿曼尼沙汗’陵墓,這位昔日的葉爾羌汗國王妃一生緻力于整理編輯木卡姆曲目,自身也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她留給後人的是那永不消失的旋律,以及灰姑娘與王子的浪漫愛情故事!

提起‘刀郎’,很多人是從一位新疆歌手的名字開始的。其實在新疆,在喀什噶爾那遙遠的沙漠邊緣,确實生活着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以打獵、捕魚為生,每當收獲的時候都會高歌狂舞,與世隔絕的狀态造就了這樣一個群落,他們就是刀郎人!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環境的改變……,現在的刀郎人已經不再從事狩獵了,但是祖先遺留下來基因,依舊在血脈中奔流,每當‘刀郎木卡姆’的旋律響起,誇張、癫狂的精神又再次勃發!

麥蓋提縣,位于喀什東部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西緣,葉爾羌河的下遊。這裡河汊與沙漠交織,古老的胡楊蒼勁粗壯,零星的村落散布其中。原生态的刀郎木卡姆,激情、高亢,情到深處,發自肺腑的呐喊、癫狂,使每個人都會陶醉其中,因其強烈的感染力而瘋狂!演唱者緊閉雙眼,或仰面或低頭,聲嘶力竭般的呐喊,似乎要把五髒六腑都喊出來一樣。刀郎歌詞也熱辣如火:我被情火燒死也無妨,和你見面是一生的心願,不能見你是永生的遺憾,願望破滅心兒受傷!

在麥蓋提,隻要打響手鼓,撥動龍琴,吹響唢呐……,在田間地頭,勞作的人們,稍作準備,就可以開始一場激昂、粗狂的西域搖滾!尋找原生态的刀郎藝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現在的老藝人越來越少了,而年輕人受現代文明的影響,不願意繼承這古老的藝術。現在新疆的原生态刀郎老藝人,屈指可數,這也是悲哀所在!

1、到麥蓋提的道路有幾條:第一,烏魯木齊——喀什的314國道,在‘巴楚’路口左轉,途徑巴楚,再到麥蓋提;第二,喀什出發,途徑‘嶽普湖’縣,到達麥蓋提;第三,從莎車方向,一路向北,也可以到達麥蓋提;

2、麥蓋提拍攝刀郎麥西來莆,不太容易碰到。一般在有節日慶典的時候,政府會安排專場演出。要想拍攝到原生态的刀郎,就要走進鄉村,或者直接去拜訪當地的刀郎老藝人,可以一睹風采。距離縣城不遠的‘央塔克鄉’有一對‘玉素普·艾山‘兄弟,是當地聞名的刀郎藝人,曾經到過北京、倫敦等地演出過,可以去尋找拜訪他。

3、麥蓋提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農民畫‘。在縣城南面的‘庫木庫薩爾’鄉村沿路的牆面上,大多有繪畫作品,都是農民自己的手藝。題材或是反應田間勞作,或是醫療衛生,還有政策宣傳呢!很難想象粗狂的農民大手,能有如此細膩的表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來到新疆,怎能不品嘗獨具特色的西域美食呢?那可不是資深吃貨的正确旅行方式。喀什座位維吾爾人最集中的地方,有着最正宗的新疆美食。跟随天山老李的腳步,去品味隐藏在角落的西域味道。

騎仕大觀園,是一座城堡式的維吾爾族餐廳,位于迎賓大道一側,距離天緣國際酒店不遠。最早大概是是2015年左右開業,是喀什檔次最高的一家宴會餐廳。外觀沒有很鮮豔的顔色,整體的灰色調甚至讓你忽略他的存在。當你走近看到牆面精緻的磚雕和複雜的圖案時,就知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房子了。從酒店的厚重大門走近,撲面而來的金碧輝煌是如此兇猛,似乎要踉跄一下才能站穩腳跟。酒店的内飾、裝修、燈光、餐台……極盡奢華,仿佛阿拉伯王宮一般,讓整個人都小心翼翼起來。一樓大廳非常寬闊,是舉辦婚宴的理想場所,二樓的廊台可以俯視整個大廳,場面恢弘。特别是二樓的幾個包廂,風格各不相同,但奢華是一緻的,碩大的宮廷沙發讓整個人都渺小了。

開辦這家飯店的維吾爾族富賈,據說裝修就花費二億多元,真是隐形富豪呀!這裡現在也面向旅遊開放了,消費沒有想象的可怕,但是體驗非比尋常。晚餐時間還有民族歌舞表演,特别是橫穿大廳上空的‘達瓦孜’(走鋼絲)是保留節目,很是精彩。

金奧爾達餐廳,意為‘金色宮殿’,是喀什比較有名比較高檔的維吾爾族餐廳,位于連接配接色門路和西域大道的西北路一側。這是一家比較老牌的特色餐廳,内部裝修也是民族風格濃郁,主打菜品都是新新疆風味,不見漢餐酒樓裡很貴的生猛海鮮。拌面、抓飯、烤包子、各種烤肉……很是不錯,特别推薦‘烤鴿子’一絕,維吾爾族有食用鴿子的傳統,其尼瓦克飯店對面有鴿子美食一條街,很是有名。

大概五年前吧,我第一次來這裡吃飯,要了一份豪華拌面(過油肉上面加了一個煎雞蛋和二塊烤羊肝),又要了一隻烤鴿子,合計55元。時隔多年,味道至今念念不忘,烤肉串都是用紅柳串的,道地!

歐日大抓飯店,位于人民東路的東湖對面,這也是一家老牌的維吾爾族餐廳,最早是以抓飯聞名,現在的菜品很豐富。我第一次是晚上去吃飯的,沒有吃到賴以成名的抓飯烤肉,同行的幾個維族朋友點的幹鍋和炒菜,他們似乎認為這是很尊重我的表現,殊不知這在漢餐廳是很平常的,我更想吃的是抓飯和烤肉。

有趣的是,飯菜上來之後,他們客氣地讓我先動筷子。當我夾了一口菜時發現,他們每個人在做祈禱,我一個人夾菜很是尴尬。我問:你們在祈禱什麼?回到:感謝真主賜給我們食物!我說,對不起,我重新做一次!在他們的注視下,我心中默念‘很高興今天的聚會’,然後大家一起用餐。其實,維吾爾人不是古闆和極端的,他們很開朗幽默,很喜歡熱鬧的。

喀什的美食很多,更好的味道其實深藏在老城的每一條小巷,每一扇房門背後那個溫馨的家庭,那裡是家的味道!

​​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結束語

喀什,古老又年輕,站在千年古城遠眺高樓林立,絲路駝鈴伴随一帶一路的發展。

喀什,傳統又熱烈,老城盡頭蹒跚走來的蒙面老婦,一串銀鈴飄過的短裙姑娘,秀發飛舞。

不到喀什,不算到過新疆!下一集,我們去帕米爾高原……

老李帶你走新疆(原創連載3)——喀什噶爾

天山老李,新疆本土資深攝影領隊,二十年行走在新疆大地,滿懷敬仰!

金秋十月,大漠胡楊,詳情點選下面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