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蟹王”644.7克,“蟹後”473.6克!2021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冠軍出爐

作者:文彙網
“蟹王”644.7克,“蟹後”473.6克!2021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冠軍出爐

“蟹王”644.7克,“蟹後”473.6克!今天(9日),上海海洋大學第十五屆蟹文化節暨2021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在上海王寶和大酒店隆重舉行。來自上海、江蘇、安徽等地80餘家機關選送的2000餘隻河蟹角逐全國河蟹産業界一年一度的“奧斯卡獎”。本屆“蟹王”“蟹後”均由江西省吉水縣盤谷生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選送。

此次大賽由上海海洋大學與上海王寶和大酒店有限公司第11次聯合舉辦。在河蟹大賽舉辦的同時,主辦方還開展了長三角農創項目路演—漁業科技成果釋出、安徽省當塗縣河蟹産業高品質發展校縣對接懇談會等活動,向全國消費者又一次呈現大閘蟹盛宴。

“蟹王”644.7克,“蟹後”473.6克!2021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冠軍出爐

全國商品蟹來源充足

高品質“雙黃蛋”亮眼

“今年全國河蟹産量預計約80萬噸,河蟹養成規格和品質穩中略升,河蟹産業整體發展平穩。”上海海洋大學專家介紹,商品蟹的來源充足,高品質的品牌河蟹各有千秋,廣大消費者可以在秋風送爽的季節品嘗到鮮美的大閘蟹,即買即食,無需囤積和儲備。

随着我國河蟹産業的良性、持續的發展,同時成熟的養殖技術、精細化的管理促使今年河蟹的整體規格更大,品質更佳,大規格、高品質的“雙黃蛋”層出不窮。大規格、大長腿、膏滿香溢的大閘蟹不僅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視覺和味蕾的雙重享受,更是展現了良種對河蟹産業的提質和提效,展現了良種的科技價值。

“蟹王”644.7克,“蟹後”473.6克!2021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冠軍出爐

品蟹最佳時辰已到

上海河蟹迎來大豐收

今年,上海河蟹養殖生産上經曆了最強台風、最長高溫(8-10月超過50天的30℃以上高溫)和最早寒潮的“三重考驗”,對河蟹産業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上海河蟹産業的技術人員和養殖人員積極“減災求災”和“因災施技”,上海河蟹的整體規格、産量和品質均有所上升,上海河蟹仍迎來豐收之年。

今年上海參賽河蟹約25家,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涵蓋上海崇明、松江、寶山、浦東、青浦、金山等所有上海養蟹區。經過上海市有關部門、上海市中華絨螯蟹産業技術體系全體技術人員和廣大養殖戶多年的共同努力,上海本土養殖大閘蟹已位于全國一線水準,上海蟹産業從良種覆寫度、技術內建度、市場歡迎度等方面都處于全國最前列。

同時,由于受限于整個上海的河蟹養殖面積和巨大市場需求,上海本土的大閘蟹已是供不應求。

吃蟹最好的時辰到了嗎?上海海洋大學專家介紹,由于今年秋後高溫時間長,河蟹育肥和上市時間遲于去年約10-15天,蟹腳癢發生晚。但近期氣溫降低,秋意濃濃,已經到了品蟹的最佳之時,美食愛好者可以開動了。

“蟹王”644.7克,“蟹後”473.6克!2021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冠軍出爐

校縣聯合

打造漁業高品質發展“全國樣闆”

“全國河蟹産業從上世紀60-80年代的‘天然放養’階段,經過了人工強化養殖、生态養殖階段,如今正朝向綠色養殖的方向發展。”上海海洋大學教授、上海市中華絨螯蟹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王成輝介紹,全國河蟹已呈群雄争霸之勢,生産成蟹的省市已達28個,河蟹的産量和效益趨于穩定。

王成輝指出,雖然河蟹産量供不應求,但目前全國河蟹産業發展仍面臨種質混雜、良種覆寫率低,重産量輕品質,病害與食品安全,單純追求“高産量、大規格、上效益”,大規格親本育苗“節節高”等問題。

“蟹王”644.7克,“蟹後”473.6克!2021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冠軍出爐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現場,上海海洋大學的專家與安徽當塗縣水産局一拍即合。當塗縣是全國聞名的産蟹大縣,我國三大淡水蟹之一的"花津"蟹就産自這裡。近年來,該縣依托資源、區位、技術等優勢,大力發展水産生态健康養殖,積極探索出了河蟹健康生态養殖模式。2007年,也是在上海海洋大學專家的指導下,總結出了以“種草、投螺、稀放、混養、餌足、控水”為核心的河溝生态養蟹技術體系,被國家相關部門命名為“當塗模式”,在全國推廣。

記者了解到,校縣雙方将共同積極探索當塗縣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和高校合作新模式,充分發揮雙方的科研、資金、人才、技術優勢,重點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與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促進地方經濟和高校科研教學工作的發展,以将當塗縣的漁業轉型更新、高品質可持續發展打造成“全國樣闆”。

“蟹王”644.7克,“蟹後”473.6克!2021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冠軍出爐

大賽期間還舉辦了豐富多樣的蟹文化展,傳播我國河蟹的産業文化、飲食文化、曆史文化等,助推河蟹産業的科技文化更新,促進河蟹産業的融合發展。

作者:吳金嬌

編輯:儲舒婷

圖檔:上海海洋大學供圖

繼續閱讀